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20-05-25李雪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铁罐范读感情

李雪花

摘要:朗读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中训练朗读能力的角度,对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作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进行探讨。

关键词:朗读作用  朗读指导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古时孩童,最先接受的学习方法就是读,只要读得滚瓜烂熟,熟读成诵,于是就有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模仿性、可塑性强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主要通过读、写、听、说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而朗读是听读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同时,要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甚至熟读成诵,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通过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写作中就会不知不觉模仿和借鉴,学会一些写作的技巧。通过朗读,积累优美词句,语段,积累丰富语言素材,运用到写作当中,学以致用。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范读是关键

教师的范读是朗读训练最好的指导方式。言传不如身教,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教师的领门,对学生朗读水平提高乃至语文素养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范读呢?首先,教师的范读要做到普通话标准,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最关键朗读时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如《桂林山水》这一课,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人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其次,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技巧,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容,做到抑扬顿挫。此外,朗读是要根据文本,注意节奏的把握,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和转换,声音的力度和速度。至于课堂中的范读,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教无定法,教师范读也是如此。

(二)足够的读书时间是保证

传统的课堂教学“讲问教学”一直贯穿着整课堂,挤掉了应该属于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要还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的研究证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要学会流利地表情朗读,至少需要两百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有充分的时间读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初步理解基础上,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覺,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时,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朗读过程,没有心灵的碰撞,也就享受不到阅读带来的愉悦。

(三)激发学生的朗读是兴趣

学生只有对朗读充满兴趣,才会乐于去读。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换朗读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尤其是阅读教学,诸多老师一一指导读书,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其实这样的“传授”,这是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结果事倍功半。

(四)朗读形式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朗读教学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

1.表演读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借助表演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朗读才能。在表演时,注意人物的语气、表情和动作。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2.比赛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朗读比赛,同桌比,小组比,男生女生比。通过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谁的声音最响亮。因为学生好胜心强,在比赛前,都会努力训练。因此,比赛朗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达到提高朗读水平。

3.分角色读

教师可以根据朗读内容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角色,指导学生朗读不同角色的语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进入到所学的内容中去。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有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在指导朗读时,先分析课文,让学生归纳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4.配乐读

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配上优美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朗读的乐趣,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由此可见,配乐朗读,能激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对提高朗读很有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启迪学生思维。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的作用,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页

猜你喜欢

铁罐范读感情
最好的感情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感情工作
对话显“品格”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