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5-25何萍许晓东
何萍?许晓东
摘 要: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大,培养与社会发展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是高校的当务之急,而校企合作为一个培养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构建就业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早些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学生就业报告里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及薪资水平比较低,在2011-2012年,电子商务专业都为红牌专业,可是根据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根据国内电商人力资源需求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十年电商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2020 年缺口将达400 万人。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大,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不高,电商人才供需不平衡。为此,本文着力在校企合作的视野下,探索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目的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很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在该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
1.1 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
在校企合作班级里的学生,以后不一定在校企合作的企业里就业。但是,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停留在以企业招生为名,以单纯的工种培养进行校企合作,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就业需求,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技能单一,学生到了企业也不一定会从事实训期间的岗位工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学习,也不利于企业发挥学生不同的优势和迅速配备岗位。
1.2 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各高校处于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开设该专业没有足够的基础,缺乏对该专业的调研和设计,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脱节等,导致对学生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就业,最终出现学生就业率低、薪资水平不高。
1.3 学校的课程和师资不匹配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学校需开设较全面的课程和优越的师资力量去适应人才需求。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的高校开设的课程不合理,课程之间结合不紧密,出现断层,上课的模式和内容的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差,实践性不强。此外,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课程结合不紧密,师资力量大部分是从现有的教师培养,较少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师,基础较差。总而言之,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师资力量不均衡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明显。
校企合作针对当前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施具有现实价值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欠佳等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更多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或者是部分的实践操作,实践性不够,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资源和发展空间的实践场所,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优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大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学生角色的转换,加速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最终提升市场需求的能力。
2.2 对校、企、生三方共同发展的促进
校企合作是一项对企业和高校都有利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校企合作为校企双方打开了一条教育发展的新路,学校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这对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减少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创新了用人的途径,更好地培养了高级技能人才。第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能够更快的为电商学生提供就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企业用人荒问题,达成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2.3 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
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往往更注重能尽快为企业产生效益的人才,而校企合作里的学生,是在大学里最大限度的适应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企业方会倾向于在校企合作的班级里招贤纳士。作为高校无法正常满足人才培养的专业,企业方更希望通过与学校合作的形式,培养为社会所用的人才,这样也就节约了企业选择优秀人才的成本,确保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招收到企业需要的人才。
2.4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的“南大门”。赣州市不仅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纽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赣州现正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加快推进“两城两谷两带”建设,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赣州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对接赣州区域经济发展是解决赣州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校企合作能够最有效地培养和输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3 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3.1 明确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较快速对接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途径,促进高校专业建设,加强校外专家参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在方案设计方案,虽然校企合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培养方案,但是不能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方案时,也要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3.2 强化师资力量
为了让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取得最大成效,高校需要强化师资力量,这里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高校教师的优势在于理论知识丰富,缺点在于实践经验少。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分批派遣教师多到企业进行锻炼,加强教师的实战经验。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中的电子商务专家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与企业的人员合作,将企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更贴切、多渠道、多层次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为此,学校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结合,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3.3 创建实训基地
要充分实现校企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创建实训基地,将学校现有资源和新资源结合,学生的实践环节得到了硬件保障。在创建实训基地过程中,应注意,一是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导,提供适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环境。二是注意实训基地的布局。创建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应包括店铺运营实训室、店铺美工实训室等专业技能相关的场地。三是结合市场需求增设实训基地。当前抖音、淘宝等直播火热,这些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频繁且高效,实训基地可以创建主播室供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践。四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现有的基地供学生实训。
3.4 采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形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迅速的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能让人才最快的投入到生产中,也能让企业对培养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扬长避短。第三方面,校企合作為学校提供了资金、实习实训场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等,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可以克服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诸如师资力量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形成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局面,从而满足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戴明华.基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8.
[2] 杨南.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15):172.
[3] 易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 电子商务,2012(4):88-89.
[4] 王国玲. 浅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J]. 教育与职业 ,2013(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