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系统的“教、学、做”一体化带教 在临床护理实习心电图中的教学效果
2020-05-21吴玉丹
吴玉丹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400)
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心电图的检查与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广泛的作用,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1]。而护理人员掌握心电图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与医生对急危重患者抢救的配合度,本文对于如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带教对实习护士的带教效果,是否能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与心电图的识别做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我院护理实习的学生44名,到心内科进行专科心电图带教实习,随机将44名分为2组,对照组22名,其中大专生13名,本科生9名;观察组22名,其中大专生14名,本科生8名。把对照组与观察组同学基础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对照组同学采取传统带教方式,轮流到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实习时间三个月,其余时间到病房进行临床疾病的护理。
观察组同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带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三个月时间分为三期临床试教期、教学期、操作期。试教期11名护士全部到心电图室,接受心电图教学指导,在进行心电图教学时操作者应详细告知心电图操作的目的。
讲解使用心电图仪及放置电极片的正确操作方式并示范,第一步放置四肢导联电极片:右手为(RA)左手为(LA);右下肢脚踝处为(RL),左下肢脚踝处为(LL)电极片的贴片均需放置于手腕和脚踝的内侧;放置胸导联电极片:V1-骨右缘第四肋间,V2-骨左缘第四肋间,V3应安放在2与4的连线中点,V4-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V5-前线与第五肋间交点,V6-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让她们相互尝试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期详细讲解心电图的波形变化,讲述一些常见的异常的心电图与正常心电图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拿实际患者的异常心电图进行讲解,这样采用边讲边看的方式,让她们多看,多背多记,定期抽问回答,异常心电图与正常心电图的不同之处,才会记忆深刻。结合已经学到心电图知识进行临床操作,在代教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病房为患者实施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学会分析判断一些常见异常的心电图波形如,看多操作多记,理论结合实践,学习才会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能不能识别常见的心电图,能否单独完成心电图技能操作,能否充分利用心电图知识对急危重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人员单独进行心电图操作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对于异常心电图的掌握率也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实习护理人员单独操作心电图技能对比[n(%)]
表2 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率[n(%)]
3 讨 论
心电图检查在现代医学的展中应用广泛,作为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之一,对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帮助诊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死,还能确定梗塞病变期的部位范围及演变过程对左右心室肥大、心房扩大、急慢性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冠状动脉不足的诊断也有较大的帮助;辅助诊断肺心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心脏复律、人工心脏起搏、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外科手术监护等[2-4]。而为护理人员对于心电图的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心电图知识的认识程度,对于提高抢救的配合度,疾病治疗的护理疗效,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培养应该由学生抓起,本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带教对实习护士的带教能让提高实习护理人员技能的操作率,熟练掌握一些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能对临床中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记录,加强了专科护理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各个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