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020-05-25何大强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真实性会计工作会计准则

何大强

摘 要: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应价值运动状况和经济信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是一直无法解决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形象,也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及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

随着会计制度及审计制度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在我国,要求编制会计报表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全部重大方面公开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即使是在资本市场发达、信息监管完善的美国,审计造假造成的会计造假、审计信息失真也是屡见不鲜。会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与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等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秩序。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及失真时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定義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真实反映”作为可靠性质量特征的首要内容,并认为:“信息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由于“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会计信息的计量和列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使一些财务信息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的风险。”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以上得出结论: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一个会计主体为了满足人们决策的需要而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该会计信息所要表达的经济现象或经济实际情况相符的一种性质。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应解决两个问题,即由谁来鉴别和鉴别的标准。《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当然包括涉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鉴别。财政部门就是会计信息真实性鉴别的法定行政机关。我国《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其他行政法规定,股份制公司、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就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鉴别的过程。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计准则是否在形式上得到了遵循;二是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是否得到了贯彻。

(三)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

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五花八门。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扰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

2、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

3、影响债权人利益,损害企业形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会计规则制定滞后

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原有会计法规的建设难以满足现行的经济环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准则的缺陷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二)会计工作的失误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无意识错误。错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或者因某项经济业务或现象比较复杂,难以把握特征,而应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的核算该经济业务,至使信息披露错误和不充分。

(三)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的源动力是利益驱动。一些单位负责人不懂法,也不学法,为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对暴富的渴望等,公然违犯国家法律政策,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做假账来改变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

(四)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可能出现计量出上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而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不重视继续教育,对工作不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而缺乏会计核算管理知识,错误地处理会计业务,至使会计资料误差较大。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对策

(一)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在制订会计法规、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不确定性。避免产生某一定义和释义产生多种理解。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以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要完善会计的法规体系,维护其权威性、严肃性。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局面。同时建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牢固树立法制意识。

(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减少会计工作失误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并提高经营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更新知识。

除注重职业素质提升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思想政治、财政法纪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四)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作用

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良好的行业风气。对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务所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

从过去到现在,会计信息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预防我们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去研究和讨论,不同的会计主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正是信息真实性不能得到根本行解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治理并管理好我们的会计体系,实行内外监督,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杜绝不良思想的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志云.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2]刘国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3]王珍.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4).

[4]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金海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科技与经济发展.2008.(10).

猜你喜欢

真实性会计工作会计准则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