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外说好课
2020-05-26赵万文
赵万文
关于什么是好课,好课有没有标准,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无数教育专家都论述过。大体来说,好课应该符合这些标准:教学目标合理,教学内容适切,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明显……但有的课堂从程序上看好像挺合理,基本要素都具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也已展开,可学生总是兴致不高,课堂显得冷清、单调和生硬。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教学不同于工业上的标准化生产,其主体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鲜活的生命。教学需要标准,但不能标准化。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其评判的标准理应有所差异。
好课的前提是尊重。让学生愿学,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源于尊重。教师要宽容学生的“慢”、学生的“错”甚至学生的“不敬”,因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需要接纳、等待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教师要静待花开而不是拔苗助长,要和顏悦色而不是疾言厉色,要耐心细致而不是简单粗暴。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进而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好课的关键是激活。学生是火种,需要被点燃。如何点燃学生乐学的火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要求教师做充满智慧的“调味师”“调色师”,让课堂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为此,课堂要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人情;少一点枯燥,多一点幽默;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刻板,多一点灵动。只有这样,课堂才有趣,学生才乐学。
好课的愿景是善学。善于学习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会不断提高。当一个学生走出课堂,重要的不是他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产生了哪些疑问;不是他获得了多少能力,而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不是他在课堂中有多欢乐,而是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是他懂得了多少道理,而是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课堂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更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其会学习。当然,这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培养;但毋庸置疑的是,善学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总之,课堂需要标准,但不能唯标准而行, 还需要标准之外的尺度。是否尊重学生个性,是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引导学生善学,使其具有求真、崇善、尚美的动力等,都是我们衡量好课时要考虑的。一堂课,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了,就是水到渠成的好课。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