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渗透美术内容的教学策略
2016-11-15卢生繁
卢生繁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发三年以来,经过各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各地幼儿园在理解《指南》精神上还存在不少偏差。如表现在对各领域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不够明确,学科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彻底改变。本文试以美术内容如何渗透于其它课程为例,提出些浅陋见解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领域 渗透 学科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64
Abstract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issued by three years, throug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s at all levels of hard efforts,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error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kindergarten spirit guide. Performance and other fields course ha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is not clear. Chinas teaching mode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changed. This article tries to fine arts how content infiltration in other courses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readers.
Key words field; permeability; discipline; game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包涵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课程根据中国儿童心理及发展规律完善地保持了各领域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但这样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剥离,而是为了厘清范围、说明问题而整合后的结果。事实上它们是相互联系高度统一的,并且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应该要进行课程相互渗透,以避免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出现的小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充分体现五大领域课程的整体性。同时,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也具有整体性。对幼儿来说每参加一个活动都意味着全面发展,即多个领域的目标同时得以实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①因此,不能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立性而对幼儿进行学科性教学。
1 幼儿园性质决定了各领域课程教学活动的游戏特点
“幼儿园在本质上不是教育场所,是儿童托管所,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家长看孩子,保障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安全。但由于幼儿园是孩子由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个链接点,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每一种生活又深刻地影响着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发展,所以客观上它又是肩负着教育的功能,就其教育影响力来说,重要性甚至超过大学。”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上述说来幼儿园就是幼儿的乐园,老师就是保教员。卢梭认为:“只要我们注意不让孩子有跌倒的危险,不让他们触及可以伤害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享有绝对的自由。”③因此,幼儿园老师只要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布置开放式供孩子自由选择的活动区,让幼儿自己建构想法,不受干预地游戏,老师只管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帮助,充当幼儿游戏的助推器即可。
2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游戏性
“没有任何一个幼儿的生活可以按领域划分为‘语言的生活、‘科学的生活、或‘艺术的生活等,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真实而自然地融合着各领域的知识。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④在现实中把五个领域视为小学的科目,按“课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分别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课”,这样的学科性教学现象在幼儿园依然相当普遍。认为这样才视其为规范。例如,某市属幼儿园老师在给小班上图画课画红旗时,要求三岁孩子整齐坐成排,手靠背先听老师作示范、讲要求,然后让小朋友按要求作画,最后还进行点评。这种学科性的灌输方式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这种将园当“校”来组织教学,将幼儿当作成人来驯化,完全无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无视幼儿教育的规律,是对《指南》精神的曲解。正因为五大领域的整体性,所以课程相互渗透教学可以最大化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 渗透教学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渗透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渗透式教学即在某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培养某种能力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它能力的培养,并能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然,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独特性,从各自的视角对渗透式教学含义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文所论述的渗透教学主要是针对当前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较普遍存在的小学化与分科化的问题。
表面上看似乎相当严谨而科学的幼儿园分科化教学,实质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还处于正在发展阶段,有意注意仍旧缺乏自觉性,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他人给定的目的。”⑤小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幼儿园孩子呢。组织幼儿活动是在老师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必须的,但这些目的与计划应该是方向性的、大体上的,而不是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压制幼儿的合理要求。给幼儿活动设定死目标,事实上是对幼儿自由活动的控制。人们有意或无意间把这种控制当成了教育,却不知每一种控制如同一条条绳索,天天缠绕着孩子,严重地束缚幼儿的自由与自主,从而限制了幼儿自我教育的机会。据研究者发现:2~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7岁15分钟左右。如此说来很难想象幼儿的注意力能与老师设计的某个课题的各个环节相向而行直至结束?显然不可能。这完全违背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几大领域相互渗透与融合教学方式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4 美术内容渗透其它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以手工《折纸船》为例
“在幼儿园的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领域中都渗透着美术教育内容。例如,社会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可以让儿童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他们艺术表现的风格和特点;又如,在语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教师指导儿童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形象的认识和感受,用画笔再现故事或诗歌的内容。”⑥这就是所谓幼儿美术渗透教学法。下面以幼儿大班手工活动《折纸船》为例。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幼儿手工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手指精细度、灵活度、稳定度和协调度的发展,同时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实中大部分幼儿教师更关注于语言、逻辑等抽象思维的运用,却忽略了绘画、音乐、空间等形态的感知训练,这十分不利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大脑。在幼儿阶段科学活动与手工活动往往更能够交融在一起,即许多科学教育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来强化认知,手工制作又运用到许多科学的原理。所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主题为《雨》里,主要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对雨的形成有个粗略印象以及雨给人带来哪些利与弊影响。这时可以提前为幼儿准备好面盆、折纸、小卵石等。当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幼儿的经验对雨与水的关系有所认识时,让幼儿学折小纸船,放入盛好水的面盆中,并在漂浮的小船中放入小卵石,观察体验其情景。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比将两个学科即科学与手工分开进行教学更令幼儿感到兴奋和有趣,更能强化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达到实现多个目标的目的。如,在这个游戏中幼儿观察到了浮力的现象,对水的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精细动作的发展即小肌肉的动作也在折小船时得到锻炼。两个领域的主要两个知识点,即了解水性与学会折小船,作如此连接设计是比较适宜和恰到好处的。在这里主要是借助幼儿对水喜爱的天性来展开活动的。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的游戏与玩物章节中就特别提到:“小孩最好有玩水的机会。”⑦因此,平时幼儿教师要多积累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时将其作为载体,作为各学科交融的平台。这样,教师不仅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活动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在美术内容渗透于其他领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要把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当作学科来组织教学活动,以避免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变成以传授美术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扩展想象空间,从调动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发挥美术在课程间渗透的功能性作用。其二,不要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对象,强制幼儿学习,而是把幼儿看作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幼儿心理,尊重幼儿自由和自我价值。教育活动中采取符合幼儿天性的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吸引力,最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快乐地学习。
注释
①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8.
②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88.
③ 法.让.雅克.卢梭著彭正梅译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3.
④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1.
⑤ 彭小虎,王国锋,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5.
⑥ 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65.
⑦ 陈鹤琴.家庭教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