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及措施
2020-05-23张世英
张世英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原则,数学素养的教学对开展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学生数学素养的呈现方式就是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找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还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同时还要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基础,数学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關于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看到某一事物后产生的思考,也是自身对世界的反应。数学思维也是一样的,只存在于数学的框架中,数学思维是系统性地应用数学逻辑,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应用能力、转换能力、抽象能力等,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有重要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数学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只能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而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单一目标上[1]。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一些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过在教学中依然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度,这种方式虽然对提高成绩有效果,但是也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掌握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技巧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进行培养。初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问题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需要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转变教学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数学思维批判性则需要学生学会自省和自我调节,因此找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就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不同能力。
(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保障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新时期教育体系中重点关注的能力之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数学有充足的兴趣,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维的意识。要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创造性、形象的教学模式,构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初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式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就要先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思考,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重视督促学生掌握更加充足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做题前能够先认真审题,从题目中发现很多隐藏的条件和内容,然后利用这些条件进行分析和推断,按照数学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线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指导学生按照一定流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进行解决。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灵活性高的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经常进行一题多练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独立性和能力受到限制,数学思维能力也无法被调动。因此在新课改下,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广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152-153.
[2]李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消费导刊,2020(39):134,136.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