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上的“三七二十一”

2020-05-25常金蝉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诀女孩儿妈妈

常金蝉

乌鲁木齐的天气变化快,早晨可能是大雪纷飞,中午就艳阳高照。

今早是雨夹雪,我起来的比较早,八点半已经坐上了地铁,人不太多,车厢里显得有些空荡。除了上班一族居多,其他大多是小学生和背着包送他们上学的老人。看到这情景,我想到了我的大儿子,他今年六年级了,比我这个当老师的妈都要辛苦,早上(比我们那儿的其他上班族要早一小时,所以我们很是羡慕孩子的爸)和我一起出发,我回来时万家灯火,他写完作业时整栋楼的灯都灭了。他爸爸开玩笑,说我们母子俩是勤劳的“小蜜蜂”……

我的思绪随着平稳、快速行驶的地铁在飘荡。上上下下间,我周围已站满了人,但大家比较安静,看手机、听音乐、聊天……没有影响到他人。这时小而清晰的声音从我的左侧传来了,一对母女在对话,确切地说是母亲在帮孩子检测昨天学过的知识——乘法口诀。我开始打发时间。

起初,小女孩儿背诵得很顺利,一气儿自己背完了一和二的口诀,背到三时开始有些卡,妈妈微笑的面孔开始有了收敛,小女孩在妈妈脸色突变之下越背越艰难,当怯生生地背到“三七……三七……二十,三八二十一”时,妈妈温柔的声音变得有些不耐烦,但仍在克制着:“三七多少?三八多少?”女孩顿了一下,抬头小声说“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一”,随之又低下了头。

妈妈的声音有些压抑,但仍在控制自己的怒火:“昨天我还专门给你讲了‘三七二十一的故事,你怎么回事?忘得这么快?!”妈妈还给女孩儿讲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啥都不管了、不顾了”。于是小女孩儿在妈妈“说教”之后喏喏地出声“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二十四”,随即偷看了一眼妈妈又赶快低下了头。妈妈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但眼神里仍有不满。于是妈妈又重新、反复提问了两遍关于三的乘法口诀。四站路,八分钟,到下车时,小女孩儿的九九乘法口诀也快背完了,她那稚嫩的声音被关闭在车门外,我的视线被阻隔在车门内。

当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已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已深深融入彼此,北上广一带尤为明显。

我们常说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三方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共同关注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是我们做教育的人最希望看到的。可是当教育变成条框、变成硬性的要求,当教育的结果是把“必须学会或背会”变成考量孩子过关的重要手段时,教育的本质是否已发生了变化?

我们做事情时总要问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做?面对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就常常忽略原因和过程,相比较更注重结果。所以导致孩子们对老师和大人说的话是一头雾水。毕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和勇气的。

但是我们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做教育,无论学校、家庭,亦或是社会,人人都是教育的践行者。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我们怎能以尺子去丈量他的头脑?用条框去束缚他的思维?

孩子的活泼和灵动是本能,而我们却掩盖或打压了他们的天性,这本就是教育的失败。教育需要追本溯源,需要回归本真。

学习的过程才是教育所追求的本质,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前些年有些老师所谓的示范课,常常展示给我们的是孩子们如何巧舌如簧地应对老师提出的设定好的各种问题,答案随口而出,都是标准式的答题套路,于是听者感慨学生之能、老师之强,殊不知,这就是一场表演,而台下、台上一片和乐,结束后你问学生其它问题,结果一问三不知,只知课上老师设定好的问题。当然现在要好得多了,因为台下的人越来越聪明,看过类似的表演多了,也就没有了新奇感,所以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了。

泽普县第六中学 (新疆泽普县 844800)

猜你喜欢

口诀女孩儿妈妈
鸟妈妈
巧记乘法口诀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三八等于多少
夏季的风
妈妈去哪儿了
织冰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