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机制及其启示

2020-05-25黄捷扬王树涛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3期

黄捷扬 王树涛

摘 要:英国A level证书考试是英国高等院校入学的主要标准,并于2014年起推动新一轮改革。其选科考试机制改革沿用了门类众多、选择丰富的学科体系,同时将学科考试结构从单元结构模式改革为线性结构模式,以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课程和考试有效提高了成绩的科学性和学生学习的平稳有序性。在实际实施中,英国中学引导学生自主选科并实行走班制度,在课程组织、教学制度等方面与高等教育高度接轨;英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为学生选科提供宏观的建议与指导,各高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为各专业招生制定精细的选科条件限制与建议方案,呈现显著的灵活多样特征。这种选科考试机制给我国高考新政带来的启示是,应突出基础性学科的主导地位,推动高校招生的选科限制模式灵活化、成绩限定精准化和修读建议多层次化,重视考试进程安排和学生学习节奏把握的问题,适当提高顶尖学生群体的成绩区分度等。

关键词:英国A level证书考试;选科考试机制;中国高考新政

英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实行国家资格证书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制度,

学生在第五关键阶段(Key Stage 5,简称KS5,

对应中学的最后2年)的学习结束后获得的选考科目资格证书是升学或就业的重要凭证,也是英国高等院校入学的黄金标准。这种选考科目资格证书即“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GCE)”,主要分为高级辅助水平(the Advanced Subsidiary Level,简称AS level)和高级水平(Advanced Level,简称A level)。GCE考试制度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改革,其最新一轮改革自2014年起逐步铺开。同时,我国高考也于2014年开始实施“高考新政”,在选科考试机制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亟需汲取各方经验对高考新政做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本文将深度分析英国GCE A level及相关的AS level考试制度,探究其选科考试机制,以期对我国高考进一步改革有所启示。

一、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制度概述

1.学科体系:学科门类众多,课程选择丰富

英国A level考试的可选学科大体上沿用了2000年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体系,体现出拓宽课程宽度、增加课程选择的显著特点,提供了共计72门学科[1]。为了更具体地对这72门学科进行研究,笔者根据我国对学科的认知习惯将这些学科简单地分为7个大类,分别为:(1)自

然科学类,包括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地理、地质学、数学、进阶数学、科学、心理学、大众科学(AS)10门学科;(2)社会科学类,包括会计学、商业研究、经济学、经济和商业研究、政府和政治、法律、行动研究、宗教研究、社会政策、社会科学、公民(AS)、社会学、国际发展(AS)、家政14门学科;(3)工程学类,包括计算机、设计和技术、电子学、信息技术4门学科;(4)历史哲学类,包括古代历史、考古学、古代文明、欧洲研究(AS)、历史、艺术史、哲学7门学科;(5)体育艺术类,包括艺术、舞蹈、音乐、音乐技术、体育5门学科;(6)传媒类,包括戏剧研究、电影研究、传媒研究3门学科;(7)语言类,包括汉语、古希腊语、现代希腊语、英语、英语文学、法语、德语等27门学科。除此之外,还有批判思维(AS)、基础研究等在我国不被熟知的学科。

2.考试结构:单元结构模式转向线性结构模式

(1)单元结构模式。英国A level学科考试的结构模式自2000年课程改革起至2014年改革之前均采用“单元结构模式”,将每一学科的A level课程内容划分为6个单元、2个部分。前3个单元为第1部分,其考试结果构成AS level;后3个单元为第2部分,构成A2 level。后者相比前者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明显更高,强调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展现的多重技能。学生可以只参加AS level的考试,获得AS level证书;也可以继续参加A2 level的考试,最终获得完整的A level证书[2]。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这种单元结构模式的明显弊端。首先,学生反复参加某一单元考试的成本较低,许多学生不断通过重考提升自己的A level考试成绩,使得成绩的科学性和可参考价值下降;第二,学生为提高某一学科某一单元的分数而单独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导致学科学习的完整性缺失,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相关能力的真正提升;第三,作为A level一部分的AS level证书没有发挥足够重要的作用。

(2)线性结构模式。在2009年、2012年的PISA评估中,英国学生的综合成绩分别位列全球第25、26位[3,4],这一排名让英国对自身的教育事业感到危机。在此背景下,英国于2014年前后開始展开新一轮课程和考试改革,2015年9月开始在英格兰的第五关键阶段教育中实施新的AS level和A level课程,新型AS level和A level考试则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第一次正式获得结果。随后,每一年均有部分学科开始转变为改革后的新型模式[5]。从结果来看,在2015年、2018年的PISA测试中,英国的总排名分别跃居第15、16名[6,7],体现了英国教育的巨大进步,也从侧面反映了英国此次新课程改革和A level制度改革的成功。

此次改革将学科考试的结构模式由单元结构模式向线性结构模式转变,主要体现为:AS level和A level的考试均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每年只安排1次考试机会,学生一般在第五关键阶段学习1年后参加AS level考试,学习2年后参加A level考试;课程不再分成独立的单元模块,而是完整系统地进行学习和测验,补考考生也需完整地参加该学科整组课程的考试[8]。

同时,AS level从A level中独立出来,其内容仍然对应第五关键阶段第1年(即12年级)的课程。由于考虑到13年级课程比12年级课程更具学术挑战性[9],更能体现学生能力和素养,改革将12年级课程在A level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50%降至40%[10]。从英国教育界的反响来看,该项大力度的变革受到的社会评价褒贬不一。积极方面,线性结构模式要求学生补考一门科目的所有单元,几乎消除了学生针对某一单元不断重修刷分的不良现象,解决了单元结构模式在重修补考上的弊端。但另一方面,这一改革受到了英国一些高等院校的反对。英国高校的招生标准呈现多元化特征,许多高校需要参考考生的A level、AS level、高校自主组织的入学考试、提交的书面材料、面试等多方面成绩和表现对学生能力素养进行综合评估[11]。

改革前高校可以获取报考考生的AS level和A level两个考试成绩信息,改革后只能获取一个总体的A level成绩,而高校认为AS level成绩也是反映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改革不利于他们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准确的判断[12]。

二、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机制的实施

1.中学层面:学生自主选科,中学流动走班

学生选科需要综合考虑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课程的评价方式、自己所预期的发展方向、所在高中开设的课程、高校不同课程和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和建议等多个方面。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开设部分A Level课程,且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清晰的课程信息。国家没有强制性规定学生需要选取的课程的数量,一般学生会选择3~5门A Level课程参加证书考试[13]。以英国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为例,学生升入第五关键阶段12年级时,会在A level课程中选择4门进行修读。伊顿公学每年提供的A level课程有小范围不同,但一般会开设英国文学、戏剧研究、数学、进阶数学、生物、化学、物理等26门学科供学生自主选择。到13年级,近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将修读的科目从4门减少到3门,以更加集中精力地准备A level考试[14]。相比9~11年级的课程,12~13年级课程明显更加注重学术性,具有一定的大学预科性质,专业水平高,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广,追求精深治学,主攻自己感兴趣的、将来专业或职业所需要的学科[15]。在学科课程的具体安排和组织模式上采用分层分科走班模式,打破固定班级授课形式,按学科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业水平重新编班,一般每门学科都分14个等级的教学班,根据学生每门学科的成绩将其分入不同教学班中。值得注意的是,伊顿公学的走班制度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每门学科分别依据成绩分班,使得学生每一科的学习都可以依据其相应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最好的照顾,是更为深入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不同等级的教学班不断流动,每次考核都会进行重新排班,学生不会因某次考试的成绩而一直呆在某一固定等级的班级中;每个班级均为高度小班化教学,第五关键阶段的每个教学班一般为10~12人[16]。

2.政府与社会层面:提供宏观建议与指導

英国政府部门、民间社会专业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为学生的A level选科提供指导,给出适合当下考试制度和情况的建议与方案供学生参考。例如,英国高等院校招生服务处(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简称UCAS)在《A Level选科要点和技巧》中指出,学生选科需考虑具有相似内容的学科是否适合同时选择,建议同时选择两门互补的学科,需考虑自己希望就读的高等院校及专业所要求的选科组合等,并总结了高校不同学位和课程对A level科目的通常要求供学生参考[17]。

3.高校层面:精细制定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除上述高等院校招生服务处所给出的宏观层面提示外,不同高校还根据自己学校课程的具体情况、自身办学水平和特色等因素对A level选科和成绩制定了详细的入读限制和建议方案。以牛津大学为例,其部分专业和课程对A level选科和成绩的要求如表1所示。结合上文对72门学科的大致归类来看,虽然英国A level考试的可选科目数目庞大,但语言类在其中占据了超过1/3的学科数目,而通常仅有未来计划就读或从事相关语言专业的学生会选择相应的语言类科目;同时,许多较受欢迎的专业领域如化学、医学、工程学、药学等所要求的A level选科入读条件都集中在化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等具有高度普适性的基础性自然科学学科,因此,在实际选科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择较为集中,而不是毫无规律地分散于72门学科。

三、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机制的特点

1.中学选科及课程组织模式与高等教育高度接轨

学生的A level选科过程动态灵活并具有高度自主性。学生可以先选择5门甚至更多的课程进行修读,再根据学习情况减少科目数量至3~4门,或更改选择科目;也可以选择继续修读4或5门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证书考试,取得多于3门的A level证书。有些高校的专业可能会青睐取得了4门及以上A level证书的考生,比如牛津大学的地球科学(地质学)要求“1门A*级和2门A级”或“4门A级”,因此考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实际体验慎重地权衡和调整选科数目和选科组合。同时,正是由于A level选科自主性高、可选学科组合数目庞大,英国的中学在第五关键阶段通常实行全面走班制,学生没有固定的行政班级,所有学科课程实行分层、分科走班。且该阶段的学科选择已具有较高专业性,学生的导师通常是其所选学科相关领域内的专家,负责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提供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这种“自主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和高度个性化的课程组织模式都与高等教育非常类似,学生自主选课取得属于自己的课表,根据课表走入不同的教学班上课,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有利于学生更早地进入高等教育学习模式和状态,有利于在擅长领域精深钻研。

2.高校招生选科限制体系灵活多样

英国高校对报考考生的A level选科和成绩的条件限制和建议方案呈现出非常灵活精细、层次多样的特征,体现为:(1)将科目选择和相应成绩相结合进行限制,如牛津大学的化学专业提出了“2个A*应是2门数学或科学科目”的要求;(2)具体到每个专业或课程的不同分支,同一学科领域的不同研究方向分支课程可能具有不同的选科条件要求,如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化学”课程对科目选择和入读成绩的要求都有所不同;(3)将各学科的科目选择建议分为“硬性要求”“建议修读”“可能有用”等多个不同层次,学生只需满足“硬性要求”所指出的学科和成绩要求即可报考,但“建议修读”和“可能有用”这两个层次的学科修读建议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课程预修信息,体现了科目选择建议方案中对专业与科目内在关联性的多层次理解[20],有利于保证学生进入高校后修读相关专业和课程时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基础,从而实现更顺利高效的学习;(4)选

科要求和建议方式多样,有的明确要求某一门或某两门学科,有的则要求一类学科中的一门,如“另一门科学”“一门数学”“一门古典语言”等;(5)重视基础性学科,对历史、数学、化学等基础性学科的限制要求最为集中,且通常对基础性学科提出成绩等级的更高要求;(6)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学科门槛更高,如牛津大学的化学、古典文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均有硬性的科目选择要求,而历史、地理、历史与经济等学科则仅仅对科目选择提出“建议修读”和“可能有用”的软性建议,没有硬性限制条件。

3.线性结构考试模式提高成绩科学性和学习有序性

英国A level考试由“单元结构模式”转变为“线性结构模式”,每门学科均需系统地进行学习并参加完整的最终证书考试,补考考生也需完整地参加该学科整组课程的考试。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英国教育部在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上对成绩可信度、可参考价值提升的重视和努力,采用线性结构模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考生通过不断重考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证书等级的不良现象,但又提供重新完整参加考试的无限次机会,找到了“保证成绩可参考价值”和“避免一次考试决定一切”之间的平衡点。同时,这种模式还有利于考生更完整、更系统、更连贯地学习每门学科的知识,产生对学科的整体性把握,并引导学生以平稳、有序的节奏进行课程学习和考试。

四、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机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2014年起,我国以浙江和上海为首批试点展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实行全新七选三选考制度,给选考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推出专业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并扩大和完善了非传统招生方式等[21]。

上文对英国A level考试选科制度及其具体实施情况的分析和评述可对我国高考新政的进一步改革带来以下启示。

1.突出基础性学科的主导地位

英国A level考试可选科目看似数量庞大、门类繁多,实则仍以基础性学科为主导。英国的顶尖高校,以及各高校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均在对学生的入读条件限制方案中提出了大量对基础性学科证书和成绩的硬性条件限制和建议。因此,学生在选科时往往以与自己未来方向有关的基础性學科为主、以其他相关应用性学科为辅,使得基础性学科成为庞大学科体系中被选择频率最高的门类。在我国高考最新政策中,“7门中选3门”的选考制度在部分省份进一步尝试改革为“物理历史2门中选1门,再在其他5门中选2门”,而物理和历史分别作为理科和文科中基础性和可迁移性最强的两门学科,其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更凸显了我国对基础性学科的重视。在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的基础上,对基础学科的重视有利于巩固学生可迁移性知识的基础,促使学生更早适应高等教育中学科交叉融通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促进个体不同领域知识与思维全面发展的内在理念,也顺应了当今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智能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度接轨。

2.推动高校招生选科限制体系灵活化、精准化、多层次化

高校招生时对考生提出的选科限制条件和建议是选科考试机制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制度的运作和学生的选择。根据对英国高校招生的选科限制方案特征的分析,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选科限制方案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完善和改革。(1)限制模式灵活化。现行限制模式中,高校可以在7门选考科目中为每个专业选择1~3门限定选择科目,若限定了2或3门,则考生只需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这一规定导致许多高水平大学只能为许多专业仅限定1门物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对考生的理工科思维基础水平的筛选。为此,应当放开这种不灵活的选科限制模式规定,让高校根据各专业需求自主制定方案,例如可以采取“物理必选、化学生物至少选1门”“历史必选、物化生至少选1门”等多样灵活的限制方案。

(2)成绩限定精准化。绝大多数高校和专业仅有对选择科目的限定,没有对学科成绩要求的限定,而事实上某些专业可能对某一门科目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应当对该门学科的成绩做出额外的最低分数限制,鼓励高校不仅仅以“综合分数”取人,多多考虑学科“小分”限制的必要性,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招生选拔,以筛选出最适合本校、本专业的考生。(3)修读建议多层次化。我国高校各专业对选科的限制仅仅停留在报考硬性条件限制层面,没有为各专业提供“预修学科建议”“可能用到的知识”等软性建议方案,选科限制还未形成“以让学生更好更顺利地修读高校课程为目标”的意识。应进一步完善选科限制和建议体系,改变单一的“筛选考生导向”,让选科限制与建议成为实现高中课程到高等教育平滑过渡的重要桥梁。

3.优化考试进程和学习节奏安排

英国于2014年起逐步将A level考试从单元结构模式改革为线性结构模式,与中国一贯的每门学科都需完整参加最终考试类似,体现了国际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向一致性。我国高考应当继续保持这种线性结构模式,同时,在思考英国对学生学习平稳性和有序性重视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地关注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考试从一次机会改革成两次机会所带来的学生学习节奏问题。一方面,两次机会能够有效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排除考生发挥的偶然因素,提升了分数可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两次机会、分散考试的模式带来了学生学习节奏混乱的问题。在第一次实行新政的2017届高考中,统一选考和外语科目考试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加上学校期末考、期中考、模拟考等各类考试,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碎片化,不断重复“短时间学习、短时间备考、参加考试、短时间放松、又开始新一轮的短时间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且常常出现两个月冲刺复习某门科目、另两个月冲刺复习另一门科目的不健康学习现象,学习节奏出现明显混乱。随后,高考新政的进一步改革将选考时间移至每年1月和6月,并取消高一、高二考生参加选考的资格,将后一次选考放在6月“传统高考日”与语文、数学考试同批次举行,从而将考生的选考时间安排简化,有效减少了对学生学习节奏的负面影响。这种方案平衡了两次机会和学习节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应当在后续改革中继续沿用并进一步优化。

4.提高“顶尖学生群体”选考科目成绩区分度

英国的A level考试成绩采取等级制,设置A、B、C、D、E、U六个等级。其成绩区分度体系与我国高考差异很大,其中涉及到两国学生数量、高等教育机会和高等院校录取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值得我国注意的是,即便在整体成绩区分度不大的英国,也在A级之上设置了更高的A*级,将成绩为A级且达到了整体90%以上水平的这部分“尖子学生”进一步区分开来。A*级为英国许多顶尖大学在入读限制条件中广泛使用,如一些专业在“3A”的基础上要求某1~2门学科取得A*级。这启示我国,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终究有限的条件下,顶尖人才的选拔可能需要更高的考试成绩区分度。我国高考新政的选考制度下,3门选考成绩的区分度较传统高考下的“理综”“文综”成绩有显著的下降,许多“中上游”的考生都可以考出与“尖子学生”非常接近的近乎300满分的分数,每考次每学科仅浙江省就有超过1000人取得了100分的最高赋分。因此,我国应适当提高选考制度的赋分区分度,如从3分一档改为2分或1.5分一档,以保证更精准的顶尖人才选拔。同时,这样的改革也可以为高校的选科限制精准化提供便利,高校可以从考生的某门选科成绩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高校精准招生。

参考文献:

[1][2] QCA.Summary of New GCE Advanced and Advanced Subsidiary Specifications for Courses Starting in September 2000[EB/OL].(1999)[2019-10-2]. https://www.qca.org.uk/mq/sibjects/accred-spec.asp.

[3] OECD.PISA 2009 results[EB/OL].[2019-12-29].http://www.oecd.org/pisa/aboutpisa/pisa2009keyfindings.htm.

[4] OECD.PISA 2012 results[EB/OL].[2019-12-29]. http://www.oecd.org/pisa/aboutpisa/pisa-2012-results.htm.

[5][8][9] GOV.UK. Get the facts: AS and A level reform[EB/OL]. (2018-1-26)[2019-12-22].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get-the-facts-gcse-and-a-level-reform/get-the-facts-as-and-a-level-reform.

[6] OECD.PISA 2015 results[EB/OL].[2019-12-29]. http://www.oecd.org/pisa/keyfindings/.

[7] OECD.PISA 2018 results[EB/OL].[2019-12-29]. http://www.oecd.org/pisa/publications/pisa-2018-results.htm.

[10] Wikipedia. GCE Advanced Level[EB/OL].(2019-2-11)[2019-10-15]. http://wikipedia.moesalih.com/GCE+Advanced+Level.

[11][20] 吳根洲,肖怡.A level考试成绩在牛津大学本科招生中的作用——以专业与科目的匹配为中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20(1):53-60.

[12] Ratcliffe,R. Fears over unfair university admissions as AS-levels disappear[N].The Guardian,2015-9-8.https://bi.gale.com/global/article/GALE%7CA428037207/a8751945f35287216ead7e8934fd70d0?u=jiang.

[13] 项亚光.英国高考中的A Level课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7):39-42.

[14][16] Eton College.The Academic Structure[EB/OL].[2019-12-30]. https://www.etoncollege.com/AtTheSchool.aspx.

[15] 周国华.英国伊顿公学“走班制”教学及其特色[J].上海教育科研,2017(11):46-50.

[17] UCAS.Tips on choosing A levels[EB/OL].(2015-3-30)[2019-10-7]. https://www.ucas.com/further-education/post-16-qualifications/qualifications-you-can-take/levels.

[18] University of Oxford.Ad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2020 entry [EB/OL].[2020-1-1]. https://www.ox.ac. uk/admissions/undergradsuate/courses/admission- requirements/admission-requirements-table?wssl=1.

[19] Ofqual.Granding new AS and A levels[R]. London:Ofqual,2018:1-2.

[21] 黄捷扬.高考改革的史与思——兼论“高考新政”政策绩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24-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教育学)一般项目“浙江新高考深化完善方案跟踪与评估研究”(课题批准号: BHA180146)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