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2020-05-25柳小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方法

柳小娟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相关的教育部门和组织不仅重视学科教学研究,也愈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法治和道德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法治与道德意识,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提高。因此,学校从初中开始就设置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以推进学科建设。而在现下如何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是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转化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转变课堂角色,生活实际践行理论方面来探讨,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中圖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04-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应用,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推广到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思想意识,培育正确的三观,健全学生人格。因此,为达到教学目标,学校教师应当重视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建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对于培育学生的道德观、法治观起着重大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三观,建构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转变双方角色,来吸引学生兴趣且增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并借助生活实践来落实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从而在实际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理念,养成良好的人生习惯。

1.情境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阶段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着极强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是教师理论教学环节铺开的开路者。情境教学主要在于通过创设详尽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相应的、具体的情境下切实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理论知识,感受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情境,立足学生的情感接受倾向,为学生选取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烘托下,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掌握教师所传达的内容和真正的内核。

例如,教师在教授《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上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人民权力的法律程序化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映基层群众民生权力的情况,让学生按照小组来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结合学生平常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在课堂展开谈论,并在谈论中深入学习教师所教授过的理论知识,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环节,最终让学生明白国家主人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在维护自己权力过程中落实道德理念,用道德和法治的意识贯彻到日常行为中。

2.转变教学双方角色,增进学生主动性

新课改推进的另一个重大的意义和目标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的主动性,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节奏,并通过上述提及的情境讲学法来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主旨所在。而学生的主动性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教师双向的配合,来共同营造教学和谐的氛围,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理论知识,且学得开心,提高对理论掌握的兴趣,培育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网上交友新时空》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中经常使用的网络联络的交友方式,捕获学生在一开始对于课堂环节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谈论自己在网络交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于网络交友这种现代化的人际交流形式有何感想和看法,在小组中进行谈论,分享自己的意见,形成对于网络交友过程中应当培育形成的法治意识,并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现代化的日常交友方式中形成道德理念,用法律和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教师在课堂角色转化过程中,需要扮演引导的作用,教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法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注重培育道德意识,用法治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道德来构架自己的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应当做到引导、指引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并落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践行道德和法治,生活化实践

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理论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来增进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此道德和法治的精神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具体活动。借助对道德和法治的践行,提高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内化,且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实现理论的外化,实现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为学生的行为,并旨在运用这种精神来规范行为,形成行为准则,贯彻到实际的举动中。

而如何将这种内在的精神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实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培育学生践行品质的意识,形成教学指引的标尺,这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后,需要更多的结合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道德和法治精神的缺失之处,并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培育自己的道德和法治理念,将这种重要的内在精神贯彻到自己日常的生活活动中,且注重长期坚持这种精神品质,促进内在精神的提升和灌输,并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的重大任务。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开展是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要求和指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达到教学育人的关键性目标,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并在课堂中转化教学双方的角色,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开展合作性学习,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进行指引,增进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将这种精神外化为生活的实际行动,落实道德与和法治的理念,更好的培育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并形成正确的行为。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