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因“育人”更精彩

2020-05-25黄寅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小学科学渗透

黄寅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多方面的内容,在科学课上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当前的大自然以及社会,掌握更多的实用性知识。而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而言,他们除了学习更具实践性的科学知识,也需要从科学中找到美,这也就是当前广受提倡的美育教育,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本文就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来进行美育教学的渗透。

关键词:育人;小学科学;美育教学;渗透

对于当代的学生而言,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缺一不可。而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前三者上面,对于美育教育有所忽视,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较弱。而在科学课上,学生们会感受大自然,正是培养他们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最佳时机。科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多种多样,所以在科学课上进行美育的渗透更加具备优势,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进行感悟和体会,接下来我们将从三大方面来谈谈美育教学的具体渗透。

一、感悟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在进行美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意味着达到了美育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那么当前的教学将没有更好的实效性。

(一)巧用學生的好奇心,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非常浓,因为它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都不全面,外界的很多事物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奇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我们来养蚕》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蚕宝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丝绸,然后让学生们想想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经过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大部分学生知道丝绸是用蚕丝制成的,蚕丝是由蚕吐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在问问学生们是否养过蚕?不论学生养过与否,接着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在蚕宝宝最后吐丝,到蚕丝演变成丝绸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渐渐地想象这个变化的过程,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可以打造出更具美感的东西。教学实践中,起初在观察蚕宝宝的时候,许多学生会对蚕宝宝的形态有些反感,但是它们吐的丝却可以变成漂亮的丝绸,利用这种对比变化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二)在教学中启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力

在当前的科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启迪,让学生们对于美有一定的感悟和认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四季的天气》时,我们知道不同的季节,植物也有所不同,比如春天万物散发着生机,植物绿意盎然,花朵竞先开放。而到了冬天,万物凋零,有些植物也渐渐枯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植物的变化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四季变化的美,对于大众来说,充满生机肯定比死气沉沉更具吸引力,通过植物的变化,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感受、欣赏美。

(三)培养学生批判思维,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当前的美育教学会让学生对于美有所认知,在认知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仍然以养蚕作为例子,学生们在没有具体学习之前,他们很难形象地想象蚕宝宝吐出的丝竟然能够织出这么美的丝绸。由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学生会说蚕吃桑叶,蚕会结茧……可见,小小的蚕有着大大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再提出,为了让蚕宝宝最后能够吐出蚕丝造出美丽的丝绸,那么我们如何让蚕宝宝健康的成长呢?从居住、食物、温度、环境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到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通过这一认知让学生们知道创造美的来之不易。

二、美化心灵,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人格

在科学课上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们对于一些自然科学认知更加深刻,但是在当前的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浮于表面,仅仅让学生们观察一些自然界的美,也需要让学生们具有美的心灵,拥有更加完整的人格。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心灵的美化,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造良好的先决条件。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推和拉》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进行体验来正确地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白推力和拉力的区别,通过探究和交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感受力之美。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做热身运动——推手掌和拉手臂,让学生们深刻地了解推和拉两个动作。在学生们对于推和拉这两个动作有了基础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正确认识到拉力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拉力器让学生们知道拉力有大小,再根据推力表格了解推力也有大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们对于推力和拉力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并且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更能够体会到力的作用,在他们以后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愿意自主地进行尝试实践,以此达到科学精神培养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指导其辨别美育

在当前的科学课上,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于各类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辨别美育,美育本身是为了帮助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知欣赏并且创造出美,彰显美的价值。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具备更加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树立良好的三观。在观察自然界的美时,让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美的产生过程。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正确地辨别美与丑、善与恶,让学生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以情起兴,充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够保证当前美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一)借助审美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审美对象来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树叶变黄了》时,教师就可以以银杏叶作为例子,通过三个活动来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热爱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们想想银杏叶是怎么变黄的?可以观察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得出结论;第二个活动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树叶是怎样变黄的,例如福州市的市树是榕树,在活动中分组对榕树叶变黄进行排序;第三个活动就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秋天。春天,树叶散发着绿意,而到了秋天,有些植物的树叶会渐渐变黄,对于这个变化过程,学生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他们会开始好奇树叶是怎样进行变色的。

(二)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感激发的方式。学生们对于某些事物产生了一定的情感,所以他们会自发地想要去进行探究和观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最喜欢的季节,然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如教师谈到自己喜欢春天,天气暖和,带给人温暖舒适之感。教师对于春天美好的向往,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让他们也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喜欢哪个季节以及那些季节里面的美好。利用这一方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慢慢增加,教师应该注重各类学科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科进行美育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感悟更加深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武洺.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J]. 科学咨询, 2016(22):34-34,共1页.

[2]刘军吉. 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 2015(6期):48-48.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小学科学渗透
一首湘西人性美的田园牧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有效方法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