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研究
2020-05-21马婷婷
马婷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自身发展对教育者的教学工作也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单元设计模式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具体现状提出完善策略,要求教师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尊重课程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刻跟随时代步伐和立足国家政策指引,在教学中设计出内容新颖、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其中数次提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强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学习设计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开展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此单元式学习设计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了教学首位,在课程设计模式上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了现代教育体制下“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学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的意义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是语文课程改革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理念,要求以学生语文实践为基本主线,以提升学科素养为前提,优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单元式设计教学强调的是“整体把握”,是以人文内涵和知识能力为目标开展的教学,注重的是整体教学目标对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具体细化;反之,每篇课文也会回应到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单元式设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充分配合,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共同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新课改明确强调,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整体感知能力,这一要求正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体现。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从语文课程内容出发,立足教材整体,分析课文中相似的教学内容,将其重新排列组合,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此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僵化保守,无论从整体教学还是开展片段教学方面,都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师生各尽其能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主体地位太过显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单元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将课文中的听、说、读、写有效结合,提升教学质量。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中创新运用适合语文教学的统一教学法,教师将所教课程中内容相似的课文提炼出来,进行统一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教学中,需要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如,较难的课文可以排列在后面的教学计划中,简单入门的课文可以放在前面的教学计划中,将课文整体板块进行重组和优化,进而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单元式教学模式开展。在语文导读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从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拓宽语文学习思路。在实施分块教学时,教师挑选的内容不可能全部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放映短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学习方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此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现状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趣味性不强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陷于传统教学模式误区,没有与时俱进,与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不相符。单元式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展仍然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方面较为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不断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学生难以解答的,教师就会讲解清楚。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教师准备好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深度自然不强。而且教师在单元式学习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缺乏课外知识的普及;学生学习范围局限于课程教材,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语文写作中缺乏素材、作文水平不高现象。
(二)单元式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方式单一狭窄
教育改革虽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许多地区也探索出了单元式设计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内容涉及面不够广泛,导致单元式设计教学开展意义不大。实际教学中,也有教师积极采用跨单元教学法,但是缺乏思考的多元化,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对文本主题、文本结构等考虑不够,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造成教学内容整合偏向于单一、狭窄。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目前,单元式设计学习模式实质上没有减轻学生压力,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仍然给学生造成巨大学习压力。比如,各种课外辅导资料作业的庞大和作文质量的要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要求必须完成的强迫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单元式设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但在实际中,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尺度的把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成为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间接因素。
三、小学语文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策略
(一)创新单元学习形式
首先,构建主题板块。调整原有教材结构安排,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比如,五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刚过完春节、节日氛围感仍然存在的因素考虑到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学习形式,比如将教材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归为一类,关于抒情的归为一类,或者将散文集中教学、诗歌集中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其次,选准训练部分,实施整合策略。单元设计教学在整合时可形成知识板块,节约课堂时间。教师掌握教材内容之后,将课文内容中相似部分排列起来,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致了解,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敢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向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目,课下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完善教学单元解析与设计
随着新课改目标的实施,教师教学方向也开始作出调整,实行单元设计学习模式。在课程设计中,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单元目标设计与排列分解。首先,进行课前整体感知。教师发布课前学习单和在线查询地址,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单上的任务,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完成在线检测。其次,课中分步体验。教师可创建学习游戏方式与学生形成课堂互动,比如问题消消乐、最强大脑等。师生通过合作解决教学问题,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课后体验感悟。学生课后完成知识检测和随堂练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反馈,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没有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原因是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每一节课完成之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及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再根据学生建议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线,设计不同时间的教学评价,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将评价机制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及时公布,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也能认识到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参与课堂的热情。
四、结语
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诞生,是积极响应不断变化的新课改要求而作出的调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认识本身就是激发性的,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兴趣。单元式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展,充分利用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关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出发,教师按照单元式设计学习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积极调整单元课程主题内容,与学生一起配合,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平.单元整体观下的小学语文混合学习实践——以翻转课堂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5):13-16.
[2]仉烈艳.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法的优势及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9-40.
[3]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08.
[4]朱秀芳.小學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74-75.
[5]黄梅芳.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J].当代教研论丛,2019(6):48+50.
[6]陈红傧.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前置学习设计的实践框架[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44-46.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