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检测值全血细菌性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感染性疾病为临床儿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多采取血常规检测,易被很多因素所影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类型之一,多采取细菌培养予以诊断,不过培养时间较长。全血C反应蛋白则能够诊断感染情况,有助于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1]。本文将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本医院予以诊断的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实行临床检验,评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实行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医院予以诊断的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纳入病例选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归入实验资料,将3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试验组,将30例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女为19/11,年龄最大11岁,年龄最小1岁,其年龄均值为(6.65±0.63)岁;试验组:男/女为18/12,年龄最大10岁,年龄最小2岁,其年龄均值为(6.62±0.61)岁。对两组一般数据资料实行统计,P>0.05。纳入标准:①患儿满足《实用儿科学》中提及的感染性疾病有关诊断标准;②患儿家长都签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具有病毒性感染;②患儿具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

1.2 方法: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开展临床检验,采取血细胞分析仪和相关试剂开展血常规指标检测,依据说明书实行操作,全血C反应蛋白采取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和相关试剂实行检测。

1.3 相关指标:计算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并分析试验组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总计率。

1.4 评定标准: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评定标准[2]: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大于10 mg/L。白细胞计数检测阳性评定标准[3]:白细胞计数检测值大于9.5×109/L。中性粒细胞率检测阳性评定标准[4]: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大于75%。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与正态分布相符,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阳性检出总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χ2检验,P<0.05,显示组间指标检验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比较()

表1 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比较()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试验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比对于对照组数据值更高,显示组间指标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对试验组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总计率: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阴性检出4例,阳性检出26例,阳性检出总计率是86.67%(26/30);血常规检验:阴性检出15例,阳性检出15例,阳性检出总计率是50.00%(15/30);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阴性检出0例,阳性检出30例,阳性检出总计率是100%(30/30);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比对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更高,显示组间指标检验统计学意义(χ2=4.285、20.000,P=0.038、0.000)。

3 讨 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影响其生长发育。临床多应用抗生素类药品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开展治疗,而予以尽早诊断非常关键,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5]。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是常用的血常规检测指标,在患儿疾病诊断中比较多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上升能够明确存在细菌性感染现象,不过,少数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于疾病早期中没有出现明显改变[6-7]。C反应蛋白则可以对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予以辨别,能够将感染性疾病患儿疾病严重状况予以反映,可以于较低炎性反应之下灵敏反映,可以将诊断准确度明显提升[8]。

吴佳丽和朱建昌[9]相关研究结果数据中,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值、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检测值比较于非细菌性感染患儿明显提升,数据值差异明显;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阳性有37例,占比90.2%,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结果阳性有26例,占比63.4%,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检测结果阳性有29例,占比70.7%,而非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阳性有5例,占比8.9%;非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结果阳性有11例,占比19.6%,非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检测结果有阳性9例,占比16.1%;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是90.2%,外周血白细胞(WBC)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是63.4%,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是70.7%,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较外周血白细胞(WB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均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度是91.1%,外周血白细胞(WBC)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度是80.4%,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度是83.9%,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度较外周血白细胞(WB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均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提示:和外周血白细胞(WBC)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相比较,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更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早期诊断中存在重要意义。陈学坤[10]相关研究结果数据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检测数值、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数值比健康儿童明显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检测阳性情况(90.6%)比健康儿童(7.5%)明显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情况(79.2%)比健康儿童(1.9%)明显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表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数目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均明显提升,能够用作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此项目数据指标呈现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率检测值[(68.65±2.50)mg/L、(18.70±3.54)×109/L、(84.98±6.90)%]较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90±1.43)mg/L、(11.61±2.40)×109/L、(59.50±5.87)%]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而且,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100%)较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86.67%)、血常规检验(50.00%)更高,数据值差异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和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相似之处,表明本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体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方法实行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方法开展临床诊断的效果较佳,呈现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检测值全血细菌性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