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做”“用”三合一,渗透闽南文化
2020-05-26陈彬燕
陈彬燕
摘 要:闽南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而且通过文化的传播,让孩子们感受闽南人懂规则的做事、会感恩的做人、积极乐观的生活,将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孩子的内心。
关键词:渗透;闽南文化;特好玩;易接触;挺好用
所谓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漳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傳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闽南文化具体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日常生活的饮食、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各种活动。可这种“文化”类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相对比较抽象,怎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内心?这是我们闽南文化校本课程开设的最初设想,伴随我们闽南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实施推进,我想从“玩”“做”“用”三个维度阐述自己的思考。
一、视角儿童化,让孩子领略闽南文化特好玩
人们常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常说:教育要有学生的立场,也就是要有儿童的视角。怎样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了解我们的闽南文化?游戏是首选!游戏相较于常规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天性,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而闽南文化中恰好有一个重要的分支——闽南童玩。借助童玩,先与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形成一致,逐步构建内心的文化知识。
在一开始,先从动态的童玩引入,在游戏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孩子们感受较为鲜明的“规则意识”!因为不管是哪种游戏,乃至生活、学习中,其实都有“规则”,而我们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明确这种“规则”意识,懂得:一项游戏要想玩得尽兴,大家就都要遵守游戏规则。随着课程的推进,接着就可以动静结合,如踩高跷、玩沙包、旱地龙舟等游戏。这类游戏除了继续加强规则意识外,还要有动手能力,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游戏的所需的器械。这样孩子们就会自然、主动参与探究、思考、发现:怎样做、什么材质,做出来的童玩器械最实用。在这里,老师不需要强加意愿,也无需强塞思考任务,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自主参与、主动思考,真正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精神内容。
二、活动结构化,让孩子发现闽南文化易接触
如果在课程活动中,只是单纯地以童玩游戏进行,那么孩子们积累闽南文化的经验就比较孤立、零散、贫乏,因此除了通过童玩游戏的设计,拉近闽南文化与孩子们的距离外,我们还要设计相对充实、丰富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初步喜欢闽南文化的基础上,发现闽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内容,并解读每项主要活动的内部结构,让孩子们完整、有结构地亲历活动。目前除了童玩外,我们推出的主要有美食、建筑、风俗这三项主要活动。以这三项主要活动为抓手,每项主要活动再细化成若干个小内容,比如美食就可以介绍沙茶面、海蛎煎、发糕等,建筑就通过参观、观看图片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什么通过这些与孩子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孩子们发现原来我们所处的环境处处都有“闽南文化”的身影。风俗习惯更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祭祀、入厝、挂饰、民俗活动等,无一不是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务,当我们一一让孩子们回顾,并与孩子们交流这里面蕴含的道理。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果园收成后,人们会带上瓜果祭拜,孩子们对于这种行为感到好笑,但如果我们跟孩子们说这是闽南人表达感恩之情的一种表现,并让孩子们再列举一两样,于无形中渗透闽南文化的精神内容。
三、经历全程化,让孩子感受闽南文化挺好用
闽南文化还有很多分支,“答嘴鼓”就是其中一个。“答嘴鼓” 采用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押韵和富有节奏的民间俗语、俚语、歇后语来组织语料,通过一些诙谐、有韵感的语言,将某种现象或事实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闽南韵味的“相声”,体现我们闽南人乐观的天性。可是学生对答嘴鼓的认识薄弱,更别提应用能力了,我觉得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接触这类的内容太贫乏,而且没有让孩子们经历完整的创编过程。而我觉得这部分恰恰是体现我们校本课程的实效性:孩子们全过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
基于此思考,着手寻找契机,让孩子们经历完整的过程。2017年9月,厦门经历特大台风“莫兰蒂”,损失惨重,社会各界纷纷采用各种方式表达灾后重建的积极心态,学校也不例外。除了艺术表现形式外,还有文字的留白,这时我们课程组的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当然只是部分)运用“答嘴鼓”的表现形式,呈现灾情的发生、经过、结果。从创编“答嘴鼓”的文本,再到平时的训练,最后舞台的呈现,孩子们都一一参与其中,孩子们渐渐懂得“答嘴鼓”这个闽南相声的魅力,也渐渐懂得“答嘴鼓”这一闽南文化的分支。并借助这次的契机,引导孩子们读懂更多的“答嘴鼓”剧本的内容,引导孩子们想象这些内容的实际场景,理解这些实际过程的苦与乐,使学生对“答嘴鼓”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分支可以借助轻松诙谐的表现形式,让人们记住事实,也让人们带着眼泪发笑。“答嘴鼓”是我们闽南人精神世界的精髓,它能很好地体现我们闽南人吃苦耐劳的场景,也能体现闽南人善于苦中作乐的作派。“答嘴鼓”的表现形式让人们乐于接受,同时也是渗透闽南文化的另一途径。
经过近三年闽南文化课程的实施推进,觉得除了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闽南文化知识、方法的目标外,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闽南文化特好玩、易接触、挺好用,培养孩子们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感受闽南人懂规则的做事、会感恩的做人、积极乐观的生活,达到将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凡.闽南地区的民间曲艺文化“相声”[J].北方音乐,2014,4.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