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实训基地建设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0-05-25张志吕宁恒李玮薇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院校实训

张志 吕宁恒 李玮薇

摘 要: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教20条”等大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大浪淘沙沉者为金”,不管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中总是供不应求。随着国家技能竞赛的辉煌发展,世界技能大赛上大放异彩,国家一类大赛上你争我赶,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中间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课题的相关调研数据分析省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实训基地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实训基地;技能型人才

一、引言

“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中提出:人才为本。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高技能型人才不但是企业员工的技术中坚力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图一为技能型人才供求对比图)。因此职业院校的培养怎么样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目前的中心,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作为中间桥梁对学校理论知识学习过渡到企业生产。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课题的相关调研数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实训基地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保证实训基地规模

如图二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校自筹资金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70.83%,占最重要的比例。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发展,中国国家集训基地的确定和建设,这里一般构成“国家+省级+地方+学院”的资金筹集方式,这样的资金针对特定的项目和专业,一个国家集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可达500万-800万左右。然而全国职业院校的数量大概为1.17万所,这么庞大的基数,在协同专业发展的时候都需要资金来进行建设。这样来自政府和项目建设为主要导向的资金来源方式就显的微不足道了。

2、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脱离,难以保证实训内容充实

“职教20条”中指出:加强产教融合,不断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首先大多数企业认为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的事情,自身参与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出现问题更多的是抱怨,不去主动与学校合作去改变这一现状;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时,缺乏全面的调研,实训场地布局、设备数量及规格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教学内容上,很少有现代化的设计性实训内容,工学结合是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应用与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过渡阶段。教材的使用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传授,不能把企业的工作内容有效的融合在教學中,实训教学内容空洞而又缺乏科学性,很少紧跟现代智能化发展前沿综合性强的内容。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这样培养的学生就很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3、实训基地制度管理滞后,难以保证实训教学效果

大多数企业现场实施“6S”管理,协同智能化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6S的管理模式如果可以直接被学校加以使用的话,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把教师会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在实训室的使用上采用实训教师进行管理。由于实训教师需要完成一定课时的工作量,在兼手做实训室的管理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实训室的管理就疏于形式,基本很多时候就是“门卫”作用。其次实训基地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技能培训与鉴定场地狭窄;智能化、信息化的实训设备有待开发。加之学生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实训设备维护成长和周期都在增加,没有设立专门的台账对需要维护的设备登记造册,自然就没有相应的赔偿制度。长此以往每个专业课程可使用的设备数量很不断减少,每个工位学生实训人数就会增加,这样每个课题学生实训的时长缩减,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实训基地建设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实训基地是学生的实训学习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探索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多方合作共赢创产教融合新局面

在21世纪多元化共同发展的今天,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唯有解放思想,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尝试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当今格局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国家、政府、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多资源的融合与连接,需要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首先依据国家技能提升年相关精神,结合学院的基础和发展特点,申报相应的技能鉴定中心,通过政策获取相应资金去服务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其次按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省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要求,统筹学院优质特色的专业进行申报,争取国家级建设项目拨款和省级建设项目拨款(见图三)。再者将行业特色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现有很多企业是国家授牌的教师实训基地,这样的实训基地既可以解决学院实训内容空洞、实训环节管理混乱的情况,也可以有效的节约校内实训资源。因此,通过政府、企业和学院共同合作发展,创造多方共赢的局面。

2、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训基地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最重要桥梁。首先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所学会的生产、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这些专业能力。其次建立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引入企业“6S”管理,保证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教学课堂都能按照“6S”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要求进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助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再者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来选拔优秀的人才参加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宗旨“快-新-精”,技能竞赛成绩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去建设实训基地。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就业。

3、助推地方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成长

职业院校建设的实训基地不但具有对内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功能,而且需要具备对外服务地方企业的功能。首先由于企业生产设备的特殊性,部分职业工种不能在企业完成职业资格等级鉴定考试,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试题有着详细的要求,学校的实训基地大多数能按照国家职业鉴定场地要求建设;企业生产任务的安排和要求,无法腾出设备和时间完成职工的技能培训,需要同学校合作完成技能培训。其次国家每年组织的技能竞赛会有大量的企业职工参与,职业院校的设备和教练团队具有很强的优势,企业往往借助学校的资源对参加竞赛的员工进行训练,期望取得好的成绩。笔者所在地区的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每年会安排3-4期(大概300人左右)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在学校培训后考试的通过率达90%,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提升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带动大批企业员工奋力追赶学习技能的高潮。

四、总结

在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前进的路上,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建设高标准、富有内涵的实训基地,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桥梁,不断为美丽富强的中国梦建设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娟.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下职业院校发展长效机制研究——以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为视角[J].职教论坛,2019(10):121-126.

[2]刘辉.建设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9):99-100.

[3]赵丽娟,龚占魁.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8):149.

[4]张鑫.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轻工产品创意设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例[J].现代农业,2019(03):109-11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志(1987.5—),男,汉族,湖南醴陵人,湖南工程学院本科,湖南工贸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电气自动化

第二作者:吕宁恒 (1987.1-),女,汉族,湖南省株洲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士,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

第三作者:李玮薇(1989.9-),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航空工程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院校实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