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的影响
2020-12-23高改青
高改青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我国ICU大多采取限制性探视制度[1],导致患者家属与相关医护人员交流时间受限,由于沟通全面性差致使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增加[2]。ICU探视流程缺少标准化、结构化规范,使患者家属与医院产生纠纷事件时常出现[3]。因此,应对ICU探视流程进行完善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SBAR沟通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的影响进行探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3月~2017年12月50名手术后立即进入ICU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代表,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于对照组,各25名。其中观察组男性家属13例,女性家属12例,年龄为31~56岁,平均年龄为(47.25±1.2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16名,高中文化水平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5名,与患者夫妻关系12名,与患者和子女关系13名,对照组男性家属11例,女性家属14例。年龄为29~54岁,平均年龄为(45.82±2.8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13名,高中文化水平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6名,与患者夫妻关系11名,与患者和子女关系14名。对比两组家属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与患者关系为亲子、夫妻、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②家属年龄为68岁以下成年人,无认知障碍;③患者手术后立即入住ICU家属;④配合度较高家属;排除标准;①语言与听力功能不全家属;②患者突发性病重或出手术室后持续重状;③不予配合护理人员指导与警告家属。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探视流程,具体包括:①探视前;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探视准备工作,对患者体位、基础护理及患者舒适度实施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与身体基本情况,在患者家属进行探视前告知其探视注意事项与探视时间,探视时间为20分钟。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换装准备,并带领患者家属到患者床边。②探视时;相关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家属进行自我介绍,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自入ICU后病情与身体基本情况,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要细致耐心解答。③探视完毕;相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将无菌鞋帽换下。
(2)观察组在对照组探视基础上实施SBAR沟通模式,具体表现为:第一,表格制定;依照SBAR模式由科内护士长与临床经验丰富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后制定探视管理表格。第二,培训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案件模拟、理论分析等情景再现模式方式进行培训,对培训人员实施集体性答疑解惑,培训完毕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过关人员可继续留在本岗位。第三,运用方式;①患者家属进行探视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填写探视沟通管理表现状、评估部分与患者家属相关部分内容,填写完毕后将表格交与管床护士,由管床护士依照患者自身情况填写剩余与患者相关内容,包括: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等。②相关人员进行探视前准备。③探视过程,管床护士依照SNAR模式对患者家属进行探视表中问题给予解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④探视结束;护理负责人对管床护士量表运用情况与沟通情况进行每天巡视工作,对不标准使用量表人员进行再次相关知识培训,并记录在册,进而保证患者家属探视沟通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探视前与探视后焦虑情绪情况,超过50分表示有焦虑情绪出现,分数越低,焦虑情绪越低。此量表在患者家属探视前由护理人员发放至家属手中,家属现场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探视前焦虑评分为(53.47±15.13),探视后焦虑评分为(38.40±9.06),对照组探视前焦虑评分为(51.25±13.52),探视后焦虑评分为(43.61±8.58);探视前组间t值:0.547,P值:0.586;探视后t值:2.087,P值0.042。结果显示,两组家属探视前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ICU病房属封闭病房,在患者入室期间禁止患者家属在侧陪护。而护理人员与管床护士是患者家属重要可了解患者病情途径[4]。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当将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SBAR沟通模式属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型[5]。本文通过SBAR沟通模式为基准制定探视管理表格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效率。有效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