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本土电影《昆仑兄弟》的艺术魅力

2020-05-22

新疆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昆仑兄弟诚信

彩 才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2019 年4 月19 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疆本土电影《昆仑兄弟》在北京举行首映式,4 月26 日晚在新疆人民剧场举行首映式。这部影片一经播出,在全疆乃至全国获得了很好的评价,普遍认为该片是新疆电影人的又一部上乘之作,该片具有耐人品味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多元,内涵丰富

影片《昆仑兄弟》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了马尔丹的遭遇——三年前,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一块几十万元的和田玉,阴差阳错不慎将玉石丢失,解释不清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徐昆历经艰辛,冲破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昆仑兄弟》是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题材的类型化主旋律影片,该片以“玉”为线索展开叙事,通过徐昆帮助马尔丹寻玉的经历,从小的视角反映民族团结大主题,展现人性美好,把诚信、友善融入民族团结的主题之中,传递出正能量。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介绍:“这部影片力求守正创新,以诚信友善的视角进入,反映民族团结的大主题。这也是我们新疆电影人不忘初心,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讲好新疆故事的又一次实践。”诚然,这个故事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类型化叙事结合,影片主要反映了民族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的传达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徐昆对马尔丹一家的信任与付出,马尔丹五位小伙伴的“兄弟”情义,无不传达出民族团结的主题。但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影片还传达了其它几方面的主题。诸如“诚信”,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主题,马尔丹无意间丢玉,遭到兄弟们的怀疑,他痛苦万分,一方面他为丢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痛心,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诚信”遭到怀疑而痛苦,马尔丹最在意的是被别人当做“骗子”,被当做是没有诚信的人,为了保住他的“诚信”,找回兄弟情义,他不惜告别慈母恋人,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挣钱。与马尔丹相反,影片中艾买提却是故意“行骗”,通过艾买提的行为,鞭挞了当前社会上缺乏“诚信”的现象。马尔丹与艾买提,一正一反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地表明了创作者呼唤诚信、批判欺诈的思想情感倾向。“诚信缺失”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影片以“美玉”为线,将形形色色的人物串联了起来,充分表现出了“诚信”的可贵,使得整部影片具有了极强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这是这部影片重大价值之所在。当然,当前社会普遍“诚信”缺失,所以影片通过徐昆对艾买提的包容以及艾买提后来的“寻玉”行为以及潘老二在反省后主动找玉的行为,既对“因利失信”的行为进行批判,也表达出在他们认识这些失信行为危害后,从行动上进行积极补救与改正给予了宽容与谅解,这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传递出宽容与包容的情怀。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除此之外,影片通过马尔丹与其女友迪力拜尔之间感情纠葛,也展示了美好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不离不弃的基础之上的,这对当前年轻人的爱情观也提出了引导。同时,影片还通过玉石协会会长钟信等人“退款退玉”的行为,传达出中华民族“成人之美”的美好情怀,讴歌了美好的人性,赞美了整个社会所蕴藏的美好情怀,激发着观众求真向善的心理。

总之,影片《昆仑兄弟》以寻找“美玉”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一大批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衍生出多元化的主题表达。为了更好地表达影片丰富的主题,影片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将“美玉”的文化意蕴与不同人物紧密相连,从而自然呈现出影片的多元化主题和深厚的内蕴,提升了影片的审美品质。

二、多种艺术表达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昆仑兄弟》在发挥审美教育作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实现了“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作用。那么,《昆仑兄弟》运用了哪些艺术表达手法来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影片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美玉”相连,将“玉”的品质与人物美好的品质紧密融合,展现出人性美与人情美,使观众感受到温暖而亲切。如当玉石协会会长钟信在沉默良久之后才站起来告诉徐昆同意退还美玉,并且深情地说:“玉如君子,纤尘不染。”这一细节,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钟信良久的沉默,真实地表现出他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对“这块美玉”是由衷的喜爱,另一方面他又深感于马尔丹的遭遇,忍痛割爱成全他人。这种沉默的内心斗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更加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在这里,影片通过比喻、象征将人的品质与“美玉”相连,通过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起来,人物形象才更加真实可信,观众才不知不觉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深深被剧情所吸引,也被人物所感动,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达到了审美教育的艺术效果。

其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了艺术表达的效果。对比的手法,可以使得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加强烈鲜明。电影《昆仑兄弟》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影片的艺术表达效果。如通过马尔丹对“诚信”的坚守与艾买提的“行骗”行为的对比,充分表现了“诚信”的可贵,也充分展示出马尔丹品质的可贵,这也是徐昆不辞辛苦“追玉”价值的基础。通过“丢玉”之前马尔丹与母亲热依汗大妈平凡幸福生活与“丢玉”之后马尔丹与母亲悲惨生活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徐昆“找玉”行为的重要价值,从更深层次说明了“结亲”工作的重大意义。

总之,在《昆仑兄弟》这部影片中,正是因为影片采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等多种艺术表达手法,才有效地将具有很强政治教育意义的主题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之中,增强了影片的带入感,提升了电影的“可看性”效果,达到了审美教育的效果。

三、精心的视听语言的运用,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效果

电影是视听艺术,视听语言是电影艺术重要的表现工具。优秀的电影,不仅仅要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还要有讲好故事的手段。在电影艺术中,视听语言的是电影表达手段的重要工具,它对能否讲好故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仑兄弟》是一部小投资的影片,该片没有大场景的画面,也没有令人感觉炫目的特效,但是却能带给观众独具特色的观影感受。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昆仑兄弟》视听语言的运用很精心,加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影片《昆仑兄弟》音乐与光影的运用独具魅力。影片的音乐很注意将观众的情绪与影片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如在展现四个兄弟等马尔丹的情景,电影巧妙地运用了光、影以及音乐结合来强化艺术效果。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了四兄弟等马尔丹心情由激动愉悦到焦灼不安的变化过程。清晨阳光明媚的亮光表明了“兄弟们”的激动与欢欣,下午太阳西斜时的阴影,既展示出了兄弟们等马尔丹时的焦灼不安,也暗示了“由喜而悲”的转变。通过光影的变化,观众已经感受到了情况突变,于是,不由自主地为马尔丹发生的“意外”感到担心忧虑,观众与剧中人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时,忧郁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强化了观众紧张担忧的情绪,“悬念”产生了,观众的观影情绪也被激发出来,增强了观众观影的热情。

其次,音乐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当马尔丹的“诚信”被找回,当他走在吊桥上,他大步冲向迪里拜尔之时,他的心情无法言表,这时激昂热情的音乐响起,马尔丹重获“诚信”之后的自信、喜悦、意气风发、对恋人的思念……,五味杂陈的感情通过音乐完全外化了出来。既表明了马尔丹在卸掉“枷锁”重获新生后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也深化了主题,表明了徐昆找回马尔丹“诚信”的重要意义。这段音乐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意义的升华,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电影《昆仑兄弟》除了在音乐的运用上匠心独运之外,在视觉语言的运用方面也别具一格。整部影片的影像画面给人一种质朴清新、干净通透的感觉,这既是影片所追求的整体的影像风格,也表明了剧中人物以及所讲述故事的美质美蕴。

影片中镜头的运用、景别的处理以及构图的选择都既成熟又富有艺术性。有些镜头的运用不仅强化了故事的表达,还增强了艺术美感,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格调。作为一部小投资影片,整部影片多采用近景、中景和特写,加强了故事的表达。虽然影片很少采用远景、大远景,但却多次采用航拍镜头,巧妙地将新疆自然美景完全展示出来。那蜿蜒曲折的戈壁中的公路、那流水潺潺的吊桥、那雪白的羊群,不仅将故事发生小乡村独特的景观展现出来,而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情,将故事发生的情境表达得富有诗意和情调,使得观众不仅观赏了电影讲述的故事,而且欣赏了新疆独特的美景,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

除了叙事性镜头的运用外,影片中空镜头的运用也很精巧,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表达方式,而且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格,使得电影的语义表达更加耐人咀嚼。如在表现热依汗大妈盼儿子归家的情景,影片没有采用大段的叙事性镜头,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大雁归家的空镜头,既表现出了时光流转,秋去冬来,母亲盼儿归家漫长等待的痛苦无助,也展示了马尔丹在外打工的无助与凄凉,这一画面将观众对马尔丹母子的同情完全激发了出来,加强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共情感”,从而更加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加强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当然,电影中还有很多空镜头的运用,也很诗意而富有内蕴,充分发挥了“不着一言,尽得风流”的艺术之妙,增强了影片的艺术品格。

四、多视点的叙事方式,使得影片叙事表达独具特色

《昆仑兄弟》的结构整体说来属于线性叙事,基本上是以男主角徐昆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来叙事的。这种线性结构叙事,对于塑造徐昆这个人物形象,表达“结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团结”的大主题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如果仅仅运用这种单线的叙事方式来塑造人物、讲述“结亲”的故事,那么影片就很难展示出多元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故事的讲述就会流于简单片面,势必会影响影片的审美品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影片以徐昆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为主叙述点,中间辅以多视点叙事,使得故事叙述繁而不乱,错落有致。如在徐昆去马尔丹家之前,村长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马尔丹家发生的事情,将马尔丹家发生的故事只掀开一角,吸引着观众继续观看。紧接着通过热依汗大妈之口,又让观众了解到“得玉与丟玉”,故事的讲述更进一步,但并不讲完,吊足观众的胃口。影片宕开热依汗大妈的讲述,引出马尔丹的恋人迪里拜尔。于是又通过迪里拜尔的视点讲述,观众才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得玉与丟玉”前后的情况以及“丟玉”后马尔丹所受到压力以及马尔丹外出打工的前因后果。后来,根据迪里拜尔的指引,徐昆找到了马尔丹,将“得玉丟玉”的情况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清楚。影片就是这样以徐昆为线索,通过不同人的视点,不同人的讲述,将“得玉丟玉”的过程讲得清晰明了,既吸引了观众对剧情的关注,也自然流畅地引出了不同人物,对于塑造人物和交代剧情都显得更加自然而符合情理。

在运用多视点的叙述方式交代清楚“得玉与丟玉”的过程之后,故事的叙述就转向了徐昆的“所作所为”,故事的叙述依然以徐昆为主要线索,辅以多视点叙事。徐昆为了帮助马尔丹“找玉”,也就是找回马尔丹的“诚信”,他遇到的困难无异于“按图索骥”,“大海捞针”。徐昆在多方努力后,终于抓住了“张旭”这个线索,可是张旭的讲述却是片段的,他只证实了马尔丹这个人,却并不能证实丟玉这件事,故事的叙事几乎走入了死胡同。这时观众与徐昆共同紧张起来,“美玉”似乎无法找到,没想到张旭的妈妈一句话又使得故事峰回路转,出现转机。但是当拿出“石头”时,却发现并非真正要找的那块“美玉”,故事又陷入僵局,观众与徐昆一样又陷入无助苦闷之中,这时又通过张旭妈妈牵出潘老二,使得“寻玉”又出现一丝转机。通过潘老二再引出“美玉”的流向,后来又通过不同人的多视点叙事,最终找回美玉。由此可见,《昆仑兄弟》这种以徐昆为主线叙事,中间辅以多视点叙事的手法,既丰富了故事的主题内涵,又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这种叙事手法,既处处设置悬念,抓住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又使得人物的出场更加自然合情合理,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真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除了以上提及的几方面,《昆仑兄弟》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如《昆仑兄弟》的演员调度也非常到位。“徐昆”的表演沉稳自然,热依汗大妈的表演深情细腻,迪里拜尔的表演妩媚绚丽,“兄弟”们的表演自然朴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准到位的表演,才使得《昆仑兄弟》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刻感人。总之,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是综合而成的,影片《昆仑兄弟》正是如此。《昆仑兄弟》这部影片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段、巧妙的艺术手法,精巧的视听语言和多视点的叙事角度为观众讲述了一个简单但不单调,质朴却不粗陋,平凡却不无聊的故事,让观众在观影之后体会到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昆仑兄弟诚信
我在南昌 你在哪
跨越昆仑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
昆仑投名状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修道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