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
2020-05-25王洪双王石红霍如晨
王洪双,王石红,李 喆,霍如晨,高 燕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以相反的路径反流入食管、口腔等引起食管黏膜改变的一种慢性的、且复发率极高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2]。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与年龄、体重、吸烟、经济发展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常用治疗药物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促胃肠动力药物、黏膜保护剂的单独和联合应用,必要时可以辅助调节神经药物,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服药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传统医学中,将GERD归属于“吐酸”“食管瘅”“吞苦”“吞酸”“反胃”等范畴。吐酸的发生,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吐酸的6大证型中,肝胃郁热型最为常见,而左金丸为治疗此病肝胃郁热型的常用方剂。左金丸,基于五行相生、相克配伍而成方,全方仅两位药物,黄连味苦以清降,吴茱萸味辛以宣通,两药合用,相辅相成,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临床疗效可观,且在降低复发率、规避不良反应方面,疗效确切。但目前对于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且研究方法参差不齐,故无法有效评价左金丸加减治疗GERD的临床疗效,故本研究从此角度出发,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左金丸加减治疗GERD的随机或半随机临床研究对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符合诊断标准(性别、年龄、就诊方式、发病时间、病程均不限)。
1.1.3 干预措施 治疗组:可应用左金丸加减方以及与他方的合用方。对照组:可以为PPI、促动力药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药物厂家信息及服用具体方法不限)。
1.1.4 结局指标 临床总有效率、内镜有效率、反酸症状证候积分、复发率。
1.2 排除标准 ①GERD合并其他相关疾病的报道。②治疗组非单一应用中药的研究。③使用过其他西药的报道。④重复发表、非临床研究(经验、数据挖掘、实验研究、通路及分子机制研究)、会议论文等。
1.3 检索策略 数据库: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检索时间均限制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10月30日。检索式为:胃食管反流病OR胃食管返流病OR反流性食管炎OR非糜烂性食管炎OR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OR糜烂性食管炎OR GERD OR吐酸病。英文检索关键词为:Gastroesophageal Reflux OR Gastric Acid Reflux OR Gastric Acid Reflux Disease 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OR GERD OR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为确保文献的全面,初步检索后进行文章的人工剔除。将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报道纳入Note-Express软件题录中。
1.4 资料提取 ①由2名参与评价者背对背对NoteExpress软件题录中文献进行初步的阅读,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理论研究、综述、经验、会议等);②按照纳入标准进一步提除文献。③进行资料的提取,后将2份提取数据最终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第三评价者最终决定是否将其纳入。
1.5 偏倚分析 对纳入的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从7个方面对纳入的文献行质量评价。评价过程中采取第三评价者原则,由两名评价者背靠背对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初步核对后,如有分歧难以决定时,由第三位评价者决定。
1.6 统计学方法
1.6.1 异质性检验 选用I2统计量。若I2<50,提示纳入文献无明显异质性或异质性较低,I2>50,证明异质性较高。
1.6.2 Meta分析 因观察指标均为二分类变量、连续型变量,故采用RR、MD、95%CI来表示相对危险度和可信区间,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若I2<50,提示无明显异质性或异质性较低,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检索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 等数据库,获得79 862篇题录(中文 45 821,英文 34 041),经 Note-Express自动提重后获得题录11 271篇。进行分类并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后,最终纳入22项试验[3-24]。共1 543例患者纳入研究。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1 研究类型 22个试验均为RCT或RCT。
2.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明确着诊断为GERD病例。
2.2.3 基线情况分析 所有试验均对纳入患者基线情况进行分析。
2.2.4 干预措施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均为左金丸加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PPI、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2.2.5 结局指标 仅1项试验[10]未采用临床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5 项试验[10,12,14,16,17]采用内镜下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其中 7 项试验[3,4,8,10,11,13,14]采用反酸证候积分作为结局指标,其中 5 项试验[14,17,19,21,23]采用复发率作为结局指标。
2.3 偏倚情况分析 见图2、图3。纳入研究中16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 6 篇试验[5,6,12,13,16,2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篇试验[9,18]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8 篇试验[7,8,11,15,19,20,21,23]未提及随机分组方法。另外,1篇试验[3]采用双色球法分组,1篇试验[4]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4篇试验[10,14,17,22]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纳入的此6篇试验随机分配方法不科学。22篇文章均无提及分配隐藏与盲法的实施,可见纳入试验质量较低。
图2 偏倚分析
图3 偏倚分析汇总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有效率 纳入的试验研究中有21篇临床研究报道了临床有效率,从图4可知,此21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21,P=0.19,因此研究文献无明显异质性,故釆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17,其95%CI(1.13,1.22),P<0.000 01,提示 2 组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图4 左金丸加减VS西药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图
由图5可知,纳入研究漏斗图明显不对称,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
图5 左金丸加减VS西药纳入研究的漏斗图
2.4.2 反酸症状 纳入的试验研究中有7篇试验研究报道了反酸症状改善情况,从图6可知,此7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97,P<0.000 01,因此研究文献存在明显异质性,故釆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D=-1.40,其95%CI(-2.04,-0.76),P<0.000 01,提示2组的反酸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改善反酸症状方面更显著。
图6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反酸症状比较统计图
由图7可知,纳入研究漏斗图不对称,2组改善反酸症状比较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发表偏倚。
图7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反酸症状比较漏斗图
2.4.3 内镜有效率 纳入的试验研究中有5篇试验研究报道了内镜有效率,从图8可知,此5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76,P=0.002,异质性较高,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13,其95%CI(0.94,1.35),P=0.19,提示 2 组内镜下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疗效相当。
图8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内镜下有效率比较统计图
由图9可知,纳入研究漏斗图不对称,2组内镜下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发表偏倚。
图9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内镜下有效率漏斗图
2.4.4 复发率 纳入的试验研究中有5篇试验研究报道了复发率,从图10可知,此5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23,P=0.26,因此研究文献无明显异质性,故釆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0.31,其95%CI(0.20,0.48),P<0.000 01,提示 2 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复发率低。
图10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复发率比较统计图
由图11所知,纳入研究漏斗图不对称,2组复发率比较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发表偏倚。
图11 左金丸加减VS西药复发率比较漏斗图
2.4.5 安全性分析 纳入文献中仅有 8 项[3,7,9,10,11,13,14,17]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汇报,但是只有2项试验[3,9]提及出现不良反应,1项试验[3]只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项试验[9]提及不良反应为头晕,其余6项试验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研究概况及机制探讨
3.1.1 西医研究概况 GER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经常因反酸、烧心来就诊,伴或不伴有胃脘部胀满、疼痛、腹部烧灼不适、嗳气、口腔异味等症状[2]。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胃内酸袋、反流物的攻击、食管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关系密切,亦有研究显示,此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微生态系统、机体炎症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25-26]。由于相关发病机制不明,故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GERD主要应用PPI、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黏膜保护剂等,必要时辅助调节神经药物,亦可根据症状,采取手术或内镜下治疗,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此病复发率较高,且长期服用西药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如何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3.1.2 中医研究概况 在传统医学中,GERD归属于“吐酸”“食管瘅”“吞苦”“吞酸”“反胃”等范畴。中医认为,吐酸的发病与外邪的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关系密切。追溯历代医家对其病性载,多认为吐酸以胃中有热居多,但亦与寒邪犯胃关系密切。但是各路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却不尽相同,吴荣祖教授[27]认为肾虚乃吐酸之根本,肾气虚损,温化失职、肝气郁滞,则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成瘀;脾气虚损,运化失职,则湿浊内生,阻于中焦;气机升降失职,湿、气、瘀三邪阻滞,故吐酸。治疗应以健脾温阳、疏肝和胃为主。王垂杰教授[28]则认为吐酸发生与肝、脾关系密切,提出此病乃少阳病,上扰阳明所致。治疗应以疏肝和胃为大法。刘凤斌教授[29]则提出“脾虚气逆”乃发病之本,并以健脾益气为大法。虽然认识不尽相同,但总不离肝、脾,其病机大致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胃脾失于和降,致胃气上逆[2]。临床多从肝脾论治,在健脾疏肝、和胃降逆治疗原则的指导下,大多数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1.3 左金丸研究概况 左金丸首见于《丹溪心法》[30],朱丹溪从五行相生、相克角度出发,基于五行制化与中医整体观念,将黄连、吴茱萸以固定的比例组方,重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黄连,用其苦寒之性以清降。吴茱萸降逆止呕、散寒止痛,本身药入肝经,作为引经药,不仅可泄苦寒随黄连而下,清肝泻火;入脾胃经,助和胃降逆,且可利用其辛散之性,将药性上达于心,以清心泻火。二药合用,因“合”而“和”,宣降得宜,在清泻胃火的同时,畅达气机,共奏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左金丸能够抑制胃酸分泌,而且能够增强食管抗反流屏障的功效[31]。方中黄连,不仅能对抗炎症、抗菌,更是在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效[32]。另一药物吴茱萸的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镇痛功效[33]。
3.1.4 机制探讨 既往研究显示,左金丸治疗GER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胃酸分泌有关。Souza RF等[34]研究显示,GERD的发生发展与HIF-2α介导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而左金丸能够有效抑制NF、IL-8等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食管黏膜的损伤[35]。林科名等[36]通过左金丸总生物碱对大鼠模型研究显示,左金丸总生物碱能够抑制TNF-α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刺激,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轻损伤,加速黏膜愈合。张红梅等[37]研究显示,左金丸能通过抑制胃泌素分泌胃酸,提高胃液酸碱度,从而减轻对胃食管黏膜的损伤,加速黏膜破损的愈合。亦有研究表明[38],左金丸能够有效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包含的吴茱萸碱能够抑制前列腺素E、环氧合酶2的合成,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酸的刺激,保护黏膜。
3.2 有效性分析 Meta分析共纳入22篇临床研究,纳入1 543例患者。研究表明,运用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有效率、反酸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内镜下有效率2组疗效相当。由于纳入的文献只有2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且未与以具体说明,故未行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但根据其中8篇对于不良反应的报道可知,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常规西药,安全性更高。常规PPI作为世界指南推荐首选用药,其在抑酸、护胃等方面临床疗效毋庸置疑,但是存在的不足亦显而易见,如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时间应用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等。而中药在内镜下有效率能与之相当,但临床有效率、反酸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西药,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故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3.3 局限与不足 本研究存在较多的局限与不足,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①纳入文献:由于符合研究的纳入信息不充分、研究设计中随机方法不科学、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的使用,且纳入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等,故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研究可信度较低。②临床研究:由于干预措施不完全相同、疗程时间不一、药物种类、剂量、剂型、生产厂家不尽相同,且左金丸应用过程中常进行加减,故不确定疗效是否由左金丸所引起,因而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完善。③发表偏倚:由漏斗图可见,临床研究存在较大的发表偏倚,因此存在较高的主观性;纳入研究发表仅限于中国,存在明显发表的偏倚;纳入研究中均未提及盲法及分配隐藏的应用,故结局数据可出现选择偏倚。
以上这些问题暴露了国内中医临床研究的不足,例如随机方法的选择、盲法及分配隐藏等的使用等,这些不足使得研究不能为临床提供充分、客观的证据。综上,中医临床研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研究方案:在进行临床研究设计时,应该注意样本量的计算、正确随机方法的选择、盲法及分配隐藏的使用等,提高研究质量,亦可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②病例选择:在进行病例筛选纳入时,应该注意诊断标准(中医和西医)、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标准的严格规范,且诊断标准应该注明出处,以提高可信度。③干预措施:由于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故在临床应用时,不同患者应用的方药不尽相同,故加大了疗效评价的阻力,临床中应该在保证病例纳入精确的前提下,尽量应用同一恒定方,可增加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④疗效判定:应制定全面的、且注明出处的疗效判定标准,不仅注重总体判定,更应该采用中医各证候积分,将其疗效细化,提高疗效判定的精确度。⑤复发与安全:应该对患者定期随访,注重药后安全性及复发情况,加深复发的研究,可从复发诱因、复发时间、复发症状等进一步精准化,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
4 总结
综上所述,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预热型GERD疗效确切,在临床有效率、反酸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西药,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但是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而中医临床研究在诊断标准、干预措施、样本量、疗效评定标准、随机方法、盲法及分配隐藏的实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其质量,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来确切地证明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中医临床发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