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0-05-27桂文龙刘俊栋苏治国王利刚

高教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

桂文龙 刘俊栋 苏治国 王利刚

摘  要: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效,总结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过程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定、“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运行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成功经验,并为进一步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提出了建议,为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類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5-0108-04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project implemented by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expound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work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enrollment and recruitment, the formul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stand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tutorial" teaching team,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n,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an all-round way,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work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apprenticeship;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自2008年以来,积极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性质的“双元一体化”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定向培养”形式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2012年,学院正式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合作开展以“现代学徒制班”命名定向培养班;2014年,“高职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群‘双元一体化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项目实施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教育部有关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要求,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建立健全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了实践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的重点内容

(一)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由学校牵头校企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校企合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合作企业负责人以及校企合作办、教务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统筹、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遴选5个试点专业分别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试点专业工作实施小组,试点专业所在二级学院院长和试点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各试点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等为成员,主要负责实施各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

校企双方签订“双主体”育人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完成文化通识教育和基础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学徒在岗训练期间,主要训练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培养学徒的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

校企联合出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分担实施办法》,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分担的成本包含学徒培养师资津贴、材料费、交通费、实训设备费等;企业分担的成本包含按照三方协议需要支付给学徒的学费和合理报酬,学徒的实训工作期间的交通费、工作餐费、住宿费、工伤保险、企业师傅指导费以及与学校联合招生招工的管理费、学徒培训费等。校企双方统筹使用双方教学和生产场所,开发了学徒系列培训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联合开展学徒培养培训,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共同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1]。

(二)校企联合,实施“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

根据现代农牧行业的特点,学生须先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专业教育和企业认知后,才便于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即实施“先招生后招工”模式。校企联合制订和实施《现代学徒制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双身份”招生招工实施办法》,建立规范的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2]。一是招生简章明确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使考生提前了解试点专业;二是新生入校专业教育期间,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宣讲。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校企面试等程序,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签订学校与企业,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每个学徒“学校学生”与“企业学徒”的“双身份”。

项目实施以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原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畜牧兽医专业增加了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江苏中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光明牧业有限公司;动物医学专业增加了光明生猪有限公司、全稳康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泗洪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增加了江苏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企联合招收5个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共407名,其中,畜牧兽医专业94名、动物医学专业102名、动物药学专业32名、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112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67名,每个学生均签订了三方协议、配备校企双导师,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保险、学徒津贴等[3],保障学徒合法权益。

(三)校企联动,完善“双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4],5个试点专业根据各专业具体岗位要求,分别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突出岗位成才、工学交替、交互训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同时,校企双方制定《企业师傅标准》《学徒发展质量学期报告制度》《学徒毕业考核评价标准》《现代学徒制实训手册》等系列制度和标准,5个试点专业根据各专业特点,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32门,开发《猪场操作规程实训》《宠物诊疗工作岗位》《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手册》等24部工作手册式教材,制定《现代学徒制学徒学业预警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工作流程的标准、制度及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评价机制,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

(四)校企融通,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整合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的技师、能工巧匠等资源,组建5个试点专业的教学团队,校企双师授课,实现德技双馨。校企共同出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实施细则》《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师互聘共用、考核与奖惩实施办法》,健全了“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学校遴选104名专任教师担任学徒学校导师,根据学徒的岗位要求实施教学,按学校原有课时标准的2倍发放补贴;合作企业选拔197名高技能企业人才担任师傅,明确了师傅的责任和待遇,企业师傅对学徒进行具体岗位培训与指导,按企业工时标准的2倍发放补贴[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形成了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

在学校原有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及“双师工作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进一步完善、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学校将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在学校建立了12个企业导师工作站、在合作企业建立12个学校导师工作站,企业遴选45名企业师傅到校参加专业建设和学徒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遴选60名专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指导学徒岗位训练、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实践能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1]。

(五)校企协作,建立现代学徒“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相结合“双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出台《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在岗实训及报酬给付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参加企业科技发明、技术攻关、专项培训或其它创新创业活动成绩与课程成绩互换、学分互认的标准、程序和结果处理办法,建立了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学分制操作模式。

创新考核评价与监控制度,制定出台《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学业预警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发展质量学期报告制度》等制度,基于工作岗位制订了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定出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课程单元学业评估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试点班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现代学徒制班级制度》《现代学徒制学徒保险购买及意外伤害管控实施办法》等学徒管理办法[3],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保障学徒权益。

(六)校企合力,形成“产教创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农牧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在校期间通过企业文化、職业体验、 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在企业岗位培养期间,通过企业设备、人员优势,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参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岗培养学徒的创新创业实干能力,融创新创业教育于学徒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产教创一体化”为主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5个试点专业根据各自特点,实践形成了各具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如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形成了“双向交互、四阶递进”特色,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形成了“工学交替、双元一体化”特色,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形成了“渔教同步、校企共育”特色,动物药学专业形成了“三融合、五递进”工学结合特色,突出岗位成才、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形成了具有农牧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师傅+教师”双导师育人、“学生+员工”双身份学习,“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双注重培养,保持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全程不断线,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创新双主体育人模式,提升了学徒的获得感和企业的满意度,学徒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畜牧兽医和动物医学专业2018年毕业的学徒平均年薪8万元以上,多人在企业担任中层管理人员;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学徒在企业岗位学习期间,20人获企业优秀员工,学徒毕业后基本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部分已成为宠物医院分店店长;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前店后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联合攻关新产品新技术,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先后获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二)提升了双导师团队水平

建立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完善了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1]。专任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试点企业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总经理被聘为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与合作企业共同申报的现代养猪技术、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教学团队分别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导师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三)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

按照现代学徒制内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办学、双资源共享、双导师育人、双身份学习、双文化融合、双主体评价”,形成了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度标准等有一定价值的成果,发表相关论文20篇,出版著作1部,总结的成果“现代学徒制‘双向交互、四阶递进培养畜牧兽医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荣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农牧业人才产教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共建的《动物繁殖》《牛羊生产》《动物解剖生理》《宠物外产科病》4门课程,被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动物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并于2019年获升级改进立项,带动了全国宠物类专业的建设,形成了品牌示范效应,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

(四)助推了试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试点开展以来,累计招收学徒共407人,毕业学徒216人,企业接受非试点班实习学生15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合作企业共同实施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大学生万人计划冬令营项目,遴选省内高职院校水产类等专业100名优秀学员,开展集中培训,着力培养水产行业未来领军人才。校企双方联合科研出硕果,开展横向合作项目7个,其中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的省三新工程“澳洲淡水小龙虾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突破了澳洲小龙虾的繁育技术,种苗成活率比行业内平均水平提高30%以上,形成核心专利技术8项,助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的主要创新点

(一)创新实践了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培养,培养的学徒“用的好、留的下”,解决了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急需的问题,促进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分担实施办法》,人才培养成本有了制度保障。加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企业主动上门联姻,共同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投入421万元分担人才培养成本,为学生承担两年的学费和相应的学徒津贴、培训费等成本,推进了校企紧密合作、双主体育人。

(二)创新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校企共同开发了24部工作手册式教材,获批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成现代宠物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并获升级改进立项,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实施“互联网+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微课、慕课、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联合开展学徒培养。

(三)创新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双主体办学、双资源共享、双导师育人、双身份学习、双文化融合、双主体评价”,建立知岗体验→跟岗学徒→轮岗实践→定岗入职的人才培养机制,产教深度融合,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岗位成才、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学生提前半年入职成为正式员工,形成了具有农牧特色的“产教创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的主要难题和建议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与推广。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对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探索的深度、广度以及推广还不够,特别是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落实与推广,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学徒在企业的轮岗交替学习过程监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虽然有学校导师定期检查和企业导师指导,但是由于学习质量评价主要以岗位能力目标为考核依据,缺乏学习过程监控,在培养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对策建议

一是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制定更合理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學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4],结合国家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在全校甚至全国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

二是进一步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探索招收企业在职员工,并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5],制订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监控办法,完善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质量监控,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桂文龙,胡新岗,刘俊栋.职教集团模式下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8):151-153.

[2]施帅,徐海祥,瞿桂香.高职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8(14):97-98.

[3]乔莉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样态研究——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6):56-59.

[4]桂文龙,苏治国,黄银云,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8,17(8):26-28.

[5]杨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某高职金融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8(33):311+315.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基于职教集团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编号:JYZD201704);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教学团队”(苏教师〔2017〕15号)

作者简介:桂文龙(1978-),男,瑶族,湖南江永人,硕士,副教授,教务处秘书,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教学与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管理。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