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
2020-05-27张林郭新军
张林 郭新军
摘要:大學生创业能力提升是催生新动力的基础,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框架, 创业者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态度的认知与创业知识正相关,但创业决策也受创业资源、创业环境、专业知识、掌握技能和社会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创业实训课程构建理论研究,力求建立一套适合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的路径和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实训
中国分类号: F713.3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国务院2015年提出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近几年,各部委筹办的各类大型赛事也催生了各类创业研究,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开发也蓬勃发展。同时,我国出台大量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创业孵化园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呈现一派繁荣的态势,作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推手,以大学生为主体创办的创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却很低,2015 年《全球创业观察全球报告》显示新创企业存活率不足5%。《全球创业观察2018/2019中国报告》指出学校创业教育、研发转移以及商业和法律基础设施是中国创业环境中的相对短板。这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更多的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创业训练营、创业培训获得创业认知的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历练,从而导致创业者创业准备和创业能力不足,所以还需要对创业实践体验体系作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究。
二、大学生创业实训体系理论研究基础与当前创业存在问题
我国近年来的创业研究主要是在西方学者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 Timmons)等为代表的创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从我国的创业研究趋势来看,重点呈现的是将西方创业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在借鉴西方创业理论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平添了不小的推动力。
总的来看,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创业资源因素、创新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创业团队等方面。从实际创业培训的效果来看,大面积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培训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创业理论和实际创业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少积极的正向创业态度和对艰苦奋斗、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企业家精神认知不足,所以很难从创业教学中领会创业的曲折和内涵。
《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指出创业者对自己创业能力认可程度的下降,恐惧失败的比例逐步提高。那么,怎样能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理论又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态度和创业热情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呢?研究团队于2016年开始设计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并于2017年开始市场运行,目前市场运行良好。课程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在特定条件下,自行组建“试创业”模拟团队,在规定的时间段、规定的地点范围,利用有限的启动资金和创业资源,在模拟创业过程中来实现投入资金的最大化增值的同时,深刻体验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
三、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框架研究设计理论基础
杰弗里·蒂蒙斯在《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品行素质,杰出才干的行为方式,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依据这个理念,课程设计应围绕创业者的认知、发现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通过创业实训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使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能感受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真实情景模拟的 “试创业”来验证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特质和创业能力。通过研究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特质与能力禀赋以及他们在不同的创业环境、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把握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带领创业团队的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其作为创业者的创业潜质,勾勒一个创业者所需的创业特质和成长机理,并以实践体验的形式促使其来感受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曲折和艰辛,最终达到塑造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家精神的教学目标。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首先一个人的个体行为经由行为意向来影响行为表现,一方面创业者会受到源自个人本身“态度”的影响,其本身对创业的态度正向感觉会愈加强烈,则个人的创业意愿也会愈加强烈;其次创业者还会受到源自外在的“主观规范”的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在受到具有影响力的团队正向带动下,会对其本身的创业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影响创业者的行为决策还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当创业者认为自己掌握的创业资源和机会越多,则其对创业行为控制就愈加强烈。
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时以首要学习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为教法基础,以蒙斯创业过程理论为创业理论基础,依据大学生年龄特点融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麦克利兰冰山理论、舒伯生涯理论、职业价值观等生涯发展理论构建的创业实训理论框架,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创业者正向创业态度的形成,以正向的积极创业态度和创业团队积极的主观行为来规范促进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行动的转化。
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是遵循个人创业态度认知前提下的计划行为,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建构理论框架:1.加强对个人创业态度的正向认知。课程中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理论、职业价值观理论可以帮助本人了解的创业意愿、创业特质,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巩固正向的创业态度;2.以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为行为主线。利用首要学习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围绕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游戏化的团队辅导形成创业实训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在“试创业”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来自外在的正向的“主观规范”体验,并感知建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框架。3、形成创业行动的逻辑思维。在不断完善自身创业特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后产生一套可行的创业实践方案,强调作为新一代创业者应学习企业家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创业者本人的創业态度以及本人对创业特质和创业态度的认知、创业群体的正向创业行为规范、创业行为控制能力(对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环境的把控能力)三个环节,形成了本文以“认知—情境—体验—反思—行为”为主线的创业学习理论框架。
- 大学生创业实训的理论探究效果
结合宋亚辉、樊琪《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创业实训课程设计探索》樊琪、朱东方《自我认知在“创业生存挑战—创业实训”项目中的应用》前期研究,在后期创业实训课程运行过程中对1115余份课程评估反馈表以及课程跟踪结果做出综合研究论述。
课程研究运行三年,我们在培训学员中抽取2019年9月至11月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院校共计20个班1115名学生情况进行13项内容评估,以3分制评价,总平均分为2.85分,最高项为2.98分,最低项为2.56分,数据证明培训效果良好。
其中我们对创业实训体验价值、创业过程自我认知、创业理论收获、实训的能力提升、创业行为方案五个因子做了120份意见反馈表统计分析,满意数分别是120、106、110、120、81份,占比为100%、88.3%、91.7% 、100%、67.5%。
学生结束后反馈这次创业实训体会深刻,发现自己很多创业知识与理论学习都有很大的差异,认为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创业经历或体验的创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受训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次实训,学习到了相关创业理论、认识到了自已的缺点和长处、学会如何开展创业的思路和方法,也体会到“创业”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更让他们意识到遇到困难要做“打不垮的小强”。
五、讨论与结论
从以上数据和学生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据的理论体系是有效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对自我创业特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以及对创业环境等创业要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能充分感受到自身创业行为态度的倾向和团队成员在主观规范的影响下的创业行为。海迪M.内克在《如何教创业》一书中提出,“将创业作为传授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该方法强迫学生超越理解、指导和谈论、要求学生使用、应用和行动,要求持续的实践”。因此通过模拟创业过程中“认知—情境—体验—反思—行为”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知,以“试创业”实践来“强迫学生超越理解、指导和谈论、要求学生使用、应用和行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增强其学习创业知识的主动性,激活自身创业潜能,全面提升其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中培养出更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创业者。
在各种理论运用中,我们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理论作为了解个人特质、认知正向创业态度的工具,对创业者来说是有效的;利用首要学习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情境化和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對最终实践既定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说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围绕蒙斯创业过程理论开展的创业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建立创业思维;麦克利兰冰山理论、舒伯生涯理论则能很好地强化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行动的转化。
结合我国当前创业教育现状,探索创业态度认知、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创业资源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决策过程行为特征, 找出创业者共性特点,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大学生创业者更加精准的指导与扶持,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功几率。另一方面可以归纳形成可复制的创业培训教育模式。
未来需要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长期追踪,进一步找出其创业决策过程与创业环境、创业资源、创业知识相关联的共性特征,从而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发挥更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海迪M.内克 《如何教创业》
[2] 樊琪. 大学生创业实训[M]. 郑 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7.
[3] 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 创业学[M]. 周伟民,吕长春,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53.
[4] 宋亚辉 樊琪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创业实训课程设计探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 . 12
[5] 樊琪、朱东方 自我认知在“创业生存挑战—创业实训”项目中的应用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
[6]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17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