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0-05-25冯秋娟罗婷邝盈妍金远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刺络根型颈椎病

冯秋娟, 罗婷, 邝盈妍, 金远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13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因姿势不当、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神经根的一组病症。以颈部疼痛,颈肩部或上肢痛,或伴有肢体不同程度的麻木、酸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在我国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1%~17.6%,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占该人群的50%~60%。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3]。本研究主要观察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45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行常规针刺治疗的45 例患者作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 月在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根据临床和颈部CT 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共94 例。其中有3 例因不能配合治疗而脱落,1 例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疗法而予以剔除,共纳入90 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1. 2 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②体格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辅助检查:结合影像学,颈椎间盘CT 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④除外其他病变引起的颈部及上肢麻木疼痛。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为20~65 岁;③意识清醒,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凝血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肌肉

萎缩或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③伴有脊柱侧弯、畸形或已经进行颈椎手术的患者;④妊娠或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⑤局部有严重皮损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入组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需终止试验者;③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心脑血管和肝肾疾病者;④恐惧针刺者;⑤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或期间接受其他疗法、自动要求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颈夹脊、阿是穴、颈百劳、风池、肩髃、肩髎、曲池、合谷。操作方法:常规穴位消毒后,采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40 mm进行针刺,得气后,施以提插或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隔10 min 行针。每天1 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 d,疗程为3周。

1.6.2 治疗组 给予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1)刺络药物罐法。操作部位:足太阳、足少阳皮部,伴有上肢麻木疼痛则依据其分布选取手三阳经皮部。操作器材:按压式采血笔、一次性注射针头(12 号)、一次性采血笔笔帽、一次性竹罐(罐口直径约1~2 cm)、中药包(组成:醋乳香10 g、醋没药10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苏木15 g、川芎20 g、五倍子30 g、三七15 g)和不锈钢锅等。操作方法:双手及操作部位常规消毒后,以一次性注射针头插进采血笔内芯中,再以一次性笔帽套入,旋拧采血笔笔帽上的螺母,使按压时针头暴露1.5~2.0 mm,在选取的皮部部位上依序按压采血笔尾部按钮以快速点刺出血,每个散刺点相隔约2 cm。将4 000 mL 水倒入不锈钢锅中,待水沸腾后放入中药封包,继续煮10 min 后放入一次性竹罐20~25 个。根据散刺出血部位选取大小适宜的竹罐,依次将竹罐置于出血点上,留罐8~10 min后取出。(2)穴位注射。取穴:阿是穴、颈夹脊、颈百劳。操作方法:以5 mL 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在选定穴位上定好标记,以75%酒精消毒后采用直刺法刺入约1.0~1.5 cm,回抽未见血后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完毕后出针,以棉签压迫止血。每次穴位注射2~3 个穴位,每穴注射0.5 mL。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6 次,疗程为3周。

1.7 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

1.7.1 观察指标 ①采用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5],通过对疼痛、感觉、肢体功能的不同程度计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总分为20 分。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的总分及各单项评分的变化情况。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1.7.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②显效: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③有效:原有症状有所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改善;④无效:与治疗前对比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总有效率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总体疗效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45例患者中,男16 例,女29 例;年龄为(35.82±7.48)岁;病程为(15.05±4.41)个月。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12例,女33 例;年龄为(34.16 ± 5.94)岁;病程为(13.70±5.89)个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3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1.1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和总有效率(Pearson χ2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2. 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各项评分比较表3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的各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的各项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VA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VA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例45 45治疗前7.35±1.57 7.49±1.48治疗后4.41±1.34①1.43±1.26①②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各项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items of Yasuhisa Tanaka 20-Score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各项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items of Yasuhisa Tanaka 20-Score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评分项目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椎间孔试验感觉肌力手的功能总分对照组治疗前0.64±0.57 0.81±0.44 1.08±0.37 1.24±0.59 0.27±0.36 1.13±0.45 0.24±0.42-1.45±0.55 3.96±1.82治疗后2.13±0.72①2.07±0.35①2.68±0.43①1.99±0.41①1.63±0.44①1.94±0.53①1.16±0.39①-0.91±0.32①12.69±3.53①治疗组治疗前0.51±0.33 0.49±0.53 1.10±0.35 1.32±0.69 0.21±0.29 1.11±0.47 0.26±0.29-1.27±0.34 3.73±2.16治疗后2.77±0.32①②2.55±0.39①②2.94±0.62①②2.62±0.58①②2.13±0.64①②2.46±0.42①②1.96±0.36①②-0.25±0.28①②18.18±3.74①②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呈逐年增加和年轻化趋势,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与急性外伤、骨赘挤压、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7],其病理机制有神经卡压、炎症反应水肿两大学说[8],认为椎间孔变窄直接刺激神经根或局部组织水肿产生化学性神经炎引起一系列痛、麻、胀等不适。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保守治疗居多,包括药物、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牵引、功能训练等[9],而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针刺、拔罐、推拿等外治法人们更容易接受。从中医角度而言,此病应归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乃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坐姿不良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濡养而致病[10]。病机总属正虚邪实,采用“活血理气止痛为标,补益肝肾气血为本”的治疗原则。本研究中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是金远林导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年临床经验,通过联合运用刺络药物罐法与穴位注射,以刺络药物罐活血化瘀治标,穴位注射益气补血治本。

《灵枢·周痹》中曰“瘀去则通达利效”。本研究使用的刺络药物罐法是通过改良原有刺络拔罐方法,将门诊常用的玻璃罐闪火法改为水罐法,即将拔罐用的竹罐置入熬制好的中药药液中,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渗透到竹罐中,从而发挥药物与拔罐的双重作用。中药包是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活血理气止痛”的治则拟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乳香、没药、苏木、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七、五倍子收敛止血以防血行妄动,加鸡血藤、当归既行血又补血,增强了活血祛瘀补血之功效。所选用的竹罐亦有其特点:颈部肌肉弧度大,颈椎及肩关节部位常常难以吸拔,故采用罐口直径小的竹罐,使其易于吸附,能在颈肩部充分吸拔,同时竹罐的体积较小,产生的负压较为适当,出血量也较为适宜;另一方面,按压式采血笔有进针迅速、疼痛刺激小的特点,因而在项背部进行散刺患者更容易接受。散刺的部位在十二皮部。《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是以经脉为纪,散刺以激发经脉之气,结合药物罐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11],故而能祛除经络凝滞的瘀血,显著降低炎性介质[12],减轻神经周围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损伤的周围组织修复速度加快[13]。

穴位注射是近代针灸技术,本研究穴位注射使用的复方当归注射液主要由当归、川芎、红花3 种中药提取而成,其中当归组成成分阿魏酸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川芎中川芎嗪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红花中含有的红花黄色素可以抗氧化和抑制凝血酶原作用[14]。以上3 味药能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循环的作用。同时,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时,药液需要一定时间吸收,故可延长穴位刺激的时间。《丹溪心传》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在穴位选择方面,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择阿是穴以取直达病所之意。而颈夹脊穴属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循行中间,有夹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以调畅气血、疏通经脉作用。颈百劳为治疗颈部疾病的经外奇穴[15],主治诸虚百损、颈项强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和联合使用刺络药物罐与穴位注射治疗的治疗组,在VAS 评分和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由此可见,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标本同治,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另外,刺络药物罐联合穴位注射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次数少、患者容易接受、疗效确切等优点。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多指标验证其优越性,以便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刺络根型颈椎病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