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2020-05-25丁海华何美兰刘会龙歌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5期
关键词:勐腊县西双版纳州田间管理

丁海华 何美兰 刘会 龙歌

玉米在云南地区得到了十分广泛的种植,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的实施成效,将会对玉米产量与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促使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需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深入研究,促使玉米栽培种植的科学化不断增强。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科学选地。玉米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够适应大部分的土壤条件。但为促使玉米产量得到保证,需对种植田地合理选择。通常来讲,玉米种植地块需具备平坦的地势与较厚的土层,砂质土壤最佳。尽量不要在低洼地势或酸碱度过高的田地内种植,否则玉米生长将会受到不良影响。

2、选择品种。要将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玉米品种合理选择。同时,选择的玉米品种需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若将新型品种应用过来,则需进行小范围实验种植,之后方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3、播种。首先,播种工序实施之前,要在阳光下晾晒玉米种子。通过2天左右的晾晒处理,能够将种子表面细菌有效杀灭,促使病害发生率得到降低。同时,种子活性也能够得到增强。要及时清除掉各种瘪粒与坏种,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品相。之后将药剂拌种工序落实下去,以便促使种子防病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对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整体产量直接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过大的密度下,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显著压缩,进而降低产量。而过小的密度下,又会浪费资源。种植人员需将土壤肥力、玉米品种、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综合纳入考虑范围,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二、玉米田间管理措施

1、苗期管理。受种子、土壤墒情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难免会有缺苗问题出现。因此,需将查苗、补苗工作及时开展下去。尽量将带土移栽方式应用于补苗实践中,促使苗株正常生长得到保障。若田间苗株密度过高,需将间苗工作落实下去,对弱苗、病苗等科学拔除。要控制间苗的时间,若过早开展,难以有效分清壮苗和弱苗,进而导致缺苗问题的出现。要将中耕处理开展于玉米苗期内,以便促使土壤养分含量得到提高,玉米根系发育速度得到加快。追肥往往配合中耕工序而实施,一次性追加有机肥、氮磷钾肥等,要控制肥料与苗株距离,避免有烧苗问题出现。要及时清理掉田间的杂草,可将除草剂应用过来。其中,乙草胺、阿特拉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苗期内玉米植株不需要较多的水分,若土壤湿度较大,浇水工作不需要开展。否则就要进行适当浇水处理,严格控制浇水量,保证与植株生长的水分需求符合即可。

2、穗期管理。本阶段内玉米的根、茎、叶等生长迅速,需求大量的水分与肥力。因此,需将追肥、浇水等作为管理的重点。追肥工作需要玉米植株拔节初期开展,以便提升穗长与千粒重,达到玉米产量提升的目的。同时,穗期植株具有旺盛的长势和较大的蒸腾量,对水分需求较大。中职人员要对土壤墒情仔细分析,合理确定浇水时间。通常来讲,要将孕穗水浇灌工作实施于玉米植株大喇叭口期之前,最好采取沟浇方式,这样土壤墒情能够得到控制,土壤板结问题规避出现,玉米植株根系也能能够更加高效的吸收水和肥。要将中耕培土工序落实于孕穗期内,这样不仅杂草能够得到消除,土壤疏松度得到提升,还可以加快玉米植株根系发育速度,避免有倒伏问题出现。要禁止过早或过高培土,否则将会对玉米植株此生根的发生造成不利影响。一般于玉米植株大喇叭口期之间实施培土工序,按照10cm的标准控制培土高度。大喇叭口期内需及时拔除掉那些瘦弱的植株,避免健康植株的水肥需求受到影响。

此外,要充分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勐腊县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小斑病与锈病,需进行针对性的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通常于植株抽雄期内出现,在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玉米品种合理选择,保证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其次,要做好农业防治工作,如可对磷钾肥适量增施,对田间湿度严格控制等。此外,也可利用可湿性粉剂适量喷洒玉米植株,喷洒次数控制在3次左右即可。玉米锈病防治过程中,需对氮肥、磷钾肥的施肥比例合理控制,促使玉米植株抗病能力得到增强。若锈病已经出现,则需借助于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进行适量喷洒。

3、花粒期管理。要及时开展去雄工作,以便促使养分得到节约,雌穗的吐丝、授粉需求得到满足。同時,去雄处理也能够对玉米植株叶片的光照条件有机改善,光合效率提升的同时,植株抗倒伏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强。要对去雄时间段合理控制,一般于晴天中午开展,这样伤口愈合速度大大加快,病菌感染几率得到降低。通常将隔行去雄、隔株去雄方式应用过来。若田间玉米具有较为统一的长势,且阴雨天气没有出现于开花授粉阶段内,那么人工辅助授粉活动不需要开展。若田间玉米植株长势差距较大,导致部分植株的花粉供应难以满足,需将人工辅助授粉活动实施于晴天上午时间段内,以便促使玉米植株的结实率得到提高。通常将人工拉绳摇棵法应用过来,进行3次左右的摇拉即可。此外,若玉米穗期内施肥量不符合要求,为避免早衰问题的出现,可将适量尿素追施于植株开花散粉后,也可借助于尿素水溶液适量喷洒于植株叶片上,以便满足植株的肥力需求。要及时去除掉那些没有授粉的果穗、植株,避免其对授粉良好植株、果穗的水肥需求造成影响。

4、适时收获。收获时段的合理性会对玉米籽粒的产量与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适时收获。其中,主要依据玉米籽粒灌浆乳线的消失与否来对收获时间段进行确定,否则玉米产量、品质将得不到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田间管理活动的科学实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玉米作物的综合产能,进而促使玉米增长目标得到顺利实现。要继续深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栽培种植经验,不断优化与改进玉米栽培技术,促使玉米作物的产能得到进一步挖掘。

(作者单位:1.66630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666399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6663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政府蔗糖办公室;4.6663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猜你喜欢

勐腊县西双版纳州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云南边境地区交通路网格局变化下的旅游空间效应
望天树空中走廊的建设及其在科研和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初探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