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
2020-05-26孙三广
孙三广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教学模式、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出有效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构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改标准的重要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是广大语文教师一致探究的目标,以此做到最大程度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重要发育时期,但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自制力,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分散。而许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知识的讲授,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听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往往教学效果并不佳,长期下去,学生也就会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
(二)教学方式运用不恰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也逐渐开始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教学方式较先进,但是却不能运用得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能够使用多媒体的环节几乎使用,不能使用的环节也想尽办法使用,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比少用的好,但是结果是乱七八糟用了一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手忙脚乱,学生也听得眼花缭乱,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佳;另一方面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课件制作上面,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时教学目标,而且为了给课堂教学增加一些点缀,在教学过程中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件上,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流于形式
首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未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感情的沟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的重要原因;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开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注重结果,忽略学习的过程,而且随意性较强,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过于注重合作,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也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要么存在夸张的表扬,要么就不表扬,无法有效发挥鼓励教学的作用,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
1.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前提。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特征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其学科特性,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對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2.学生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氛围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通过查阅资料、想象、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使教室变得书香四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设计是营造积极良好教学氛围的保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兴趣,学生才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教师结合问题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设置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给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那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我在上述中已做具体阐述。
2.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合作探究意识,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于此故事的视频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概括出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特点——神机妙算,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诸葛亮更多的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评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评价,进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和知识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以鼓励为主进行教学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其答案远离标准或者根本无价值时,可以从其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方面进行鼓励。假如在课堂中进行问题探讨时,一个平常从不敢发言的学生举起手,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但这个学生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教师可以从这一点上表扬他,使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针对学困生,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用心参与课堂教学;针对有些学生性子急、爱冲动的特点,评价时注重帮忙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和创新。比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教师提问“丹顶鹤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丹顶鹤的样子好看,羽毛洁白,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很美”,但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直截了当地给予肯定性评价,而是推迟评价,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丹顶鹤美的词和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文体,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丹顶鹤的美。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要关注到学生发展的特点,优化教学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常佰胜.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20(2).
[2]王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学周刊,2020(2).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