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2020-05-25黄颖
黄颖
[摘 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这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富民强村的根本政治保证。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实施了党建引领“五力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只有在党建引领下,开拓思路、盘活资源、凝聚力量、稳扎稳打,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落地落实落细,取得积极成效。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力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三农”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富民强村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青村实践
奉贤区青村镇一直是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青村镇更好谋划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上海经济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青村镇党委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发展布局、建设力量、建设资金等问题,实施“五力工程”,强化党建引领带动,呈现许多工作亮点,形成了強党建谋振兴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政治引领力。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组织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聚焦富民强村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二是在发展理念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乡村更美、农民更富、产业更强”的目标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让乡村振兴发展更好地惠及于民。三是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确定了分步走的战略。以吴房示范村典型引领,不断完善全镇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不断促进镇内各个村乡村建设的提档升级,以点促面来促进全镇乡村振兴的高品质发展。
(二)示范带动力。一是全面强化领导,坚持“书记”领头抓。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倾注心力,亲自关心,协调推进。村书记牵头抓总,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投入创建活动,形成各级党组织书记统筹协调、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二是全面配强班子,强化村干部带头干。配合乡村振兴战略,提拔调整村级正职干部,选优配强班子成员,聚焦人岗匹配,调优调顺班子结构,选派区年轻干部到村挂职,使整体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是全面发动党员,激励党员示范行。通过开展“红色洗礼”“重温入党誓词”“先锋聚力,出彩青村”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担当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到土地流转、村民建房,小到宅前屋后卫生、出租房屋登记、黄桃销售,党员村干部带头解决了许多难事实事。
(三)发展推动力。一是做优传统产业。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瓶颈,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逐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质量、科技、绿色为引擎,进一步提升黄桃和花卉等农业产业附加值,通过增加产量、提升品质、认定资质、拓宽销路,传统产业被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激活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以青村特有的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同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结合起来,借助大众传媒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文化产业。依托知名文创企业,引入社会力量,加快文创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根据青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将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点布局、园区转型升级同步规划、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多元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反哺和助力作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了“黄桃+文创+旅游”等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发展。
(四)社会整合力。一是创新资本整合。青村镇党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运营新模式,国有资本的“公心”与民营资本的活力得到有机融合,党建引领作用得以创新发挥,推动混合经济迸发新活力、实现新作为。为了建立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发展的造血机制,由国盛集团牵头组织建设的“长三角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金”已经启动。二是加强力量整合。在青村镇党委的感召下,一批专业机构投身乡村振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创新性地提出吴房全域设计概念,将视野所见的每一处风景,都纳入综合设计范畴。上海市农科院、台湾永龄农场积极策划打造黄桃产业链。三是拓展组织整合。建立村企党组织联盟,全镇24个村已实现村企党组织结对全覆盖。建成包括优品黄桃、爱心暑托班、交通法治示范区等7个党建共建典型。建立“青溪党建联盟”,有效统筹区域内各类资源参与乡村振兴。筹建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党建联盟,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发展、互促发展、共赢发展。
(五)乡村治理力。一是自治实起来。一方面畅通自治渠道,让村民真正“当家作主”。如李窑村“四让”工作法,即“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知晓,村里的事情让村民做主,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监督,村里的事情让村民满意”;另一方面落实自治责任,如花角村实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将社会治理工作下延到村里每家每户。二是法治严起来。打造了村民议事、乡贤议事、党员议事、道德讲堂“三治一堂”阵地,领导干部下乡授课传播法律知识;打造青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等阵地,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法律故事;打造法律特色的官微,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预告法治宣传活动;培育了一批宣传法治、调解纠纷等法治社会组织,有效发挥法治在社会发展和社区治理中的根本作用。三是德治亮起来。以建设文化墙、文化廊、微公园等设施为载体,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红色阵地。深入挖掘“青溪文化”和吴房“旌义文化”等历史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制定村规民约、宅基公约、文明公约等,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户评选、齐贤修身等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家风乡风民风”。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若干思考
(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加强村居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力量、投入、资源、工作“四个下沉”,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四化”推进基层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学习、查找问题、坚固阵地,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利用“书记工作室”等平台努力建设善谋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村居党支部班子。要结合党建联系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党建服务站、党建微家阵地利用率,全面开展党建活动进站点等,凝聚党群力量、夯实党建基础。要以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为纽带,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担当精神,激活党员这一基层组织的肌体细胞。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唱响乡村振兴大合唱的指挥。
(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敢破敢立敢闯敢试。青村的乡村振兴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在于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真正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思想和行动,实现开明搞乡村振兴、开门搞乡村振兴、开放搞乡村振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探索乡村振兴的运作新模式。例如,吴房村整合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社会资本,聚焦国家战略,通过“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的组合运作,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放日报》《新闻联播》作了介绍,成为上海美丽乡村发展的标杆,具有极强的复制推广价值。在这种模式的创新探索中,从上海国盛集团到青村镇、吴房村各级党组织在重要时刻和关键问题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筑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却团结一心的战斗堡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定的引力和强劲的动力。
(三)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守初心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要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群众“口袋”、集体“钱袋”、村民“脑袋”三个袋子都鼓起来,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有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村民收益模式。要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努力给村民们营造一个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积极促进城市服务管理等要素流入乡村,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乡风文明,体现上海郊区农村地域特色和区域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使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持久工程,也是一项凝心聚力工程,需要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下,积极发动内外上下各方力量来共同营造。例如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整合“三乡力量”,也就是用好“本乡力量”,充分挖掘农民企业家、农业种植能手、养殖高手和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加大教育培训,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乡土专家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本土力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身份发展农村产业、参与乡村振兴。鼓励“返乡力量”“归来还巢”,加大沟通宣传,通过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让返乡人才看见希望的田野,开展“乡贤人物”等评选活动,树立返鄉人才先进典型,积极营造重视返乡人才、返乡力量的良好氛围。吸引“外乡力量”,加大引资引才引智力度,吸引优质资金、人才、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创新引资引才引智方式,探索更为有吸引力的引资模式、引人机制、引智渠道。能否凝心聚力,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共享共赢,这就需要找到各方的理念、价值、利益契合点,打造发展共同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