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品德教育在低年级学段的开展方法探讨

2020-05-23李明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开展方法

李明蓉

摘 要: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有效的品德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修养及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与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教师以中华优秀哲学思想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并通过传统艺术涵养学生的审美取向及精神追求,促进学生艺术涵养及道德品质的双重发展。为了分析中华优秀品德教育在低年级学段的开展方法,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思想的特点及实施中华优秀品德教育的意义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品德教育;低年级学段;开展方法

中华民族具备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友谊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己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自己的心里很欣慰 [1 ]。如我们历史上较为出名的雷锋叔叔的各种事迹,他的各种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组合而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

一、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思想的特点及实施中华优秀品德教育的意义

小学时期属于一个人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且基础的时间段,小学一共六年,通过不断接受教育能逐渐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教育中低年级学段属于基础性阶段,在两三年的时间中学生持续获得了关于人类社会中正确的思想、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高尚的品德等的熏陶,为后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思想特点包括哪些呢?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思想较为单一,对对错善恶的分辨和判断能力不全,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导致的。相对于教师的硬性灌输,现阶段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模仿同辈群体的行为和语言等思想特点,由于长时间的共处产生了熟知,而熟知会产生亲密,亲密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模仿,模仿同辈之间优良的行为规范标准及语言,甚至模仿一些不良及消极的观念等。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仔细耐心地观察,结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特点等给予相应的教育教学[3 ]。

那么,中华优秀品德教育在低年级学段中的教学意义有哪些呢?首先,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应该开展的,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是强化学生主观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的基础,正确科学的思想教育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并赋予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而知识的强化学习又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其次,中华优秀品德教育中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促进学生规范行为习惯及良好美德的养成,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行为受到道德及思维的支配,学生在经过教师的引导后能培养起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践行自己的思想,做到知行合一,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学生正面的能量 [4 ]。最后,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文明社会的最终目标和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对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化思想教育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做人,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思想,培养学生综合道德理念。

二、中华优秀品德教育在低年级学段的开展方法

(一)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积极开展中华优秀品德的启蒙教育

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6至9岁之间,这一时间段的儿童心理开始出现自我反省的意识,学生应在系统的思想教育学习中学会判断基本的是非对错、善恶荣辱等,认识科学正确的价值方向及选择,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专业的报道显示,人的行为产生于意识的接受,这是一个从潜意识层面进入意识层面的逐渐清晰化的过程,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有崇尚正义、和善、诚信、仁爱、民本及大同等时代价值。教师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积极开展中华优秀品德的启蒙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能很好地契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帮助学生初步而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品质,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热爱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念,促进低年级学段学生思想上初步形成与发展,强化学生中华优秀品德的发展 [5 ]。

(二)结合学生中华优秀品德教学需求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教育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求利用学生感兴趣、创新及喜欢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爱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较为感兴趣,且具有好动的特点,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应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程度,让学生爱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美德,并让学生扎实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6]。因此,教师应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仔细筛选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德的小故事、文字资料、图画资料、动画视频及音频等,在仔细筛选相关资料之后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挖掘课本中关于中华优秀品德的小故事及教学知识点,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络上、绘本上及课外阅读书籍上寻找能体现中华优秀品德的经典故事,促使学生在循循诱导及引导下不断地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健全心理及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歌唱中华民族传统诗词的方式感受古诗文中描述的道德品质及事件。通过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及朗朗上口的文字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品质修养的学习意义,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德及修养。最后,教师可以以有趣的动画表演的多媒體教学形式直观地展示出一个道德品质小故事,让学生观看,并在观看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对故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和形成成熟的道德品质修养。

(三)积极开展中华优秀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有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较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项内容,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和发展,首先应懂礼貌。礼仪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各项礼节性的活动、仪态容貌及行为举止等,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应深入开展文明礼仪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及礼节等 [7]。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和理解《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展开相应的学习,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运用其中的道理展开行为举止方面的德行教育,規范学生的行为标准,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懂礼貌、尊重人、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道德品质、人文修养相关品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实施开展中华优秀品德的启蒙教育、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中华优秀礼仪教育等多元化的中华优秀品德教育的教学开展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思想理念上的升华与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低年级学段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及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兆文,张淑曼.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以“少,乐,问”的班本品德课堂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9):70-73.

[2]段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2):68-69.

[3]谢展瑜.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探析[J].青春岁月,2019(19):140-141.

[4]谢小雁.积累人文底蕴 培养文化自信:论品德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8,7(3):54-55.

[5]徐龙朝.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外交流,2017(48):100.

[6]夏啸飞.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5(11):240-241.

[7]林丹.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8(8):23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开展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浅谈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和开展方法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浅谈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方法
如何开展高效思品课堂教学
探究合作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