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心灵“护航”,为成长“扬帆”,聆听生命拔节

2020-05-25周森跃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教育策略

周森跃

摘 要:“特殊儿童”,一群不可忽视的孩子,一个不可回避的教育话题。 随着社会和家庭等问题的产生,他们成为学校德育中重要而独特的个体。笔者通过自身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从探究个别特殊儿童的根源出发,总结出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策略。

关键词:特殊儿童; 家庭教育;教育策略;特殊教育

在我们教学生涯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一开始会感觉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入手,平时的语重心长、苦口婆心都可能会成为“失效药”,起不到任何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寻求正确教育特殊学生的有效策略及途径,成为我们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特殊儿童教育之探究根源

案例: “忙碌“的小郭家长

师:“你好,你是小郭的家长吗?”

家长:“ 老师,您好您好……”

师:“小郭在学校……”

家长:“知道了知道了,我回家一定教育他,我这有事,先挂了,再见。”

……嘟……嘟……

小郭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家长也从来不过问,有一天,莫名的接到小郭妈妈的电话:

“老师,您好,我是小郭的妈妈,今天是什么家庭作业啊。”

我说完,期待着明天能收到他的作业,结果第二天早上,检查家庭作业,还是未做。又之后,一直到学期结束,再也没打过电话了。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苏霍姆林斯基)[1]

案例中的小郭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型问题学生。可以说他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言行举止完全与10岁的年龄不符,严重与同龄人脱轨,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身上还夹杂着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扰乱班级秩序,屡教不改。也显露出品德型问题生的症状:找茬、挑衅同学、课堂中怪叫、随意走动、突然倒地翻滚……这些行为不仅让人讨厌,更加让人惊讶。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怪”。 小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肯定肯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发现,小郭是一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一味的依靠药物治疗,家长怕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心理疏导又抽不出时间,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愿意为他用钱摆平所有的麻烦事,所以小郭更加肆无忌惮。长期的溺爱和骄纵,让小郭变成这样一个问题突出的“坏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反映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家庭教育的层次。孩子是父母需要一辈子来经营的事业,这项事业,不仅需要无条件付出,满足孩子们物质需求,更要用心耕耘,兢兢业业栽培,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而如何有效地将这两点形成合力,则恰恰是家长们最缺失的。因此,要想了解每一位特殊孩子,都要先从家庭这个源头上去探究根源。

二、特殊儿童教育之爱的“三部曲”

(一)爱,拉进师生间距离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2]可见,对学生施行爱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把”爱学生“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很少。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当我们教育特殊儿童从爱出发时,我们就会慢慢走近这个孩子,深入了解这个孩子背后的一些故事,我想,我们会因此为他感到心酸和心痛。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托尔斯泰)[3]作为老师,或许在孩子眼里,具有一种威严,他们不敢接近,但是我想作为他的朋友、亲人和长辈,或许他们就会与我们“打成一片”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特殊儿童的心就会慢慢与你接近,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就拿案例中的小郭来说,去年的圣诞节,我刚踏进教室,就被黑板上的几个大字“惊着”了: 祝老师圣诞节快乐。心里猜测着谁给我的惊喜呢:班长小韦?组织委员小高?宣传委员小张?正当我很怀疑时,班级里其他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向我“举报”:“周老师,是小郭写的!”、“周老师,小郭6点30就到教室了,吹气球,扫地,黑板上写字,全都是他一人完成的!”我的目光投向小郭,他正卖力地吹着剩下的气球的,教室的角落里,他也挂上了气球。小郭一天天在改变,平时看似“不正经”的表现,其实他的内心最懂事,从二年级到现在四年级,从开始全校“闻名”的“混不吝”到现在销声匿迹,他确实长大了,我的教育也算有了结果。

(二)爱,打破心理上围城

人人都有被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被理解的需要和被赏识的需要。每个特殊孩子更加应该受到我们教师的赏识。特殊儿童因为特殊,本来就已经自卑了,他们本来就是一只“丑小鸭”,受到他人的嘲笑和失败,他们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骄傲,也没有被表扬时的喜悦,更没有一些知心的朋友。因此,对这些特殊儿童就更加需要强调赏识教育,打破这些孩子心理上的围城,消除遮住他们的迷雾,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闪光点,从而拥有“原来我也可以”、“我也能行”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给他们竖起一个大拇指,鼓鼓劲、加加油。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忽视了特殊儿童潜在的天分。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4]因此,对于特殊儿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十足的信心,等待、慢慢地等待……

(三)愛,尽在一切行动中

在之前已经提到,特殊儿童产生的很大一部分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苏霍姆林斯基)[5]因而要想更好地教育特殊儿童,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教育学中有个“5+2=0”的理论,说的是每星期中2天的周末家庭教育失败会抵消前5天在学校的所学。[6]我想: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时,我们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特殊儿童教育之等待的智慧

教育如同养花,不能心急,揠苗助长带不来良好效果,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这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教师虽然很平凡,但平凡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需要智慧与艺术。这种智慧与艺术只能源于对教育思想的更新、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学生现状的正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对学生情感需求的理解、对教育规律的顺应、对教育规则的遵守。”[7]也许我们的付出只能得到很小的回报,甚至收效甚微,可就这一点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进步,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更是点燃了希望。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也是一种等待的艺术。让我们心怀教育的梦想,潜心静气,用一颗火热的心,心平气和地等待,等待生命的拔节,等待生命的欢唱。

参考文献

[1][5][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397)(526).

[2] 武金娜.《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Z2期

[3] 王振嘉. 《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一代(下半月)》. 2014年7期(113)

[4] 杨蜀康,苟灵生.《浅析儿童多元智能的培养》.《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1期(74-76)

[6] 王生琴.《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10期(180-181)

[7]张万祥.《德育智慧源何处——心灵感悟德育经典案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特殊教育教育策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