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探讨

2020-05-21周苗慧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家庭教育

周苗慧

摘  要:他们总是在互相的斥责和否定当中,从来没有去相互配合,让彼此的工作没有做到完美,让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提高。本论文就是根据以上的问题,来制定一些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策略,供给学校的班主任进行参考。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学会与时俱进,寻找合适学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结合探讨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7-0009-01

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不是上幼儿园时的老师,也不是上小学时的班主任,而是在家里教导我们丫丫学语的父母。他们身上拥有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学习不好是家长的教育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家长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不够好。他们总是在互相的斥责和否定当中,从来没有去相互配合,让彼此的工作没有做到完美,让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提高。本论文就是根据以上的问题,来制定一些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策略,供给学校的班主任进行参考。

1.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没有得到创新。当今在大多数学校之中,一直采用的是固定的形式去进行班级管理—教师权威,班级量化方式。首先,小学班级管理采用教师权利最大,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考虑时间、地点,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统一模式针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设置出勤,是否积极参与活动,上课听讲状态等等来进行班级内部的考核。这种方式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但是也需要考虑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不同:学生受到老师“权威”的意识,很难与老师进行深度沟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时间成长之后,这种压迫形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时需要经常受到教师的“压迫”,强制则学,不强制就慢下来,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就因此被压制,影响全面化的身心发展。

(2)教师忽略学生情感。随着教育的进步,但还是有些学校在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学校注重升学率的数据,这样误导了班主任的认知,认为只需要提升学生的成绩,养成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好习惯即可,但是這种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思想教育和情感。在这种模式中培养学生,只会盲目听从大人提出的意见,随着慢慢升学,到高年级中问题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但是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心理也更加强烈,这种模式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性格都是不利的,慢慢的学生性格形成两种极端—顺从和叛逆,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3)学生没有保持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导致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他们的性格不同,习惯不同。有的学生性格开朗,遇事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却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有的学生懂礼貌,有的学生却没大没小等等,学生的习惯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因素,面对不同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教师应当积极以好的为榜样,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习惯,否则影响未来的性格发展。

2.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策略

(1)完善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教育制度。为了实现良好的家园共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可以采用周或者月的情况来进行,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的方法、学习中与其他同学的协作性作为考核的目标;家长要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表现出来的学习情绪、采用的教育方式进行总结归纳,找到正确的对待学生的方法。为了方便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可以利用自媒体的通讯工具加强家园共育管理,比如,利用微信、QQ和微博等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对于在校和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到教育学生的方法,这种在线的教育方式,很好的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值得推广。

(2)学校积极开展家访,家长积极走进校园。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一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们一般不会与家长主动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家访,进行直接的彼此沟通,能够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教育方面的习惯和规范。家访中的另一层的涵义是,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样,通过家访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从而更好的指导其在校的学习,对于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直接与家长沟通,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的思想道德、品行方面的能力。

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其他学校的教育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其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积极的配合系部领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丰富多彩的联谊会,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性,打开心扉的进行沟通教育,这样的过程学生更喜欢参与进来,同时家长也能关注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可谓一举两得,可以及时的让学校改变教育的方式,创新班级教育理念,最终提高课堂的效率。

(3)结合学校教材促进家庭教育。小学生的教育主要来自于课本和生活,从课本中蕴藏的哲理内容中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性,知道学习的价值,从生活人际交往中让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和为人处事能力,学校在进行习惯培养时,也要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起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性,正确有效的促进小学班集体管理与家庭沟通进行良好的融合。

总而言之,小学的学习是孩子培养习惯和道德的关键,无论作为一名教师还是家长,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和他们交朋友,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简单,我们和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助力哪些帮助。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学会与时俱进,寻找合适学生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江强.指导家庭教育的探索—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J].教育:文摘版,2015(08):00218-00218

[2]薛亚冬.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探讨[J].中华少年,2017(14)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家庭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