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协同创新平台校企一体化管理模式

2020-05-25吴佳瑜

科技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

摘 要:高职协同创新平台兼具科研、育人和服务三大功能,是增强学校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校企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应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高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应用这一管理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高职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has three functions:research,education and service,which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colleges innovative strength.In the light of the major problem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this essay presents a management styl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Integration,in order to pus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The style is used i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mmunity—Fairy Friend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with some success.

Key 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Integr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高职协同创新平台在发挥技术创新研发功能的同时,兼具育人和服务功能,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地方产业服务、校企合作育人、项目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开展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学术研究、地方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建好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为地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的能力水平。

一、高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职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多为职称晋升的需要,并不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创新效率低下。

二是过程性缺位。企业是高职协同创新工作的主要成员,然而企业往往忙于生产,对研发创新任务只求结果,过程参与度不高。

三是系统性缺乏。主要表现为校企双方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并不健全,缺乏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导致高职协同创新工作并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二、协同创新平台校企一体化管理的概况

友嘉机电学院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友嘉实业集团联合办学的利益实体。作为国内首个校企共同体,自2008年成立以来,友嘉机电学院注重将校企一体化式管理应用于校企协同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有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模具数字化设计技术、3D打印造型技术等多个协同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作用,凸显科研功能和育人功能,并致力于构建面向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也体现了服务功能。

三、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协同创新平台的实践探索

(一)校企共谋的组织愿景令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契合企业需求

校企共同体促成校企联姻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校企双方具有共同的组织愿景,即校企双方成员共同勾画出校企共同体未来发展的理想蓝图,其要素主要包括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等。[1]友嘉机电学院的成立使校企双方在同一方向上形成巨大合力,平台建设方案由校企共商,技术创新内容由校企共定,研发服务的成果由校企共享。双方以构建面向社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目标,步调一致,有效克服了以往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不符合企业自主创新需要的问题。

(二)校企共构的科研组织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校企共同体实行校企紧密型管理模式,构建基于大型主流企业的校企一体化运行体系,改变以往高职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分散性和松散性问题。[2]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这样的组织构架至少带来三方面好处:一是改变了以往企业方只提要求而不参与研发创新过程的情况,在发生矛盾问题时减少相互埋怨,增进相互理解,为协同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以往企业因缺乏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信心,在遇到生产技术难题时,盲目引进国外技术,往往花了大笔资金买到的技术专利针对性差,或是因得不到手把手的传授导致实用性差。校企共同体的紧密型合作组织架构改变了这样的情况,校方的技术创新成果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三是校企共同体以协议的形式规定了校企双方的职责,包括协同创新工作方面的职责,确保了企业方投入的人、财、物直接用于技术创新,从而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校企共建的資源平台使协同创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校企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下,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都由校企双方共建,技术资源、品牌资源、物资资源等均实现校企双方共享。这在需要调动多方资源的高职协同创新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也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双师共育的师资培训基地和产学对接的社会服务基地,融合了科研、育人和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如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国家骨干建设专业、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中厂”的优势资源,把机械插床B5020进行数控化设备改造,并进行现场装配调试,确保设备整体运行平稳、可靠,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模具数字化设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引用企业真实技术研发案例,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还为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组建起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设计、加工模具成型件,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得了好成绩。

(四)校企共管的协同创新过程令平台建设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是以科技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校企双方的实力为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双方共同参与服务全过程,互相监督,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一方发现后能立即提请对方注意,双方共同修正,最终确保服务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创新中心为例,通过与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研究院的交流,达成“YUMI-IRB协同双臂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协同创新团队的教师多次与企业工程师深入探讨,决定将项目技术研发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此专门引入中国机电装备维修及改造技术协会人工智能分会等行业力量,特别邀请中国计量大学等本科院校共同参与,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不仅实现了项目技术研发的既定目标,而且成功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教学。

(五)校企共享的合作成果使协同创新平台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校企共同体最大的成果包括两项:高质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4]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正是实现这两大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技术研发功能使校企双方能致力于共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其育人功能使校方培养的人才更加契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是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供方,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再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技术研发成果的主要发源地;企业是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需方,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设立协同创新平台,就是要为这种供需关系牵线搭桥。在这一平台上,校方与企业方能够实现深度合作,所培养的人才获得企业好评,所开发的技术在企业得到转化应用,较好地满足了企业方的需求,激发了企业方参与合作办学的动力;企业方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支持校方办学,进而提升高职教师为企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六)校企共担的责任风险是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的不竭动力

校企共同体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校方主要投入的是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其整体效应依赖于合作双方的相互匹配性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易于产生风险。校企间的协同创新活动具有超前性,企业方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其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此外,在合作过程中,合作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利益的分配、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都会给校企双方带来损失或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校企共同体可采用两种手段。一是制定约束制度,校企双方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和协商,尽可能全面地互相了解,在此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坚持以“企业先赢”为原则,实现校企双赢。上述做法改变了以往高职技术研发多为教师自身职称晋升需要的情况,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成为高职教师自愿自发的行为。约束制度和激励政策起到了很大的规避风险的作用,促进校企共同体更新改良,也为建好协同创新平台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赢 我们在路上——校企共同体实践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丁学恭.校企共同体下高职院校办学形态“友嘉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36).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2(3).

[4]叶鉴铭,等.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3).

基金项目: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资助;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地方性高职开展校企协同创新的策略研究”(2017RCZX09),主持人:吴佳瑜

作者简介:吴佳瑜(198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教育学硕士,副研究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