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

2020-05-26曾慧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6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赏识教育小学班主任

曾慧敏

【摘要】赏识教育和传统教育中的批评抱怨有所不同,用信任、理解、尊重的方式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给学生建立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抱着容错的态度引导学生自省,将批评和赏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赏识教育;工作策略;小学班主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也要尝试运用赏识教育,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能结合适当的提醒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一、搭建展示平台,树立自信

德谟克利特认为:“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赏识教育不等同于简单的表扬,而要通过肯定学生行为结果的方法强化其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学生鼓励。

笔者发现,班级中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交流。为了促使学生解决交流困难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班级招商会”活动中,安排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担当招商代表,寻找班级中其他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围绕兴趣点设计作品,如,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歌舞表演作品、手工装饰品等,在“班级招商会”中展示出来。另一批学生则担当客户,选择自己愿意合作的对象。性格内向的学生要负责招待“客户”,给他们介绍自己小组创作的作品,并尝试将作品推销出去。在最后的总结中,笔者不仅肯定了学生们自主设计的作品,而且特别针对几名主动交流、勇敢推销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这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他们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更好地和他人沟通。

在搭建展示平台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不要强求学生获得某些成果,而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点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

二、组织主题讨论,明辨是非

凯洛夫认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赏识教育不等于纵容学生的恶习,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抱怨。若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存在困惑,则要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的活动,鼓励学生各自摆事实、讲道理,说出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进而让其明辨是非。

笔者发现,班级中一些学生存在抄他人作业的问题,他们对自己抄作业的行为没有愧疚感,而且如果他人不让其抄作业,还会说对方“小气”。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主题讨论的活动,用辩论的方法讨论几个问题:“抄作业是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不肯给别人抄作业是不是‘小气?”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如有学生觉得:“我觉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借作业给别人,又不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也有学生认为:“我的好朋友要问我借作业,我不给,不是太不讲义气了吗?”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帮对方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讲义气。抄作业的话,对方其实还是不懂啊。”最后,学生认识到了抄作业的危害,此时对学生的总结表示赏识,并鼓励学生改正错误。

在主题讨论中要结合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尝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引导。若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时事新闻等,则能更有说服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明辨是非。

三、弘扬容错精神,等待自省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适当地容忍学生的错误,当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不要立刻指出,而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笔者发现有学生比较娇气,只是弄伤了手就不想参加早操和体育课,希望能在教室里休息。针对这种问题,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和其进行谈心:“你的手弄伤了?现在还疼不疼呢?”学生回答:“不疼了,谢谢老师。”此时慢慢地引入话题:“老师昨天看了一场体育比赛,里面的女排队员可真是勇敢,手受伤了还坚持打球,还赢得了胜利。”学生不语,似乎是联想到了自己的行为。此时再次引导其思考:“有的时候,坚持一下或许有更多的收获。”该学生下午主动提出要参加体育锻炼,此时对其行为表示赏识:“这位同学真的很不错,她克服了手受伤的问题,勇敢地参加了锻炼,我们对她表示鼓励。”该學生似乎对表扬感到羞愧,以后很少因为小事再请假。

若直接批评问题学生,学生虽然当时改正了,但是时间一长难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能基于赏识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到错误,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改正问题。

四、结合巧妙批评,认识责任

学者宁舒嫦认为,赏识教育包含挫折教育。在赏识教育中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但是并不意味着放任其错误不管。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巧妙地结合批评,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当学生承担责任,并做出相应的改动时,再对其表示赞赏。

班级卫生委员在大扫除中没有分配好工作,导致没有人擦门,最后被扣分。针对该问题我采用批评和赏识结合的方法,首先肯定该学生的工作:“我看你也亲自参加大扫除,还承担了很多工作,很了不起啊。”该学生感到羞愧:“可是我忘记擦门了。”此时融入批评:“可是,班干部的工作是分配好其他学生的工作,做好协调,而不是将所有工作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让该学生认识到了问题:“是啊,我没有做好分配,漏掉了擦门这一项。我下次要列一个表格,这样就能更好地安排工作。”此时对学生表示赏识:“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下次要努力去做。”

在批评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比较缓和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缓和的批评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有助于学生改正问题。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若教师一味地抱怨批评,必然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单纯地表扬鼓励则无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若能采用赏识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肯定学生的努力,为学生指明改进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潜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金芝.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育人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师),2018(12):102.

[2]李雪娟.浅谈赏识教育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8(24):180.

[3]周红英.成功教育从赏识开始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05):224.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赏识教育小学班主任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