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5-25季丽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

季丽梅

摘 要:道德與法治课内容来源于生活,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把握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方面进行探讨,让道德与法治课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76-01

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来源于生活,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把握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与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所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帮助健全学生人格。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把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等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这些人和事应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也许就是自己的同学、家人、老师等,更有甚者就是学生们自己做过的。课堂通过对生活实例的研究、讨论,让学生合理、科学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有示范与警示效应。

(1)创设情景,生活题材导入新课

从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这样的教学内容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四年级道法《正确认识广告》这一课时,课堂伊始,我就从广告中猜产品环节导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听音频,猜出广告的请举手,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再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电影《熊出没》、《少年派》部分视频,知道电影电视里也穿插牛奶、感冒药等广告。这么多的广告扑面而来,这些情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广告中也有很多虚假现象,面对广告要学会辨别,并懂得辨别的方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2)引导实例,链接学生实际生活

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鉴别出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课堂目标达成的信息,使之转化为课程资源。在教学一年级道法《吃饭有讲究》时,我就从学生在家中的饮食生活切入,研究“吃饭前的讲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班级同学小明吃饭前洗手),他做得好的点赞,做得不正确的提出建议。学生在争辩中明白把手洗干净,可以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学生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会了科学洗手的方法,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下主动思考,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2.教学方式生活化

(1)合作探究,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按照一定标准编入不同学习小组来进行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里不同学生制定不一样的学习任务,可通过加分的评价形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造合作情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生活中的话题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的问题,只有那些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话题,才可以用来当成学习资源。在教学四年级道法课《心中的‘110》时,我就创设情景:父母都有事外出了,你独自在家,突然门铃响了,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要求:一是小组成员选择角色进行扮演邻居、快递员、煤气线修理员等。二是小组合作展演时,其他小组观看后展开讨论—他们哪里做的正确,哪里做的不对,为什么?三是填写角色扮演体验收获单。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感悟收获,指导学生遇见事情不慌张,冷静地与陌生人打交道,如遇到困难要学会寻求帮助。

(2)积极实践,走进学生的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教形式始终比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教学四年级《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课后,如何让学生感恩父母,需要在实践中养成感恩的习惯。我布置学生每天要做到对父母说爱的语言,还要为父母做事情,要有爱的行动,我制作了“感恩父母打卡表”,周一到周日要求父母每天监督打卡,一个月下来学生就养成了感恩父母的习惯,月底评比“感恩好形象”,并将名字公布在班级光荣栏里。在教学四年级《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课时,我在课堂明理课后导行,将课上的研讨成果付诸课后的实践,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尽一份义务,更要养成习惯。课后我让家长和孩子签订《家务承诺书》,孩子每天接受家长指导和监督,月底班级举办“家务小能手”比赛,选出“家务小能手”颁奖。

3.教学评价生活化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必定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问题。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结果三方面。这种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生活化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与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主要同学间互评、自评、个人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行为,更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内涵与潜在问题,从而应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总之,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中,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连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在感悟中认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生活化课堂的“精彩纷呈”与“教学价值的追求”达到有机的统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生活化实践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