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5-26李云莲
李云莲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实,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情境教学的运用,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提问能力也进行了大力的培养。针对小学数学的课本教材而言,其中有很多丰富、生动的情境图,这也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极为生动、有趣。然而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教学,并对农村小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农村教师对课本情境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时根据情境开展教学。这不但可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高,而小学的数学教学也会更具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围绕利用小学数学教材情境图为例,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情境图;提问能力;培养对策
引言: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学习完知识后不知道哪些是问题,他们自身也提不出问题。学生之所以会有此情况出现,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没有形成问题意识,或者教师没有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等。对于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利用,以此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眼光对情境图进行观察
在对学生提问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渗透,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因为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数学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再加上教学条件有限,对于新鲜事物他们都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对于数学问题很多农村教师都是借着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这使得教学过于故事性,至于数学的氛围则大幅度降低。还有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数数便结束课程,这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针对此,通过对课本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利用,如下图所示,再根据图中的信息对故事进行简单讲解,之后向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到什么动物呢?这样学生可以对图中的动物进行认识,之后教师还可询问学生:每个小动物都有几只呢?大家数一数,还有大家觉得小动物都在做什么呢?这时学生便会尝试数动物的数量,并回答它们在聊天或者聚会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拓展,同时教师也能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对教材情境图进行观察,这样他们也会下意识说出动物并数其个数。这样学生便可避开对与数学无关的信息,如颜色等进行过度关注。
二、根据情境图问题对学生提问能力进行培养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之后便可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观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模仿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以“6-10的认识”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比如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之后再结合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图中有几个学生在跑步?在学生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向图中思考的学生进行模仿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学生便会有问题模板,同时他们也会知道何为问题,问题又有什么作用。接着学生便可提出与情境图相关的问题,如图中共有几个足球,又或者有几个学生在玩游戏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熟悉,对于提出问题也会产生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可以爱上数学,并善于对问题进行探讨[1]。
三、借助情境图信息对教学进行设计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农村教师要想将学生提问能力进行提升,不仅要靠他们对问题知识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将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也要对情境图中的内容进行重視再加以引导,学生也能逐渐提出具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提出以及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也能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举例说明,以投沙包比赛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来判断学生参加的是什么运动。学生在认出是投沙包之后,教师可问学生:如何才能判断投沙包的胜利者呢?在学生知道谁投的多便是谁获胜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那我们需要提出什么问题才能将问题解决呢?这时有的学生说:1号和2号同学分别投了多少个沙包?通过这一过程,借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也能知道,要想找出获胜者就需要对两个学生投了多少个沙包进行计算,这样也会形成一个数学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提问能力进行的培养是个漫长及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农村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渗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他们自身的能力及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慧.有效利用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思维发展[J].考试周刊,2019,(49):17.
[2]任红淘.试谈情境图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3,(11):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