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
2020-05-25骆天星
骆天星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今后社会对人才的一个最根本要求。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计划,培养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为实现素质教育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18-02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各种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中逐渐养成的,所以教师要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在小学阶段做好教学铺垫。为更好的达到这一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参加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个性化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共性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凸显出他们不同的优势和亮点,为学生实习终身学习奠定稳固基础。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促进学习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对此,一定要注重德育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及主动发展的能力。其中,“全面”包含两大内容,就像口号中喊的那样“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即:全面的人、人的全面。前者是指全民族,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一定要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重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并非一味地关注优秀学生,一味地看重考试成绩,为优生“开后门”,为差生“闭窗户”。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教育的对象,他们都应该得到公平,平等的对待。后者是指所有学生的个体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多样性、广泛性等特点,在语文学科固有属性的影响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并基于美育、体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若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一方面要秉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时间空间的配备和设置,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预设设置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1)设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在每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需要要求并安排学生进行课文预习,让学生将其中一些不明白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预习之前,想要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质量,设问,必不可少。第一,有了问题,就是要寻找答案。学生有了预习“题”,就会把预习当作“作业”,有着必须完成的心理预设准备,就不会把预习当作是可做,可不做的项目,而忽略预习;第二,有了问题,就是有了目的。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在预习中可能就是草草念一遍书,很少有收获。有了问题则不同,学生想着通过预习解决问题,目的性强,预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在课堂上,针对预习的问题,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若学生无法解决时,则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且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学生学习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安排小组讨论,注重学生互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比较注重也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小组合作,一方面能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讨论,能够达到互补互进的效果,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经验水平。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互相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在他人观点及认识的影响下受到启迪,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如集体意识、荣辱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等的提升与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组内人员任务分配清楚,人员数量不宜过多,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要求,开展层次化教学工作。教师需要认真、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时,一定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发言、讨论的机会。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施层次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提拔等,若发现学生有了进步,那么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一些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愈多,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愈强,进而增强其求知欲和探索欲。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
根据语文基础教育的大綱要求得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手段。目前,大部分成年人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存在写字姿势随意,字迹不整齐等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比如,握笔姿势、看书态度、礼貌用语等;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表达完整的语句”,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着重培养和教育。另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支撑,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持久动力,缺乏创新意识,自然就失去了创造力。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则是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挖掘课本中蕴藏的一系列创新素材,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发挥学生蕴藏的无限潜能,使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独特地参与思维训练活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今,素质教育是今后语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及根本要求,是如何教育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务必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深入钻研素质教育理念、内涵,加强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营造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并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力争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春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学科教育,2019(03)
[2]司克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3]陆怡玉.以评促学 诗意共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5)
[4]苏元炜.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评价问题探究与解决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