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培养综述:现状、思考、展望

2020-05-27刘哲

高教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摘  要:高校历史学科在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实践方面非常缺失。文章就高校历史学科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进行总结,对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学科关系,历史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深入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未来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5-0137-04

Abstract: The history disciplin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lacking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history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in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and history discipl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history discipline. It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training goal and direc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history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story discipline;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一、现状

批判性思维(有学者称其为反思性思维、审辩式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品质两部分。当前批判性思维概念被引用最广泛的一是美国哲学学会的《德尔菲报告》,另一个是恩尼斯(Robert H. Ennis)的定义,他认为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

批判性思维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后,已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特别是2010年后,學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在中国知网按“篇名”+“批判性思维”进行检索,近十年共有3937条(从2010年1月截止到2019年12月,下同),此间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研究的专著有: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陈慕泽、余俊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周建武、武宏志《批判性思维教程——逻辑推理与论证》,武宏志、张志敏、武晓蓓《批判性思维初探》。此外,学者们还翻译了一些国外有影响力的著作。

2012年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讲话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大“五四”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工夫。2016年10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014年教育部设立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该委员会出版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通讯》杂志,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批创思维发展报告(2015年卷)》。虽然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门提倡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时至今日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并未像欧美高校那样成为高等教育的明确目标之一,也并未像欧美高校那样得到政策层面的明确保障。

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2008年,董毓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成立“种子班”,进行了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实践。2009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提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获取”[2]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在2014年将批判性思维列入通识课。汕头大学预期到2017年在全校开设的一半课程中都渗透批判性思维元素。此外,我们看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延安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据董毓教授在2014年的估计,“全国2100多所大专院校中,大概只有2%左右的学校开设了名字中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3]

近十年来,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批判性思维概念的介绍。2. 探索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品质的课堂教学模式。3. 探索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设置。4.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5. 探讨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6. 研究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关系。7. 关于高校学生批判性思维测量工具及评价问题。批判性思维培养主要涉及逻辑学、医学、英语、汉语言、思想政治、新闻评论等学科和专业,其他学科涉及较少。泛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多,结合具体学科实证性、历时性、系统性的研究少,许多泛泛的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既不可测又不可量,很难展开应用。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上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结合具体学科探索出可测可量可操作的培养模式,最后再进入到跨学科的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应用上。

以上我们从整体上叙述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培养的相关问题,下面考查一下近十年来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培养现状。首先我们要明确历史批判性思维亦当包括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两部分,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具有的发现、分析、解释、理解、判断、探究、构建及决策能力。历史批判性思维品质主要是指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心里意向,包括对历史事实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满足于现成说法,大胆质疑,努力寻求历史真相的精神品质。笔者以“历史”+“批判性思维”或“历史”+“审辩式思维”为篇名进行检索,在知网中共有150条。认真对150篇文章内容进行查看,发现都是对中学历史批判性思维进行研究的,没有一篇专门针对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研究与培养的。笔者再以篇名“高校历史”+“批判性思维”或“高校历史”+“反思性思维”或“高校历史”+“审辩式思维”进行检索,结果找到0条记录。由此可见,至今,学界对高校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甚少,我们只能零星地在个别著述中看到论述大学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身影,其实就这零星的著述也很多是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我们也只能从历史学科的共性来看待考察这一问题了。赵恒烈教授在《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中,虽然没有将批判性思维单独列出来加以阐述,但书中提倡要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另外作者还强调了学生对历史材料鉴别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历史批判性思维。赵亚夫教授在《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和《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中强调,历史学习不能少了批判性思考,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学科领域。于友西教授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指出,历史培养不能仅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因为历史学习就是历史认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引入批判性思维才能积极发展深化历史思维,同时可以避免思维僵化的问题。以上这些零散的研究成果说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引起高校历史学科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讲高校历史学科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还没有真正起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严重缺失制约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应该引起高校历史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思考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历史学科的关系问题

高校批判性思维到底该如何培养,从现在国内外的做法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纯开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导论课程,也有的单独开设直接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课程,这类课主要侧重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二是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同具体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质疑法、设问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认知心理学,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从而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三是采取跨学科教学的方式,选取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讲解同一问题。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

80年代美國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大力提倡高校要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此后我们看到美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了专门的以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为主的一些逻辑课和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以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一二十年的运行,美国发现在大学生学完了这些形式逻辑课程后,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接受了演绎与归纳的训练,但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为此,美国批判性思维领军人物彼得·凡西昂(Peter A.  Facione)对1577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发现只有4%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开设批判性思维练习课程有关。由此得出结论,批判性思维技巧和品质的养成,必须与具体学科知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那种认为只要开设了逻辑课就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技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美国学者丹尼尔·威林厄姆(Daniel Willingham)对“批判性思维可教”也提出质疑。他认为批判性思维不像运动那样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因为它不单单是一项技能,而更是一种品质,批判性思维需要以具体学科知识为基础,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才能获取。[4]

今天,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老路,要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美国也是经过了一二十年的摸索才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我们看到美国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具体学科(如生物学、法律、商业、护理等学科)来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实践证明,离开了具体学科而过分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技巧的训练,就会使批判性思维变得空洞无物,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使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而真正的理性、反思、开放、包容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也要结合学科特点,在大量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获取。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历史是不可再现的,更不可能直接观察,这就决定了人们解释的历史只能通过史料来完成。史料由于存在着矛盾性、稀缺性、主观性、情景性,所以我们必须对史料进行考证、判断、分析、解释,力图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在实证基础上对历史进行想象、解释和推理,进而建构历史知识并总结历史规律,因此有学者认为“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学科这种以真实史料为基础进行判断、解释、说明、推理,并在反思中重建历史过程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历史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关系问题

“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战略最关键的是要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核心问题是要有创造性思维。由于自2006年后国家大力提倡创新驱动战略,所以学界对创造性人才及创造性思维研究成果颇多,而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强调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美国学者多拉·豪维尔王爽(Donna K.

Jemilo-Howell)指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是决定未来社会竞争优胜劣汰的关键。[5]那么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原因。1.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提出。批判性思维不满足于现有答案,不服从于所谓权威说法,以好奇、反思及富于想象力的特征去突破常规和习惯,去寻求更加适切性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出创造性的问题。而一个好的创新、创意、创造往往是由一个好的创造性想法开始的。2. 批判性思维可以对创造性思维产品起到检验作用,它伴随着创造性思维始终。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形成,从创意开始到将想法转化为产品到对产品进行检验,这一过程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因为批判性思维可以对创造性思维的每一步骤进行反思、评价与检讨,正确与否,偏差多大,在这反思检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更加开放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由于有了批判性思维的参与才能保障创造性思维的顺利进行。3.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是创造性思维的孕育场,正因如此,英国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Fisher)将批判性思维又称为“批判创造性思维(Critical-creative Thinking)”。[6]

历史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整理与发现,一些历史问题矛盾的进一步展开,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并接近于历史事实,因此,历史学科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对历史史料的真实性,对历史原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是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的体现,也是历史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理解历史问题、接受某种历史观点或判断时,就需要我们先要调动批判性思维进行客观考察与判断,同时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找到新问题所在。对于新发现的历史问题要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大胆假设、猜想,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寻找多种可能的解决途径,同时对所设想的不同假设加以批判性审视,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创造性地对方案进行矫正,进行更加严密的构思与设计。在对每一个历史问题探讨过程中,历史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创造性思维都是同时参与,这样才会引导历史研究走向深入。如果思维只限于历史批判性思维,那在历史研究中只能止步不前,而过于夸大历史创造性思维而不重视历史批判性思维就会胡乱蛮干,有可能将历史研究引入歧途。因此,我们可以将历史批判性思维当成是历史创造性思维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历史批判性思维是为了破,而历史创造性思维则是为了立,不破不立,历史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破立间不断地被深化不断地被发展着。

(三)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逻辑层面,而要在其核心“求真”“开放态度”上进行大力突破

由全美46位批判性思维专家历时两年研究撰写的《德尔菲报告》认为批判性思维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认知技巧,一是精神气质。其中认知技巧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断、说明、自我调控。精神气质包括:追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方面。[7]从国内高校开设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课程情况来看,现在多停留在厘清概念、问题的评定、论证分析、演绎归纳上面,也就是说主要集中在逻辑应用部分。而批判性思维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部分,如对证据真实性、可靠性来源的评价问题;构造假说推理以寻求更为可行的论证与假说;根据背景信息来全面深入地看待证据、观点、结论等,这些方法和标准对于批判性思维培养来说更加重要,这些也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十分欠缺的。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形式逻辑往往不能全部解决,这涉及大量的批判性思维品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学历史教学中也很突出。现在历史学科的结业考试试卷仍然主要以名词解释、简答这种记忆、理解的题型为主,史料分析也主要局限于由材料内容谈历史理解与解释,考核内容很少涉及对材料出处、背景、作者意图、矛盾性材料、假设推理等方面的考核。换言之,如果说我们的高校历史学科培养中涉及批判性思维的话,那也最多是涉及逻辑部分,而批判性思维的品质部分根本就没有任何体现,这与真正的大学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相去甚远。

三、展望

AI时代的到来,首当其冲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上,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从学生角度来说是获取知识,从教师角度来说是传授知识。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长处,但我们教育的缺欠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我们把知识一度完全等同于教育。因此,与一些欧美国家大学生相比,我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欠缺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历史教育也是以向学生大量灌输历史知识为主。从初中到大学的考试,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这种应试教育,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能力与思维比所谓的知识更加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因而今天的历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而要重点放在对已有历史知识的整理和改组上,放在对未解史实的探索和发现上,放在可以让学生主动长久地学习和研究上,放在对人类未来历史发展的判断与预见上。这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对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大学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1. 探讨高校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模式。2. 研究、开发历史学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检测标准和手段。3. 大力培养高校历史学科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研究大学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維的课程设置。5. 开发培养大学历史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相关课程。6. 探讨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教育如何与立德树人,将工具理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历史学因其综合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科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8]我们相信,当批判性思维成为高校历史教学常态时,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势必发生质的变化。在历史教育哲学、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即关于如何学历史的理念、关于学生的历史意识如何形成、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技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将引导高校历史教学走向深入,向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Ennis R.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85, 43(2):44-48.

[2]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4):1-16.

[3]董毓.我们应该教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课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3):36-42.

[4]Daniel T.Willingham.Critical Thinking: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J].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2008,109(4):21-32.

[5]多拉·豪维尔王爽.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1-4.

[6]Fisher Alec.Critical Thinking: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04.

[7]Peter A.Facione.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EB/OL].http://www.doc88.com/p-1806318887708.html.

[8]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3(2):71-77.

作者简介:刘哲(1970-),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高校历史批判性思维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