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20-05-21袁建琴
袁建琴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125)
胆结石作为普外科比较常见的病症,其主要指的是胆囊内出现结石的情况,以胆囊积液、胆绞痛、上腹隐痛、黄疸等为主要症状,该病的发病率在8%~10%之间,一般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少。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针对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围术期必须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机体各重要系统出现生理改变,引起不良心理问题[1]。本文选择的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5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现对护理体会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观察对象为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男为28例,女为47例,患者年龄28~65(38.2±9.3)岁;实验组男为27例,女为48例,患者年龄29~64(37.5±9.2)岁。比较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做好基础护理等。实验组个体化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内容:介绍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告知手术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让患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微创手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优越性,提高其对手术安全性的信任程度,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并促使患者对自身心态进行自主调节。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高度关注,发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时即刻采取支持和鼓励措施,指导患者调控情绪,勇敢正视疾病,尽可能消除心理负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叮嘱患者保持合理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指导患者加强室内活动和锻炼;②术中护理内容:常规消毒手术区域皮肤,以2%碘伏仔细擦拭脐部,以免切口感染现象出现;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3-24℃左右,避免低温伤害;医护人员熟练进行手术程序的同时做好配合和巡回工作。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胰岛素滴速、用量进行合理调整;③术后护理内容:协助患者保持头偏向一侧的体位,恢复清醒意识后调整为半卧位,吸氧并予以心电监护,妥善标识和固定尿管、胃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排气后拔除胃管予以流质饮食;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后拔除尿管;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情况,积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以GIQLI评分(消化道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术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情绪、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2]。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评析所有得到的数据,以描述计量资料,并在对比上行t检验,若P<0.05,则证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质量、心理情绪等生活质量评分展开此次对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对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表1 对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组别 自觉症状 躯体生理功能 心理情绪 日常生活质量对照组(n=75) 72.34±1.01 25.37±1.32 18.45±1.19 18.21±1.10实验组(n=75) 65.71±2.39 20.12±1.05 13.05±2.03 12.51±1.69 t值 22.1291 26.9560 19.8740 24.480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胆结石是一种以腹痛为主,伴随明显黄疸、发热症状的胆道疾病之一,目前首选手术方法治疗,虽然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因为大多数患者对胆结石疾病知识、手术预后等缺乏了解,术前往往存在严重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手术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必须重视和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3]。
个体化护理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之一,其主要以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为依据,制定和开展针对性护理方案[4]。术前通过对患者既往病史、日常习惯、文化程度等进行评估,实施个性化宣教指导和心理干预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效果的了解,进而提高其配合能力和依从性。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出现,医护默契配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基础干预,加强饮食、康复护理等,对预后可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质量、心理情绪、躯体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可见,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开展个体化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