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语翻译视域下释意理论的初步探索

2020-05-26秦萌遥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

秦萌遥

摘要:苏联时期,俄语翻译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实践转向理论。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为俄语翻译的研究各抒己见。法国的释意学派在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实践经历的基础上提出释意论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为俄语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关键词:翻译;释意论;实践

俄语翻译研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就其理论研究来看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苏联以来直至今天,国内外学者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俄语翻译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俄语翻译理论发展回溯

最初,翻译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翻译学家们对俄语翻译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实践活动领域。直到1918年高尔基创办世界文学社,俄语翻译理论的研究才逐渐拉开序幕。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自此苏联的翻译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状,其中主要以翻译语言学派与文艺学派的争辩为主。

20世纪初,以楚科夫斯基为代表的翻译文艺学派兴起。1936年在楚科夫斯基本人发表的《翻译艺术》中,他以文学评论的方式分析了误译的原因,并提出观点,认为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社会环境[1]。1954年卡什金在《关于苏联文艺翻译的方法与学派》一文中指出,文艺翻译理论应是一门广义的语文学科, 即应把翻译的语言问题和文学问题研究结合在一起[2]。自此,以强调翻译创造性原则的文艺学派兴起。

与之相对应的是主张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翻译问题的语言学派。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翻译理论的研究逐步迈向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新时期。代表人物以费奥多罗夫、什维采尔、巴尔胡达罗夫、科米萨罗夫等为主。其中,费奥多罗夫强调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主张对各类的翻译材料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共性和特性,用语言学手段探求翻译方法策略。什维采尔在1973年发表的《翻译与语言学》中指出翻译功能不变值的问题。1975年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中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对比话语语言学是翻译语言学派的主要理论基础。科米萨罗夫则在《论翻译》中提出五个层次的“等值理论”,之后在《现代翻译学》等书中继续完善这一理论。

针对不同的翻译观,语言学派与文艺学派对翻译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方法。文艺学派秉持“创造性”原则,这一原则实质上更多的为电影作品、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提供了解决思路。他们认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形式的工整而忽略内容的美感[3]。语言学派强调翻译研究从语言角度着手。无论作品形式、体裁,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甚至译文的表述都要充分考虑其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等。科米萨罗夫从情景功能和语言单位两个方面出发,将翻译划分为五个层次的等值关系[4]。

二、释意论在俄语翻译理论中的应用

(一)释意学派

释意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该派代表人物塞莱斯科维奇在长期口译实践中,依据个人经验,总结前人成果,创造性提出“释意论”的观点。勒代雷在其基础上将释意论不断丰富發展。

塞莱斯科维奇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语言学、心理学因素,依据人们交际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她认为即使是同样一个句子,放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依然意思不同。例如,“我刚从俄罗斯回来”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既可以回答“你今天想去俄罗斯吗?”的问题,也可以回答“你今天想去加拿大吗?”,当然也可以作为答语回答“为什么你今天看起来这么疲惫”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其实也为释意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撑。固然一句话的单词、语法、排列顺序都未发生改变,但是基于不同的语言场景,其应用就大不相同。因此,若按照直译的原则,对原文进行字面上的解释,显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因此,翻译过程中语言单位的顺序不是最重要的,正确表达出交际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在《口译推理教学法》中指出交际活动主要是讲话人、讲话人使用的语言和听众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5]。因此交际的重点在于内容以及交际思想的传递,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死译”。

(二)释意论的基本观点

在此基础上,释意学派提出释意论的基本观点,把翻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理解,脱离源语外壳,再表达。

以俄语口译过程为例,“理解”,指在翻译过程中首先理解讲话人的意思,记忆讲话的主要内容。“脱离源语外壳”指抛弃源语的语言形式、词句顺序等,把握最核心的意义。“再表达”在口译中指的就是根据记忆的内容,按照译语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并合理表述出来。释意学派将交际目的放于翻译目的的首位,因此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解释至关重要。无论俄语口译,还是笔译,理解源语文本的意思,然后摆脱源语的表达框架,在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下将源语的意思,清晰准确表达出来,这为俄语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释意论的合理性在于它透过现象抓住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即交际目的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中主张翻译过程中取消源语与译语形式的对应。此理论与释意论中“脱离源语外壳”不谋而合。加拿大翻译家德利尔继承并发展了释意学派的理论,结合自己观点,将翻译过程重新划分为三个步骤:解码原文,提炼思想,准确理解原文的文字标题。其中,“解码原文”就是理解原文的意思,“提炼思想”正是释意论要求的脱离源语外壳重新把握最核心意思的原则。各国翻译家的认可和不断丰富发展极大程度上体现了释意论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俄语翻译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苏联翻译理论家在实践中贡献了大量的翻译理论,一直延续到今天,被俄罗斯的学者们继承并发扬。同时,翻译理论的研究应超越语种的界限,吸收借鉴其他语种翻译理论家的优秀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促进翻译研究的常学常新!

参考文献:

[1]李成滋.刘 敏.苏联翻译理论及其发展[J].中国翻译,1990,(1):55-58+52.

[2]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

[3]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69-173.

[4][俄]Комиссаров В.Н.. 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ереводоведение[M].Москва:Р.Валент, 2011.119-136.

[5]许均,袁筱一等.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56.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