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双重带状疱疹1例
2020-05-21谭静文杨连娟
谭静文,杨连娟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20044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躯干部红斑、群集性水疱伴刺痛1周”,于2018年11月来我科就诊。1周前患者自觉背部刺痛,阵发性。4 d后背部出现红斑、水疱,渐发展至右胸部和左腹部,且疼痛加剧影响睡眠,遂来我院门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1个月前因血糖升高于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周前血糖稳定后出院。无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查体:右上背部、左下背部、右胸部、右腋下、左腹部和左肋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红斑,以及红斑基础上成簇的水疱、血疱,疱壁紧张,各红斑之间皮肤正常,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范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T淋巴细胞及亚群正常范围。
诊断:双侧双重带状疱疹。
治疗:盐酸伐昔洛韦0.6 g/次,2次/d口服,外涂炉甘石洗剂。1周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水疱、血疱结痂,无新发皮疹。
2 讨论
双侧双重带状疱疹为带状疱疹的一个罕见亚型,最早于1831年被报道[1-2]。除典型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外,其主要特征为累及双侧躯体的不同皮节,又称为双侧不对称带状疱疹[3]。与之相对应的有双侧对称带状疱疹,为累及双侧躯体同一皮节的带状疱疹,此型更为少见[1]。本例患者皮疹为典型带状疱疹皮损,累及右 T3~4和左 T6~7神经节段,双侧双重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明确。
图1 患者临床照片
目前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回顾文献以单个的病例报道为主。有学者推测可能由于感染病毒载量过高,在肢体双侧不同的神经节同时潜伏和同时激活所致[4]。通过Pubmed检索,笔者找到明确诊断为双侧双重带状疱疹者22例[5-25],发病年龄范围为4~77岁,多累及腰骶部神经节。其中,54.5%(12/22)的患者无慢性系统性疾病;45.5%(10/22)的患者有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为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HIV等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免疫功能受损不确定的疾病,见表1。国内关于双侧双重带状疱疹的报道与国外数据相符合[26-28]。本文患者糖尿病史多年,平时血糖控制不稳定,此次发病前因血糖升高入院治疗,提示需警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并发双侧双重带状疱疹的可能。但二者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尚需更多数据验证。
表1 双侧双重带状疱疹临床病例概览
本病依据典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双侧不同皮节同时发疹不难诊断,鉴别诊断主要考虑泛发的单纯疱疹。治疗方法与普通带状疱疹相同,本例患者盐酸伐昔洛韦0.6 g/次,2次/d,口服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水疱、血疱结痂,病情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