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5-27陈爱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

陈爱琴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文言文教学;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贤达之士。不论过去还是将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巨大力量。古人云“积厚者流泽广。”《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中翱翔,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创新。同时也要借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力。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植根文本、因文而异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偏向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涉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时则一带而过或依照教学模板笼统说明,这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中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利用好文言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根据文言文的具体内容找准重点,因文而异地进行分析。

以《陋室铭》和《爱莲说》为例,这两篇文章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顺序前后相连的两篇文言文,在一般教学中,教师通常将两者共同总结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而不会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淡泊明志的思想,更谈不上传承了。掌握这两篇文言文内容和具体表现手法上的差异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陋室铭》中作者明写“陋室”,实写“德馨”,“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极其简陋,但作者却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对比,突出“何陋之有”和“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操。其表达的淡泊明志、洁身自好是一种人为的、带有隐世意味的甘于淡泊之思,即离开浑浊混乱的地方,生活在简陋单纯之地的隐逸情趣。而《爱莲说》则不同,作者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没有要躲开污浊世道的意思,而是在这尘世间努力保持自己的节操,这与《陋室铭》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陋室铭》在人生失意中有豁然达观、安贫乐道的境界,而《爱莲说》则显露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将二者的内涵简要概括,应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说明。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异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淡泊名利的情操,而且也会学到传统文人乐观或隐忍的品格,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感受精妙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元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

以《出师表》为例,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及报先帝、忠陛下的爱国之情,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感情,创设环境、渲染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应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诸葛亮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了解他写《出师表》的目的。大体了解写作背景后,再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和忠贞的传统文化情怀就容易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诸葛亮出身、忧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分别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并让学生结合这些句子和时代背景设想,如果你是诸葛亮,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对恩人的知遇之恩应如何报答?如果你是刘备或者刘禅,看到诸葛亮的行为你会有何感想?这样学生就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到诸葛亮行为和思想的伟大,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中的忠贞和爱国思想,甚至可以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三、课外扩展,传承传统

课堂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白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怀,而要加深理解并最终能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则还需要依靠课后的扩展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课外扩展的内容可以以课文为基点向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或以节选的文章为契机向整篇(部)作品拓展,亦可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等。方式可有多种形式,如对比阅读、课后调查、节目排演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可让学生先去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或对比阅读《隆中对》,然后再對这篇文章进行分析,领悟诸葛亮出师时的心情以及书写《出师表》时的激动情绪。再比如《愚公移山》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导自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搜集相关资料,而反复念诵“台词”则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愚公的坚持和毅力,学生自然就接受了其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我们也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更迭的现代社会,我们不能摒弃所谓的旧观念,应该学习有用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更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承担起传授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要掌握并传授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传承下去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 2018年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立项批准号:ZPKTY18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