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歌声的翅膀》:以“酒神精神”表达“迷途归乡”

2020-05-22沈维琼

新疆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歌舞片歌舞翅膀

沈维琼

作为歌舞公路片类型探索的初啼之作,《歌声的翅膀》以大美新疆的实景、融合民间艺术资源的载歌载舞,塑造了一个气息明快并可随时起舞的浪漫新疆。在打造视听盛宴的基础上,影片又通过音乐人艺术采风的故事,以“寻访”“追梦”的线索和充满“酒神精神”的自由自在,塑造心灵乌托邦的同时完成精神和文化的“归乡”,传达出一个强大的共同体意识,即中国立场和中国态度。

世界电影类型创作中,“歌舞片”一直有深厚的生长土壤和生存空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爱乐之城》、被印度奉为殿堂级杰作的《巴霍巴利王》都是近几年世界电影中的歌舞类型佳作。反观中国电影,“只有歌唱片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①成为类型探索道路上的突出事实。基于对艺术审美、制作条件、市场回报等等方面的考量,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成为“不可见的电影”在新时期后的中国电影舞台上长期“缺席”。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电影类型的多元拓展已成共识和定势,而作为歌舞之乡的新疆必然地成为歌舞类型片制作、输送的排头兵。在经过一段歌唱片的经验积累后,2018 年《你美丽了我的人生》以传统的“爱情+歌舞”的叙事模式打开了歌舞片创作的缺口。而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歌声的翅膀》,以相对成熟的类型创作表现大美新疆、载歌载舞和精神返乡的三大面向,同时以热情昂扬自信的中国立场和中国态度向伟大祖国献礼。

天影厂调动最完备的制作班底和设备,踏访乌鲁木齐、昌吉、塔城、博州、伊犁、克州、喀什等新疆万余里土地的足迹高度浓缩为视听语言,通过空间质像造型和民间乐舞融合后的载歌载舞,让音乐追梦人最终在帕米尔高原最高峰前展开“歌声翅膀”唱响《大地之歌》。在自觉的歌舞公路类型片创作中,《歌声的翅膀》以看似“寻访”实则“归乡”的复调话语实现了一次精神和文化“迷途归乡”的言说,其影像叙事包裹下的深层命题具有强烈的辨析价值。

一、空间造型:共时还是异时?

电影是时空艺术,而歌舞片对空间要求是极高的,“唯美”作为美丽新世界的重要特征,是歌舞片通过空间表达由视觉进入精神、心灵层面的基础向度,也是歌舞片更具“乌托邦”气质的根本。《歌声的翅膀》在“唯美”度上可视为新疆的风景明信片。影片以实景拍摄呈现壮美纯净的自然风光、古拙梦幻的新疆民居,配合现代歌舞和年轻生命,其“质像造型”的空间立场与3D 代表的高技术高概念创作保持着冷静的距离。

“质像造型充分利用了电影自身的内在元素和特质手段,一方面,体现电影影像特性的真实纪录性功能;另一方面,追求现实存在的实景造型形态。”②质像造型非常适合对原生空间和自然景观的细节化展示,《歌声的翅膀》借此让新疆典型的地域空间风貌和开阔的广角镜头、恰切的自然光效相得益彰,每一个场景、每一帧画面都具有旅游明信片的质感。此外,影片在承继新疆电影视觉谱系独特性构建的自觉传统上,又形成了自有的风格内涵。

新疆一直被誉为“大自然的博物馆”和“天然摄影棚”,这一点在《歌声的翅膀》中得到了最大化体现,无论是色彩套叠的五彩湾、点缀白色毡房的伊犁草原、烂漫山花掩映的赛里木湖、白雪覆盖的慕士塔格峰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气势磅礴的万马奔腾、狭长曲折的喀什高台民居、披红挂彩的柯尔克孜迎亲队伍等等人文风情,都以不乏情怀的实录姿态对新疆美景给予还原和浓缩。

当然,如果仅把新疆的地域风景风情作为奇观化、视觉化的资源加以再现和浓化,将制造视觉风景片作为电影空间叙事的核心,新疆电影可能会因过度强调空间独立性而失去时间的流动感。新疆电影一度在空间呈现上,迷恋原生态的自然景致、神秘的文化质感、原始的生民体验、古拙的游牧生活的表现,这种固执制造了电影中的新疆与“实在”新疆的巨大张力,“新疆”也成为神秘的“异域”和奇观凝视的对象。随着负面性的不断凸显,2010 年后的新疆电影开始摈弃“异域”“奇观”立场,力图在“共时”性的时空层面上展开“求同存异”的文化表达。因此,《歌声的翅膀》有意规避原始风貌、乡村话语的传统定位,注重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影像空间建设和叙事符号隐喻。

《歌声的翅膀》使用了大量广角镜头和景深镜头,将大美新疆的山川湖泊与柔情灵动的俊男靓女如风景画一样被展现。在美景美人的色彩表现上,影片也有较为匠心的色调安排,比如哈萨克族草原舞中,白色成为视觉聚焦点;高台民居的广场群舞里,男女主角的红色衣裙在斑斓色彩中视觉吸力最强……从色彩聚焦点看,不同民族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尊崇感是有差异的,《歌声的翅膀》以点到即止的克制表达了“差异”,但这是在相同质地下的差异,因为人类都有对艳丽色彩的喜欢,差别只在倾向度上罢了。这是一种基于尊重的对民族喜好差异性的“认可”,体现的是费孝通先生所提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空间文化上,《歌声的翅膀》无意中呈现了城市文化、公路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等多种状态。影片跟随几个年轻人的采风行程,伊犁草原上青年男女求婚舞段落的草原文化,一路向幕士塔格峰挺进不断更换交通工具的公路文化,被赋予了崇高爱情和情怀的高原文化,都一一被呈现。在中国,拥有如此多样的文化景观也许只有新疆,而这正是《歌声的翅膀》可能言说的内涵和得天独厚的资本。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然而影片却不将这些视为核心,城市文化才是它在绮丽美景中刻意强调的。影片开场段落,不论是江寒三人表演的舞台上下,还是最后不欢而散的餐厅庆功宴,都是具有典型符号意味的城市景观,包括喀什民居也可视为浓缩的城市一角。影片在城市场景中展演民间和现代感共生的音乐歌舞,包括迪力夏提的叔叔年轻时摇滚舞者打扮,均可视为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当下新疆真实的社会性交往,但更深刻的是,这些要素都同时指向都市作为多元生活空间所具有的兼容性、包容性——与世界所有繁华都市一样,新疆南北疆的城市均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度繁荣展示中国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

对都市化生活场景的强调,必然突出“城市的空间系统结构具有典型开放功能”,“开放的适应性空间与功能,才使城市成为人类社会的加速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③在城市化的时代浪潮中,民族民间乐舞所代表的各类文化艺术正在完成从乡土向都市的生存空间变迁,这说明民间艺术具有时尚消费能力与特征,同时也意味着民间艺术只有“无地域性”才能在保留原有民族识别属性上、与时代同步的轨迹上完成更好的传承,最终令自身转化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资源。这是《歌声的翅膀》空间命题的第一重内涵,由此,影片的空间文化就不是一次对传统的回望,而是对现代的主动融入。

作为时空艺术,电影常以空间来表达时间,《歌声的翅膀》非常注重“共时同质”的时空感。影片设置了网络主播上海姑娘晴朗的叙事线。作为空间符号,晴朗及其所操持的互联网直播,使新疆在地理空间、互联网空间、心灵空间等多个层面实现了与“上海/世界”的无缝对接。作为极度繁华的超级城市的地标,“上海”仅仅与“新疆”有三四个小时的飞机里程,加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新疆不再如以往一样以“边地”身份与“内地”构成对照,不再作为“边地/中心”“落后/先进”“保守/开放”“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关系的负极,而是一个自然“奇彩”、经济“同步”、文化“开放”的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新疆”。

尽管影片设置了“上海”和“新疆”两个地域符号,却不以空间并置及双向互动的简单方式加以展开,而是通过两代人的对照表现一种差别性的历史认知。主人公江寒最后要见的人是开启自己音乐梦想的老师李明亮,在回忆性叙事中,影片讲述了支边青年教师李明亮与赤脚医生李晓娜的爱情故事。因为雪崩,这对恋人生死相隔,但是李老师却以守护誓言的方式守候着爱情和爱人。

“爱情”是大多数歌舞片叙事推进的核心动力,尽管《歌声的翅膀》也设置了让主人公“爱人”与“音乐”二选一的老套剧情,但这个选择不是影片叙事的情感载体,相反只是“采风”行动的一个催化剂,真正的爱情主题是李老师“守护”的爱情。然而当这个爱情被赋予空间隐喻后,影片的“共生互助”的主题就让爱情主题显得渺小了。

影片中,“上海/内地”支边的历史以浪漫爱情讲述被提及,包括江寒的父亲,也是以“内地人”身份戍守帕米尔。电影用“支边青年”和“战士”向新疆建设初期来自各地的建设者致敬,他们用无私的守护和戍卫为新疆繁荣祥和的今天铺平了道路。当第一代建设者走入暮年,新的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三个青年除尚在单身的迪力夏提外,江寒、加尔肯都因为晴朗的存在而与女朋友发生误解。这种表面的套路化其实是一种需要强调的内涵必然,因为从空间隐喻的意义来,这种设置强化了性别间的互动——“内地”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者”,新疆第一次以相互影响又彼此吸引的方式获得了空间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从时间表达上的“异时”到“共时”、空间内涵上的“异质”到“同质”、社会文化进程的“被助”到“互助”,《歌声的翅膀》微妙地对开放性的新疆故事、新疆想象进行言说,以代表性的姿态将新疆电影乃至中国地域电影放置在全球化和本土性相结合的宏大架构中,借空间符号的隐喻能量对文化共生的立场和思考进行了一次慎重的重新界定和当代书写。

二、载歌载舞:传统还是现代?

在歌舞类型片创作上,中国电影长期将美国和印度歌舞片作参照,但仿写的结果是以《如果·爱》《歌舞青春》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前后的歌唱片失去了国族性,成为与美、印歌舞片风格高度相近的追随之作,被动模仿让追求世界性时忽略乃至放弃了民族性,故此,发展和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之路是中国歌舞片获得类型独立性的必须。

音乐、舞蹈天然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歌声的翅膀》完整呈现的八首歌曲、四组大场面歌舞和两段音乐剧,均刻意淡化了“集团”“特定群体”的属性,而着意突出艺术的无国界性,即以流行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和谐融合,使所有歌与舞都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性。

影片呈现的舞蹈样貌很丰富,主要以群舞为主,拉丁、街舞、现代舞、跑酷与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民间舞蹈元素的杂糅,打破了古典与现代、高雅和通俗间的界限。喀什高台民居中的集体欢歌是影片情感高潮和最精彩之处:在鸽子哨声的召唤下,男女老少都以不同的舞蹈涌向民居中心地带。这个段落里“顶部摄影”以俯瞰的大全景和舞者们花团锦绣的身姿,形成一种“万花筒”式的影像造型和舞台表演形式。这当然是“奇观”,但不是惯常的展示民族舞蹈及风情的奇观,而是以现代质地为基、以传统元素为根的强调抒情效果的“视听”层面的奇观。

不同年龄的舞者演绎不同类型的舞蹈:儿童跳街舞、十七八岁的小伙们跑酷、维吾尔姑娘跳拉丁、迪力夏提领舞的男孩子们跳探戈版的维吾尔舞蹈……影片以丰富舞蹈元素打造场景的奇观,令类型观赏期待获得满足的同时,也传达出强烈的现代性感受,即这种民族歌舞的现代化改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转译”。“文化转译”不是“两个已知的、固定的存在间的观点和语言交流,或是简单地将一种文化转移至另一种文化,而是具有‘第三空间’,即转译本身具有生成性,它对所传达的信息加以改变和更新,参与意义生成,对两种文化都生成新意,并在它们的越界运动中缔造新的主体性”。④《歌声的翅膀》就是通过现代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的融合,以生成的姿态产生新的意义。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时至今日,新疆依然是多元文化的窗口,折射/反射着世界文化的杂糅状态。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生活着汉、维、哈、回、柯尔克孜、蒙等55 个民族。多文化、多民族是新疆神秘性和迷人性的核心,但“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这种文化站位往往在“硬币的反面”让自然的“原始”、经济的“落后”、文化的“封闭”成为“新疆想象”的重要内容,强调“异质”性的创作立场在“共同体美学”中显得极为迂腐、陈旧。正因如此,近几年新疆文学艺术试图以“文化转译”的方式完成“文化生成”,以“跨文化对话、交流”的包容和自在表达新疆的现代性和与全球同步的开放性。《歌声的翅膀》以现代质地的歌舞为体,辅以民族民间舞,通过载歌载舞的欢乐,让传统艺术、现代文化与全球性的碰撞以视听盛宴的方式被呈现。

无论是草原上哈萨克订婚舞宴上青年男女的你攻我守,还是柯尔克孜婚礼偶遇上的即兴圆舞,包括电影开篇的歌手选秀大赛现场和最为华彩的喀什高台民居的歌舞竞技,那些曾经作为“新疆想象”元素的“保守、传统、异质、异时”的价值统统让位于“开放、现代、同质、共时”,且所有艺术和视听元素都以互文共生的样态被同时呈现。

不仅歌舞,人物的着装及色彩均不指向所谓的社会阶层或民族风格的差别,相反,穿着现代服装的人们载歌载舞,都是青春气息浓郁的、现代感强烈。影片有意抛开单方面展现民族性、地域性的观赏期待,对显性元素采用刻意回避的态度,尽管各民族都有能快速辨识的传统服装服饰和器乐歌舞,但《歌声的翅膀》着意破除迷恋显性元素的惯例,而让演员穿着生活化的现代气息浓郁的衣服,如文化衫、牛仔裤、哈伦裤、马丁靴。即使是高台民居的群舞,民族元素仅仅体现在孩子们衣服的花纹上,所有舞者都是现代着装,包括姑娘们的舞裙也刻意呈现现代气息。这种现代气息浓郁又不乏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元素,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亲和力、调试力。

不论是传统还是民族,它的生命力一定来自与时俱进,而非固执封闭。独有的民族风情和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文化都在新疆以完整样貌和精粹内质被承继,不恐慌、不冲突、不纠结,而是充满自信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因为只有基于“文化自信”的“化合能力”才能让优质文化最大化地被传承并光大。民族民间与现代文化通过再生更新,塑造了一个与时俱进、欢乐祥和的新疆,这才是新疆今天真正的样貌。新疆不仅是“大美新疆”,更是“现代新疆”“文化新疆”,这是《歌声的翅膀》为代表的新世纪新疆电影致力于塑造的地域名片。

三、酒神精神:朝圣抑或归乡?

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认为“梦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⑤,电影就是营造和建构梦的最佳载体。在电影众多类型中,能将“梦”表达至极致的当属歌舞片。歌舞片总是着力呈现拥有“真实”质感的日常生活,通过“追梦”“寻梦”的情节主线,最后以“团圆”结局为人类心灵缔造审美的“乌托邦”。而在“乌托邦”愿景的铺成上,必然要凭借以“醉”为特质的“酒神精神”来实现精神、心灵的解脱。

由尼采首提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一样,都是人类本源性的艺术冲动,其中日神精神追求对世界的超越,“酒神精神”强调内在心灵的自由抒发,由二者的对立冲突诞生了“梦的世界”和“醉的世界”。在酒神精神的“醉境”中,因为拥有强力意志,主体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成为“自由的生命”。在艺术表达上,酒神精神的境界是“开阔、雄浑,显示一种涵盖万物,包容无限抒情胸襟气度……是一种刚烈、遒劲……其内容气质是激烈而奔放;其表现风格是刚劲而强健;其神韵气质是一种充满激情并有着激烈冲突的动态的美。”⑥不仅如此,“在酒神魔力之下……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款洽,甚至融为一体”。⑦歌舞片在以酒神精神建造审美、心灵乌托邦的过程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外在形式和“走向内心”的超越力量,最终达到类似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这正是《歌声的翅膀》歌舞呈现的灵魂所在。

遗憾的是,这些歌舞还未能真正参与到叙事中,影片叙事是自成一统的,即以“寻”为情节主线,三个充满理想和行动力的年轻音乐人进行了一次结伴而行的音乐采风,实际上,这是一次通过“和解、融合”完成“寻找自我、寻找个性”的心灵之旅。在踏遍新疆美景、遍访不同音乐土壤时,各类民族民间乐舞精粹被收之麾下,加上现代性改造最终让新的艺术作品具有时代的活力和质感,艺术以音乐歌舞的方式完成了“酒神”魔力给予的“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整个采风、寻访过程中遇到的人,包括饭店老板、伙计、牧民、街头摊贩、玩陀螺的小孩以及隐藏在互联网后的粉丝们,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生命体以生机勃勃的丰富样态被呈现。在酒神精神衬托的蓬勃生命质感和力量中,一种看似众声喧哗实则被乐舞召唤的同声合唱的团结、融洽逐渐显现。

新世纪前后,消费文化大行其道并带动后现代文化审美泛化和反启蒙立场,其后果之一便是浅表化、庸俗化叙事成为普遍的文化症候。不仅如此,作为资本霸权延伸意味的“全球化”对文化来说并不具有更多的普惠性意义,消灭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以超越文化界限的文化意识形态可能是更严峻意义上的“文化殖民”。在危机中,习近平总书记英明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文化的复兴是要务之一,只有以文化自醒、自觉、自信才能抵制住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殖民,于电影而言,则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歌神的翅膀》试图讲好“故事”:文化上,如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绿洲文化、湖泊文化、沙漠文化和全球化状态下的公路文化、城市文明一炉尽汇;民风展现上,多达八个民族的音乐歌舞、民居和人参与到叙事中;精神内涵上,生死不渝的爱情、戍边卫国的职责都在增加叙事的情感浓度;类型构建上,歌舞类型与公路题材的相结合,使“在路上”的叙事充满了意义。尽管叙事中有很多地方依然可圈可点,但其可贵之处在于依据寻访、寻找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重返大地、重回故乡、重归历史、重温初心的“精神家园”,以“全球化眼光”和“民族性坚守”寻求中西文化相通的价值诉求和人性主题,以“寻梦/圆梦”的动力来完成精神的“朝圣”和“皈依”:既对理想爱情、理想人生进行膜拜,更对珍爱、守护、传承为内核的人间大爱和大义给予朝圣般的仰望。《歌声的翅膀》最后在帕米尔最高峰幕士塔格峰上向全球直播巅峰之作就是明确主动的象征:不仅是“朝圣”——向艺术高峰的朝圣,更是心灵的“归乡”——在全球化浪潮中向“大天下”的祖国致敬。

随着各种文明的融合,安土重迁、精耕细作的“小天下”已被时代淘汰,顺应而生的是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大中国”“大天下”。“大天下”强调坚守国族文化立场,在保有民间文化资源和特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兼容并包,以文化的自信负载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少数民族歌舞片,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栽体;将歌舞与少数民族题材相结合,将各民族独特的歌舞艺术与文化习俗、精神传统与走向现代化、建设共有的情感家园、建设家园相结合,无疑是一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类型探索、类型拓展之路。”⑧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新疆有着多民族的文化样态和融合能力,这让新疆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创作中国歌舞类型片的责任。

尽管是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又具有差异性的民间文化资源,但新疆并非是他人尤其是西方渴望看到的深受民族、宗教、信仰等等因素影响而充满冲突深陷困境的地方,而是团结互助、和平共生的优雅所在。《歌声的翅膀》通过歌舞公路片的类型探索,塑造了一个充满明快歌舞并可随时起舞的浪漫新疆,也投射出一个唯美的秩序井然的乌托邦愿景。同时在民间与现代的两个基点上传达了一个强大的共同体意识——中国立场与中国“态度”,即所谓多元只是呈现的样态而已,其内核依然是中国的,因为“国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家”。

注释:

①饶曙光:《〈你美丽了我的人生〉:唯美民族风情与歌舞类型拓展》[J]《中国电影报》,2018.11.7(第002 版)

②宫林:《中国电影美术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87。

③张鸿雁:《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本土化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7。

④王晶:《〈栅栏〉中代际间创伤的文化转译》[J].外语学刊》,2012(1):141。

⑤ [美]夏洛特·钱德勒:《我,费里尼》[M].黄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9。

⑥ 岳友熙:《“酒神精神”: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69。

⑦ [法]让-保罗·萨特《萨特读本》[M].李恒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262。

⑧饶曙光:《你美丽了我的人生〉:唯美民族风情与歌舞类型拓展》[N].2018-11-07(002)。

猜你喜欢

歌舞片歌舞翅膀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歌舞爷爷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对歌舞片《芝加哥》中舞蹈艺术的研究
因为我没有折断她的翅膀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