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治融合”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必然选择

2020-05-26吴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自治德治农村地区

摘  要:“村容整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差距。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整治不是简单地清淤、治污、建房、刷墙,而是事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系统工程。当前,应当在全面梳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坚持整体性思维和统筹治理思路,努力探索创新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方式。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村地区;公共环境卫生;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自治具有制度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应以自治管理制度构建和农村环保技术开发为突破口;自治应注重“量力而为”原则,不能排斥市场行为和社会参与。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法治体系构造应以制度完善为切入点,改变城乡分治的立法局面,出台与我国法律规定相配套的实施制度,引入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和远程监控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监管执法方式和格局。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德治功能应当通过双向激励性宣教、农村人口结构优化、乡规民约重塑予以实现。

1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融合模式的自治路径选择

1.1自治首先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具有制度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还不甚健全,突出表现为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部分村庄环境保洁大多数停留在要求农户自我清扫保洁上,对农户没有行之有效的双向激励机制,卫生保洁的实际效果不佳。在农村公共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时,激励性自我管理机制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效果往往十分直接。因此,可以试点“社区生态环保银行”制度,将居民“存入”烟头、旧电池等垃圾的环境公益行为量化为具体分值,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从而全面调动农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1.2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自治具有高度的技术依赖性

在现代社会,没有技术支撑的自治都不是一种理想的自治形态。当前,应当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技术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基金项目或技术研发补贴引导科研机构开展便捷性环境卫生治理技术的专项研发,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技术的推广机制,提高基层农村环保技术的推广能力和使用率,提高农村居民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1.3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自治是一种“量力而为”性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自治并不是要求农村居民承担所有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居民能做的交给居民去做”是基层社会自治的基本理念。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农村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走出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困境,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各种力量,丰富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的供给主体。还应充分利用“税收”“信贷”“奖励”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培育和整合劳动密集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允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环境治理企业,承接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

2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融合模式的法治体系构造

2.1完善规则体系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法治体系构造的首要内容

一方面应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回应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现实问题,例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乡水域垃圾管理规定》,改变《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只适用城区不适用农村地区的局面;另一方面,完善我国法律规定的配套实施制度,“环境治理法律政策的实现,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机制”。

2.2落实法律规定是保障农村公共环境卫生依法治理效果的基本路径

当前,应当创新“生态环保+”模式,开展部门联动执法,构建“生态环保+公安”“生态环保+检察”“生态环保+法院”“生态环保+监委”的生态环保监管执法新格局。推广非现场执法方式,加强远程监控设施建设,通过定位和监控系统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进行“电子锁定”,为环境卫生执法工作提供证据;丰富执法手段,采用电子警示、积分机制等柔性执法措施,加大对环境违法的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制定和完善公共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

3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融合模式的德治功能实现

3.1双向激励性宣教是促进德治功能实现的重要方式

德治是一种自律机制,自律源于自觉,自觉源于认同。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效果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认知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通过双向激励性宣教方式,促进农村居民树立公共责任观念与现代环境卫生意识。当前,应当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完善环境卫生宣传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以环境卫生先进评比制度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树立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对于严重破坏公共环境卫生的农户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3.2农村人口结构优化是德治功能实现的基本保障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日益恶化与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密切相关。采取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公共环境意识有助于改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但该手段总体效果有限且见效较慢。全面改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状况要从改善农村人口结构入手,一方面通过实施“青壮年劳动力回流计划”,建立返乡人才激励机制,引导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农村;另一方面实施人才下乡村计划,进一步实施选聘上级干部、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制定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工作待遇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的上级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循环驻村或长期留村工作。

3.3乡规民约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德治功能实现的最直接方式

乡村民约是一种村民共识,这种共识不能凭空产生。“环境权文化规范的形成一方面依靠社会强制力规范的保障,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依靠教育和每个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知,从而增强对社会生态文化和秩序的认同”。在双向激励性宣教和农村人口结构优化达到理想效果时,农村居民对公共环境卫生保护会形成价值共识和环保观念,当这些价值共识和环保观念成为不成文或成文性的乡规民约时,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才真实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继文.中国环境治理的两种模式:政策协调与制度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08-116.

[2]胡洪彬.乡镇社会治理中的“混合模式”:突破与局限——来自浙江桐乡的“三治合一”案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7(12):64-72,157.

作者简介

吴腾(1984.06.12—),男,工作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城乡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助理工程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城乡环境卫生事务中心

猜你喜欢

自治德治农村地区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会职权的章程自治
庄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观
浅析我国农村新型治理结构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