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技术方法探讨
2020-05-26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前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门静脉成像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这是因为其具有多项优点,如说快速方便、不具有放射线等,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将其应用于评估肿瘤供血情况以及诊断血管性疾病的过程中[1-2],而在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好注药后的最佳扫描时间。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40例患者展开门静脉成像扫描,取得一定效果,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进行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进行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情况的患者24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130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10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6~72岁,年龄平均值为(48.65±2.36)岁,患者的体质量为53~81 kg,体质量平均值为(67.89±3.21)kg。其中正常受检组的患者有80例,肝硬化组的患者有100例,肝癌组的患者有60例。本次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申请同意书,且全部患者都已正确填写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运用的机器是菲利普1.5T,医护人员叮嘱患者在进行检查前不可喝水,并且需要禁止进食5~6 h,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体部线圈,患者保持仰卧位,头部先行进入,采取3D血管成像序列,首先先扫定位像,再实施蒙片,然后再对患者进行5 mL对比剂的注射,展开100 s的测试扫描,等到扫描结束后进行门静脉显影峰值时间的计算,然后将最佳扫描时间计算出来,然后再对患者实施25 mL对比剂的注射,按照最佳扫描时间再一次展开成像扫描,从而等到剪影完成之后再展开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观察患者的门静脉成像扫描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的扫描结果:经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之后,门静脉形态与结构显示为正常的患者例数为165例,所占比率为68.75%;门静脉形态显示为异常的患者例数为75例,所占比率为31.25%,其中显示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例数为30例,所占比率为12.50%,显示为肝癌的患者例数为60例,所占比率为25.00%,显示为布加综合征的患者例数为17例,所占比率为7.08%。
2.2 观察各组患者的门静脉峰值时间:正常受检者组、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患者的门静脉峰值时间见表1。
表1 对比各组患者的门静脉峰值时间
3 讨 论
肝癌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疾病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多见,且患者数量较多。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能够表现为多种形式,如说门静脉栓塞、明显减少肝内门静脉分支级数、形成侧支循环血管等[3-4]。在患者展开手术治疗之前,临床医师先对患者的门静脉系统与测值循环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肝脏疾病的诊治当中具有清晰、可靠的门静脉系显示结果可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尽管现在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方式能够将门静脉显示出来,然而各种方式都存在着其优点与缺点。临床上门静脉成像使用最为普遍的为介入法经皮肝穿刺直接门静脉造影,这种方式能够让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得到清楚的呈现,但是此方式却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5-6],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并发症,其操作上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此种方式检查过程中会使用到对比剂,所使用的对比剂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是肾脏不良反应。运用螺旋CT展开门静脉成像,也可以让门静脉系统得到清楚的呈现,但在过程中需要用到比较大剂量的含碘对比剂,且其对含碘对比剂的注入时间有所要求,要求注入速度要快,如果患者存在碘过敏或是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均不能进行螺旋CT成像,同时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遭受到剂量较大的电离辐射,这使得该方式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是一种血管检查技术[7-8],该种技术不具备创伤性,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该技术来进行门静脉系统成像。该方式与早期不运用对比剂的常规门静脉成像进行比较,其容易因为涡流或是湍流等血液流动造成伪影,已经扭曲的血管与扫描层面平行的血管容易使得层内出现饱和的现象,从而导致得不到满意的血管显示效果,同时其还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情况,也存在有夸大效应较为显著的现象,这都使得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显著降低。并且磁共振血管成像需要较长的检查时间,大多患者不愿意长时间配合检查,其空间分辨率不高,容易因为患者的吞咽动作、呼吸动作与身体移动等导致血管出现错位的情况[9]。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是在向患者血管内注射磁性对比剂的基础之上[1],来使得患者血液的T1时间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还可以有效运用血管剪影技术以及脂肪抑制技术等[10],来使得邻近的信号得到明显的抑制,在扫描的时候患者需要屏气,过程中运用梯度回波序列,以最快的速度对数据进行采集,以此取得清晰的扫描图像,图像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都比较高。并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过程中向患者血管内注射的Gd-DTPA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患者不会因此而出现肝肾不良反应。患者屏气进行扫描,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层面错位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在对比剂首过门静脉的那一瞬间就将成像过程完成。因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所需要的成像时间比较少,只要将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合理控制好,就能够通过一次对比剂的注射就可分别得到门静脉期、动脉期、下腔静脉期与动脉期的患者血管成像。因为是运用冠状位展开的扫描,具有较大的扫描视野,可以延长显示范围,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由于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采集到的数据是三维的,可以在任何一个方向、任何一个角度展开重建,这对于患者病变的显示是十分有利的[11]。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在临床中主要是在评估门静脉供血与通畅情况时发挥作用,其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或是癌栓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能够有效判断肿瘤对肝外和肝内门静脉是否存在推移、侵犯以及包绕等情况[12],从而能够为临床外科手术的进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应用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可以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有充分的掌握,能够清晰的观察患者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与自发分流血管的情况,从而有效判断患者曲张静脉的程度与范围。除此之外其还可以让临床医师清晰的观察到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存在的解剖关系,对于经颈内静脉门一体支架分流术的术前定位予以一定的帮助,而且其在肝移植术前与术后中都能够发挥作用,因其具有无创性所以可对患者进行多次检查。
临床上对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扫描时间、扫描序列与患者配合等。扫描时间是否是最佳会直接对门静脉显影的好坏造成影响,不管扫描时间是过早或是过晚,都会直接导致门静脉血管内浓度的降低,从而影响到显影的效果。对门静脉图像进行评价,主要参照其是否可以让患者各期血管都得到良好的显示,若患者的扫描时间过早,对比剂就还没能到达患者的靶血管部位,或者是对比剂峰值没有落在K空间采集范围内,其会导致动脉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明显不足,会导致动脉不出现显影或者是显影不清晰的情况,而到了第二个动态扫描的时候又会出现动静脉都显影的情况,在进行减影的时候并没能够良好的减掉动脉导致动静脉均出现显影,则会导致检查的不成功。如果患者的扫描时间太晚,没有在对比剂首过时得到清晰的成像,患者门静脉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并且因为对比剂比较快速的到达组织间隙,从而明显强化了背景组织,这会对门静脉的显示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最佳扫描时间上会存在着差异,临床上可以参考患者的年龄以及循环情况来有效预估其最佳扫描时间,此外还可以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时触发,软件实时触发方法能够应用在下肢与头颈部等不需要屏气部位的血管检查当中。在进行成像扫描的时候,会需要用到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如果回波时间没有超过3 ms,会导致相位伪影的消除,或是明显减退见底信号,重复时间的减少,能够使得扫描时间得到明显的减少,导致一次屏气可以完成扫描,从而使得流动伪影与磁化率伪影得到显著的减少。患者在成像扫描过程中积极配合可取得更为良好的成像结果。这是因为扫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患者呼气屏气的影响,若患者可以保证良好的屏气,则能够使得呼吸伪影的干扰得到明显的减少,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可先对患者展开呼吸训练,患者在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之后,可以维持30s以上的屏气。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也会对成像结果造成影响,如果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太快,则会让门静脉强化峰值明显升高,从而明显减少达到峰值的时间,过快的速度可能会导致出现对比剂血管外渗漏的情况,使得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增强。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40例患者展开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都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图像。综合以上叙述可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技术具有多种优点,但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扫描的过程中,确保患者注药后的最佳扫描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需要确保科学合理的扫描序列,患者也需要给予高度的配合。因此在临床门静脉检查中运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临床门静脉检查中进行广泛的推荐使用,提升对该类患者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