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05-26孙丹
孙丹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为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家长参与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7月15日到2020年2月15日这段时间本校在读的脑性瘫痪儿童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从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使用抽签法,将这32例儿童随机分为人数各为1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儿童使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模式。对研究组儿童使用家长参与康复治疗模式。最后,统计两组儿童的治疗有效性及其综合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康复有效率高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显著,p小于0.05。此外,研究组儿童接受治疗之后的综合功能评分水平显著超过了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同样小于0.05。结论: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到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当中,那么不仅能够对提高患儿的康复有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综合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
关键词:家长参与;常规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综合功能;认知疗法
引言:
脑性瘫痪不仅会导致患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还会使得患儿出现行为方面的障碍[1]。要想提高此类儿童的康复水平,学校教师就必须采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来改善儿童的运动机能。与此同时,由于此类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因此,如果能够使用家长参与式的康复方案来为其进行治疗,那么必然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而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在本校在读的32例脑性瘫痪儿童当中,开展本次研究,以此来探究家长参与式疗法的实际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电脑小程序,在2019年7月15日到2020年2月15日这段时间本校的脑性瘫痪儿童当中,随机抽取32例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抽签法的原则,将其中1/2的儿童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康复手段来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将剩下1/2的儿童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当中,使用家长参与式的康复疗法来为他们进行训练。每组儿童的人数都为16例。在对照组的16例儿童当中,男性儿童的数量为10例,剩下的6例均为女性儿童。其中年龄最大的儿童10岁,年龄最小的儿童6岁。在研究组的16例儿童当中,男性儿童的数量为9例,剩下的7例均为女性儿童。其中年龄最大的儿童10岁,年龄最小的儿童6岁岁。除此之外,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不具备显著的临床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上的对比研究,其中p大于0.05。
(二)研究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16例儿童,统一使用常规的运动训练方法,来为他们进行治疗。
对于研究组的16例儿童,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当中,为儿童开展家庭式康复训练。首先,家长应当在康复教师的指导下,秉承着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为儿童制定生活能力提升方案。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导儿童发展自身的基本生活能力,例如进食、如厕等[2]。其次,家长还应当辅导兒童,定期开展各种体能训练,并逐渐调整其的行走姿势,扩大其关节活动范围。最后,家长还要使用积木和串珠等玩具,来和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并在游戏当中穿插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的教学[3]。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儿童的康复有效性。
(四)统计学方法
令专门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当中,悉数收集两组儿童的一系列资料。并录入到spss22.0软件当中,进行相应的对比研究。最后,使用卡方检验的手段,来统计两组儿童存在的数据差异性。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儿童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二)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在接受治疗之前,研究组儿童的综合功能评分为(36.83±14.33)分,而对照组儿童的综合功能评分水平为(36.98±13.24)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中p大于0.05。而在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儿童的综合评分水平提升至(66.98±10.34)分,而对照组儿童仅为(54.68±9.44)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显著,p小于0.05。
三、讨论
家长作为脑性瘫痪儿童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只有积极参与到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当中,才能真正改善儿童的康复效果,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小萍. 家长参与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C]// 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2015.
[2] 王丹,钟清玲,李博,et al.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对家庭康复微信平台的指导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08):112-113.
[3] 王春蕾,谢家兴,李文娟,等.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83-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