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足常规”到“特色活动”
2020-05-27沈茂庭
沈茂庭
摘 要: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是指在班集体形成中、发展过程中,藉由人际关系、互动交往、游戏生活等方式,以情动体验等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系统为核心、以情智一体为过程,从情感素质层面关注内在精神发育,丰富师生个性成熟的班集体教育。本文结合学校基础实践,从常规管理、环境营造以及活动举办这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情感性班集体;师生关系;德育
本学期,学校韩华老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始筹划建设情感性班集体。以科小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生活教育、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我以班主任工作计划为讨论基础,试图以此浅谈情感性班集体建设。
本班由43名小蝌蚪组成。在一年半的快乐时光后,大部分孩子基本能够融入班集体并适应小学生活,他们能比较自觉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友爱互助。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有待提高。针对班级整体的情况,我将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放在常规教育、环境营造以及举办活动方面,让班里每一个孩子争做最美丽的“小蝌蚪”。
1 常规管理好——情感性班集体的基础建设
常规是班级建设的根基,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本学期继续认真做好班级的一日常规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晨间管理、大课间、午餐、课间活动、眼保健操、放学路队、班级卫生、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等,做到井然有序。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的有如下两点:
1.1 细化班级管理分层网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人知道怎么做)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意識到为班级服务是自己的荣耀。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1.2 因为看见,所以遇见。在日常教学德育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努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发现班级生活中的细节,才能有效地去改善,这样才会遇到更加美好的教育状态。
2 环境营造好——情感性班集体的有效助推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说过:环境的育人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的环境包括教室文化环境以及人与人相处的心理环境。
2.1 教室文化环境
1、班级美丽学生(结合学校每月美丽学生的评选进行展示和表彰)第一学年,美丽学生都是属于老师推荐的方式,本学期开始美丽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同学投票的方式,每个月推选五名学生,根据投票选出来一位。
2、班级名人墙(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辟出一个板块)班级名人墙的目的是树立优秀的榜样。亚历山大说过,命令能指挥人,但榜样却能吸引人。树立榜样能让孩子有明确生动的学习目标。
3、好学乐学,自立自强;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这些口号可以粘贴在墙上,具体落实到位,另外班级家文化可以进一步扩展,家庭相册,文化角,图书馆,绿植,等等)。
2.2 师生心理环境
成功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关系良好,相互信任。在心理环境建设方面,我觉得与孩子谈心非常重要,我这个学期几乎每天都会有计划的与孩子们每天谈话五分钟,一次三个小朋友。这样的谈话不是正儿八经的,而是在下课,在送值日生以及面批作业时,看似没有意识的交流。这样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谈话中,我们要有情感投入,比如不经意中流露出对孩子们的信任与欣赏,对学生的期望,最好能说出一些细节,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关心与爱,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家校合作也很重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家庭的声音,悦纳所有儿童,了解儿童及其父母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儿童的家庭实际和成长需要出发,开展家校合作。
3 活动举办好——情感性班集体的温暖呈现
对于班集体来说,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依托。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集体的诞生。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更是如此,一个集体之所以能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集体的活动给每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运作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好的活动可以有效助推班级集体主义、引导良好的舆论和健康的班风。本学期我拟以如下活动。
1、晨会“读书开讲啦”,分享故事与体验;有机会邀请爸爸妈妈给孩子们讲一讲课外知识。
2、班级共读一本书,微信群坚持打卡。
3、过一次节日,目前暂定五一劳动节。
4、举办一次亲子活动,以运动为主。要起到确实的作用,尽可能多的鼓励所有孩子参加。增强家校的情感联系。
5、家长茶话会,以“心理健康”“亲子关系”“父母阅读”为主要内容。每次活动以“主题发言”“案例解读”“自由对话”“好书分享”为主要流程。
参考文献:
[1] (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2] 胡玲,王慧主编.情感性班集体建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朱小蔓,当代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4(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