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5-23杨祯祥
杨祯祥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品格,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其自主发展的实际需求。核心素养不仅重视基础知识,也注重学生长期发展的必备能力素质,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日后学习、生活中必备的基础素养,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并具备热爱数学的情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念以及现实意义分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数学背景、本质素养,运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素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既要运用所学的数学公式、定义,又要结合新的思想、概念进行分析,并能将各个条件简化、量化,进而从各个角度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如果具备核心素养,必然会运用数学思想、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核心素养也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当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数学教学日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思想、技能,其数学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升。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更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课程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多,这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强调学生记忆公式、概念、定理,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抗拒这一课程的学习。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过少,师生之间无法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格外看重教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是由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所决定,一旦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此外,学生除了在家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与教师所处的时间较长。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从某种角度影响着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但是当下一些学校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伤害到学生脆弱的自尊心,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体罚、惩罚学生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还会使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课,在这种状态下的数学课堂是压抑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及时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优化教学导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开门见山式地讲解教学内容,没有给予教学导入足够的重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节省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可能导致课堂单一、枯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这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后期教学中有效提高课程学习积极性,需要给予教学导入足够的重视,做好课前导入工作,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准备工作。以“一元一次方程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鸡兔同笼”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如此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还可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常规解题方式,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可以使学生体会这一方式的优势,进而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题目进行逐一讲解,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点、难度,并掌握数学运算公式、解答过程,但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思想、知识,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这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一元一次方程式”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算规律、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结合,展开对比。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将自己的发现以及想法与小组内其他成员分享,进而总结出最终答案。在学生积极讨论中,课堂学习氛围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析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了数学核心素养。
3.设置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应是教师单一地讲解内容,而应是师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够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在相应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产生疑问,进而主动带着疑问思考并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并适当地提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用一个长度为2m的铁丝围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为什么?”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或是讨论情况适当地提示,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題的答案,得出最终的结论,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教育专家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编制的,其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及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分析其中的故事、图片、例题等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并逐步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合理地利用教材内容,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知识蕴藏的核心素养,进而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完善课堂教学。以“轴对称”教学为例,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感,使学生意识到现阶段所学习的轴对称虽然是二维空间的图形,但是在三维空间内同样存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对称轴图形中是否可以融入三维空间的判断,为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把握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科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必备的空间感,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5.借助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与几何、证明内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其教学的重点是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教学中,在讲解几何、证明类的内容时,一般是进行口头描述或是板书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育不够完善,无法充分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直观、生动的视频,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结合实际的地理位置导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提高直观想象能力。当讲解完基础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现的立体图形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其中标注宿舍楼、食堂、办公楼等位置,进而用序号一一对应。在这一过程中,學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同样,在讲解“勾股定理”“三角形”等知识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以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中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初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仅凭几次课堂互动、练习、提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努力。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反思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课标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完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淑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8):18.
[2]黄光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63):69-70.
[3]武奋俭.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20(24):66-67.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