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研究
2020-05-23周心怡
周心怡
【摘 要】自始以来,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家园。学校的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校园冷暴力有很强的潜伏性,其行为目的明确,故意对对方造成心理、精神和人格上的伤害,使得受害人精神上长期遭受折磨,对交友和生活失去信心,引发严重后果,由此本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了解曾被校园冷暴力的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后的交友状况,研究将从问卷入手,通过数据来分析校园冷暴力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影响程度。以期更好的了解校园冷暴力的影响程度,让校园冷暴力现象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校园冷暴力;大学生;社交状况
一、引言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校园冷暴力事件引人关注。校园冷暴力是指,以非暴力手段,试图让他人通过被孤立的方式受到惩罚,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伤害的一种行为。其表现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家庭、工作单位及学校等,这种行为具有隐蔽性,潜伏性的特点。本研究将重点集中于大学生,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小时候曾遭受过校园冷暴力行为且影响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对进入大学之后是否会影响交友,影响的程度是否与以前的校园冷暴力行为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有关。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回顾
1.关于校园冷暴力方面
对学生施加精神压力,让学生精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为校园冷暴力。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漠不关心;另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教唆同学或者同学们对受害学生的指责、不理解、挖苦、孤立等。[1]
冷暴力产生的成因有:1、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父母之间长期以冷漠方式相待或以此方式对待子女,其子女也会因习得而形成以冷暴力来解决人际冲突的模式,从而成为校园冷暴力的施暴者或受暴者。2、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偏差。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习惯化的以冷暴力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在升入大学之后,矛盾凸显。3、主体原因。大学生认为“冷暴力”是一种“更文明”的应对方式,它既能给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达到惩罚他人的目的,又不用负法律责任和产生太过于明显的人际冲突。使用冷暴力解决人际冲突,既符合大学生这个群体成熟和幼稚并存的特点,又与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有关。[2]
2.关于大学生社交方面
在高校,德育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个系统的工程,它要通过教育、舆论等形式把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并形成个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然而,最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是在社会交往实践中,让大学生亲自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这样才能使他们受到灵魂的震撼,产生心灵的共鸣。[3] 社会交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与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作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人,都存在社会交往的事实,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在社交中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如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等,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社交心理障碍。常见的大学生社交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害羞心理,封闭心理。[4]
(二)问卷调查
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对于校园冷暴力经历的看法以及影响,为分析校园冷暴力经历对大学生的社交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1.研究对象
數据来源于问卷星网上调查。我们搜集了97名大学生对于校园冷暴力的看法,其中,来自重庆的大学生有65人,来自四川的大学生有22人,来自江苏的大学生有3人,来自国外、北京、浙江、湖北、贵州、福建、江西的大学生各1人。
2.研究假设
假设1:校园冷暴力对大学生的社交有影响。
假设2:校园冷暴力经历对大学生的影响越大,对其社交方面的影响就越大。
三、校园冷暴力对大学生社交影响现状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共发97份调查问卷,其中有0份为废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根据上述的97人中,有过校园冷暴力的经历的只有21人占22%。
在曾经遭受过谁的冷暴力与尝试摆脱校园冷暴力两个问题之间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在21个人当中,有4人曾受到过老师的冷暴力,17个人曾受到过同班同学或者高年级同学的冷暴力。其中在尝试摆脱的方面,受到过老师的冷暴力的同学75%尝试并成功地摆脱,只有25%的同学没有成功反而更加的怀疑自己。而遭受到同班同学甚至是高年级同学的冷暴力的同学,12.5%的同学尝试过并且成功地摆脱,没有摆脱成功反而更加怀疑自己的同学一共有43.75%,剩下的43.7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可见对于老师的冷暴力行为相比,同伴的冷暴力行为更能让人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校园冷暴力对人的性格影响与其喜欢的社交方式上,只要发生了较大的性格变化,喜欢的社交方式大多数是网络社交。而性格发生轻微变化或者没有发生变化的同学,除了聊天工具之外会比较喜欢一些与人交往的社交方式。说明,性格影响的程度会影响到社交方式。
进一步对性格影响与受到伤害走出来的时间进行交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对性格影响最大的同学,有33.33%的同学花了很长的时间走出阴影,有66.67%的同学至今都还没有调整过来。而影响较大的同学中33.33% 花了较长时间才走出阴影,16.67%的同学花了很久时间走出,而50%的同学至今还没有调整过来。发生轻微变化的同学20%花了很长时间。从数据中说明,性格影响越大,对于阴影走出来的时间也就会越长。
从经历校园冷暴力的心理压力承受情况以及与社交能力的变化程度来看,心理影响较大的人,只有58.58%的同学对自己的社交能力表示很满意。58.58%的人没有什么变化,而82.8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有所降低或者变得很糟糕。说明了校园冷暴力的心理承受情况,会对于其社交情况产生影响,并且心理承受的压力越大,其影响社交的程度就越深。这一点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假设。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搜集了大家对于如何有效地制止校园冷暴力行为,有40.21%的同学认为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有27.84%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24.74%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冷暴力中违规学生的处分,有4.12%的人认为顺其自然,让时间冲淡这一切,有3.09%的人认为是其他。其中有一个同学写道,应当完善匿名举报机制,被举报次数多者通报批评,并且明文规定对校园施暴者的惩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应当对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或者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是加强对校园冷暴力施暴者的惩罚。
四、结语
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见,我们问题的假设是成立的。也就是校园冷暴力行为会对人的社交产生影响。并且受到的程度越深,其对人的社交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在校园热暴力的明文禁止了之后,校园冷暴力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于校园之中。
每个人都做不到被所有人喜爱。但是对别人的“讨厌”,不能成为造谣并且让大家合起伙来孤立一个人,让其心灵受到伤害的一种理由。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同伴之间的冷暴力行为会比老师的冷暴力行为对人的影响更大。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同伴之间交往的课程,让学生了解校园冷暴力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等等。在校园冷暴力行为发生之后,老师应当及时的与受害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并及时的制止施暴者而不能只是单纯的以为是同学之间的摩擦就放任不管。有时候,单纯的校园摩擦,日积月累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参考文献:
[1]崔玉华.从裴斯泰洛齐“教育爱”思想透析当今校园冷暴力现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160-162.
[2]马方圆,王晓英.大学生“冷暴力”的成因及组织管理措施[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2):453-454.
[3]卢中旺,陈健.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6-49.
[4]唐福姣,赵姣娇.大学生社交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1(3):143-144.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