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传承现状与研究
2020-05-25李燕媛祝晨光
李燕媛 祝晨光
【摘要】黎话闽南语的一个分支,但又有别于闽南语,起源于广东茂名电白的黎话民歌,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本文对广东电白黎话民歌调查与走访,对其起源与传承现状、以及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黎话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黎话民歌;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034-02
【本文著录格式】李燕媛,祝晨光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传承现状与研究UJ北方音乐,2020,Ol(Ol):34-35
广东电白是一座位于粤西的沿海城市,早在约一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就有土著民族在境内声息繁衍,电白黎话作为闽南语的分支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传承下来。黎话是电白的一种很独特的语言。电白黎话复杂多变,即便是同一个地区语音体系也有所差异,即闽语系、客语系、越语系。作为闽语系的黎话民歌,由古农谚演变而来,为了近距离接触黎话民歌,本文对电白县坡园居委会展开了调查。
一、黎话民歌的传承现状
由于电白人口繁杂,境内语言复杂多样,讲闽语的人口占总人数的50%,但闽语又分为黎话和海话,所以会黎话民歌的人极少。
(一)黎话民歌的曲目
黎话民歌,由古农谚演变而来,它的演变过程也跟绝大多数传统的地方民歌一样经历了“谚一一谣——歌”的过程。
黎话民歌的其中一种形式以“谚”为主。 “谚”大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汉语词典对“谣”解释到:古文中没有音乐,只做唱歌,不用伴奏的韵语、歌词即为“谣”,如“童谣”“民谣”“歌谣”等。目前的“谣”有70余首,有题目的为66首,无题目的为6首:南风吹、客人人村、姐妹情……
“歌”也是黎话民歌目前流传于老百姓中最长见到的一种现状。“歌”的具体来源时间跟“谣”一样均无历史记载,田野调查中本人所搜集的黎话歌本仅有《八才子》与《高文举》2本,录音带共11首,如《高文举》《八才子花笺》《梁三伯与祝英台》……
黎话民歌种类的崛起与人民群众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扎根于老百姓的土壤,它才能走得更远。
(二)黎话民歌的表演人群及表现形式
黎话民歌作为方言歌曲,不同的类别演唱人群也大相径庭。由于民歌一般都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集体创作产生,所以根据创作背景分类,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民俗活动、不同的身份地位都会对应相应的“谣”“歌”。
儿童为中心的表演,以“谣”居多,大部分吟诵内容普遍反映孩童生活,其中的《书房谣》记录了以前读书人的一种贪玩以至于去到学校上课却发现太阳都快要下山、学校都要放学的情景,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特点。
妇女为中心的包括:
1以为民消灾祈福的“神婆”为主
在电白当地,一般农村人普遍都信奉鬼神,所以,在坡园居委会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即已婚已育的信赖鬼神说并且能帮助白己灵魂超度的女人,暂且称之为已婚妇女。以已婚妇女为中心的表演人群,他们主要以“谣”“歌”为主,且他们的表演活动一般跟节日息息相关。电白自古以来中秋节都有拜月的习俗,古时就有“男不拜月”的说法,所以中秋节拜月的活动都由女性来完成。
2.以丧事代唱“孝女”为主
已婚女性除了演唱下花歌之外,还有一种民歌也是由他们完成,即本民族独创的哭丧歌《福寿贤孝诗》。《福寿贤孝诗》只用在祭祀典礼上,按照本民族习俗,谁家若是办丧事,丧歌哭得越大声越动听的即尽孝越多,此类歌曲只为女性演唱,一般为死者直系女性亲属。但由于一生之中所用到的场次不多,所以不会有人专门会为此去学。但由于习俗的需要,又必须得配合丧歌来举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的代唱丧歌的女性——“孝女”随之兴起,直至今日已成为一种职业,替人家演唱一场丧歌便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
3以婚礼祝唱的“锣姨”为主
“锣姨”在电白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由中老年有福气的女性从事,受人敬仰爱戴。主要在婚礼上使用,并且由出嫁方负责邀请“锣姨”,男方娶亲方则不用再做邀请。“锣姨”的主要职责是用特定的歌曲欢送新娘出门,直至送到男方家举行完婚礼拜堂完毕才能回来。
以男性为中心的有:
1以普通老百姓为主
男性作为黎话民歌的表演者之一,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以捕鱼为生之外,不用操持家务,所以禁海的时间必定会聚在一起休闲娱乐,唱黎话民歌就成了他们的娱乐方式之一,男性主要吟唱的类别为“黎话叙事歌”。
2.以“吉父”为主
除此之外,以男性为主的人群中,还有这样一群专门在特定的吉日给人说吉祥话的人,如“谣”里边《建新屋升梁歌》。在电白,每家每户都会在盖新楼、起新屋、铺新床这样的环节请“吉父”来为他们的家庭主持,事成之后,给予报酬。
黎話民歌的特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借别人的故事来抒发自己本民族音乐情感的,在演唱形式上可谓“照葫芦画瓢”,演唱人群最大的特点是只要不跟习俗礼节挂钩,只要内容中没有限制身份的,都能由大众一起唱。
(三)黎话民歌的活动
黎话民歌除了具有日常娱乐功能之外,更多的是跟当地的民俗活动相关。
祈福活动。民俗节日的祈福祭拜活动都有黎话民歌的支持。节日当天人们所举行的一些重要的环节都要吟唱相对应的的“谣”,以配合活动进行,做到“音画同步”“音像合一”。例如电白白古以来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活动,且端午节除了常规祭拜仪式之外,小孩都要洗“龙船澡”,之所以称之为“龙船澡”就是因为它拿“龙船水”来进行洗礼,寓意洗掉一年的霉运。所以,洗龙船澡环节,需要长辈配合“龙船调”来使用,有着驱邪祈福的寓意。
礼仪活动。电白每年的中秋节都会进行拜月仪式,拜月的地点一般都在自家的露天场所,如天台、阳台、自家庭院等宽阔能看到月亮的地方。拜月活动一般都是在吃过晚饭后进行,长辈们安好香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把月饼糕点水果茶酒通通拿出来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佑全家平平安安,此时会唱《拜月歌》。作为一首中秋节在拜月仪式中所吟唱的歌谣,白然就具有礼仪的仪式功能。还有在婚礼上“锣姨”所唱的《新人出门歌》,葬礼上所吟唱的《福寿贤孝诗》,都具有该功能。
教育活动。黎话民歌还具有教育功能。作为祭祀大典上才会唱到的《福寿贤孝诗》,从歌词里就足以表现了对死者的敬畏与生者的孝心,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育大家遵守孝道。《书房谣》则是告诫小孩莫贪玩要按时去上学的作用。
二、黎话民歌的传承方式以及传播手段
黎话民歌的历史悠久,作为电白的非物质文化,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传承保护与传播分不开。
(一)传承方式
经过走访,了解了黎话民歌的部分传承手段,接班式的师徒相传是一项重要的传播方式。在坡园居委会中,师徒传承的比例很小,如上面举例说明的“下花歌”就是一种接班式的师徒相传方式。由于涉及到某些外在条件的问题,一般传承过程中的师徒比例可以达到1:7,但最终能够成功成为正式徒弟的只有1:2的比例,且他们之间均无血缘关系。
随着时代发展。黎话民歌纯家族相传的方式逐渐消失。所以,在举行祭祀大典时,都要请乐师来主持,但是乐师所吟唱的歌曲并非由黎话构成,而是类似于经文之类的语言。乐师基本上都是以家族传承为中心,以男性为代表,一般为父传子或者爷传孙,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
自学相传是黎话民歌普遍的传播手段,人们对“谣”和“歌”都有自学相传的习惯。自学相传是成本极低的一种传承方式,多以录音机作为媒介,一个录音机能收录好几本黎话民歌。包括前面所说到的丧事代唱歌手“孝女”也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熟悉了解。
(二)传播手段
黎话民歌多受老辈的人喜欢,之所以不少人能得以了解,跟它的传播手段密不可分。
表演传播。电白当地每天都有感兴趣的老百姓汇集在广场、公园……一起进行黎话民歌的演唱。除了自发性的表演之外,商业性的表演也是极其重要的传播手段。如“孝女”,因为少有人会唱,社会又需要这类会唱的人,所以等有需要时只能去专职请他们过来演唱。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商业性质,所以更进一步促进了黎话民歌的传播。
书籍传播。黎话民歌的最重要的一点传承手段无非就是已经被有识之士写成的歌本,但歌本缺憾的地方是只有歌词,没有曲谱。歌本普遍都是采用旧时从右搭往左,从上到下的记谱法,由于会写黎话民歌、会装订成书的人不多了,所以现在能买到的书籍越来越少。
网络媒体传播。作为21世纪的信息时代,黎话民歌也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但网上流传的黎话民歌视频跟电白坡园居委会所采集的民歌又有所区别,字音具有客语系,而坡园地区是地道的黎语系。
三、黎话民歌传承的意义与建议
黎话民歌在当地又被大多数年轻人称之为“老人歌”,通过现状研究调查显示,只有老一辈的人默默在坚守着倾听黎话民歌,而年轻一代主动去倾听的人数几乎为零。时代的发展虽说进步了,但是传统文化不能随之消失,所以,对于黎话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非常迫切。
发扬本民族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从媒娃抓起从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阶段教他们学唱“童谣”,让孩子们在愉快成长的同时让文化得以流传。
政府出面,采用视频纪实方式将现有资源录制保存,通过政府文化宣传栏展示、报纸免费发放以及电视台传播,让更多本地的老百姓熟悉了解。
各大高校音乐教师充分挖掘黎话民歌资源,将兴趣与丁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申报科研项目,主动把黎话民歌引进当地“音乐课”课堂当中,推动黎话民歌的传承。
發挥音乐人与网络媒介的作用。本地音乐歌手主动学唱录制黎话民歌,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争取为黎话民歌创造出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黎话民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失传将会是我国地方民歌文化宝库的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创国.电白黎话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12)
[2]黄站.湛江白话民歌语言运用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3(10):20
[3]王秀玲.闽南语歌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8(12):1
[4]薛敏,孙建华.论雷州歌音乐文化的保护性开发与传承[J].岭南音乐,2014(9):20
[5]甘咏梅.传统民歌与雷州歌的唱腔比较之研究[J].戏剧之家,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