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路型”板书助力小学语文精准学习

2020-05-24朱勤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板书师生文本

◎朱勤芳

所谓“学路型”板书,就是老师协同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思路,边引领思考研究,边把相应的重难点进行板书。“学路型”板书中,白色粉笔被拿在了学生的手里,黑板不再是教师的一方自留地,学生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去扮演。师生共同书写板书,也是体现了新课程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眼中有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才能是精准的有效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学路型”板书是最契合新课程生本理念的一种板书形式。

从“教无定法”的角度讲,没有一种最完美的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我们在倡导“学路型”板书的同时,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不过是一种策略,不能用一种模式框定所有的文本教学。那么,哪些文本,哪些目标支撑下,需要使用“学路型”板书,提高有效精准的学习呢?

一、为积累,感知构段层次而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段是描写辉煌的重点段,且课后要求背诵。在教学设计时,在引入精读之后,请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这段都写了什么?学生上黑板进行板书,然后师生依据课文顺序调整,最后形成板书。

二、为概括,训练思维完整性而设计

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结合年段目标,根据文本特征,教师制定了“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教学目标。

在交流初步感知时,老师和学生板书下关键文字。再让学生用板书上的词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用一句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轻易地突破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难点,而且达到了语言训练的要求。

三、为写法,感知文章脉络而设计

有的文本表达特点明显,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可以将写法作为一个初步感知的目标,这时候也适合使用“学路型”板书。比如《太阳》,句段篇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训练有直接指导意义,因而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进行如下板书设计:

在以上设计中,教师第一次使用了“大括号”,将学生板书的内容,以及师生共同概括的“关系密切”部分进行“总括”的表示,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总分表达特点有了较为明晰的感知。

四、为思维,感受逻辑缜密而设计

有些文本,看似文艺性作品,但内部逻辑性强,可以作为很好的思维训练的材料,比如《蜜蜂》。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后,设计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做法,提炼法布尔是怎么做的,板书,然后选择下划的几个关键环节,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句式进行练习说话,目的是从生动的描写中感知科学思维的严谨。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路型”板书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从板书的行为看,师生合作,贯穿教与学;从板书的内容看,整体板块设计,课堂动态生成;从板书的意义看,舒展学习过程,显现方法指导。

“学路型”板书中,教师开放黑板,从板书的“唯一书写者”,转换到板书的“合作书写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学路型”板书中,学生提炼的次数明显增加,甚至超过了教师提炼的次数。板书从一定角度上说,成了学生扮演思考过程调整学习方向的舞台,最大程度地肯定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师生共同板书中,创设了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地放飞,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能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纠正。课堂教学实现了更精准更有效。

猜你喜欢

板书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