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术中保温的应用效果
2020-05-21孙照然
孙照然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术中低体温主要是指手术中由于非人工降温的方式导致体温出现<36℃的情况,在开展手术期间以及麻醉期间较常发生。有研究学者指出,至少有50%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患者会出现术中低体温症状,且极易引起麻醉苏醒延迟、酸碱平衡紊乱、凝血异常、心律失常、术后寒战等低体温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手术安全[1]。目前,手术室主要是通过冲洗液加温、库血与输注液加温、亚低温治疗仪、循环水变温毯保温、使用充气式保温毯、自然保温、环境预热等措施达到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获得参差不齐的效果[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现将其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此阶段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将2次或者多次手术患者、恶性肿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下丘脑病变等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20例,年龄范围为23岁~55岁,平均年龄为(39.44±5.43)岁;实验组中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21例,年龄范围为25岁~59岁,平均年龄为(41.33±6.34)岁,实验组、对照组中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有临床可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手术前开展常规探访干预,同时加强术前宣传教育干预,将层流洁净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开展手术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肛温进行测量,通过传统棉被保暖方法,在输液期间没有开展加热处理干预,等待患者手术后麻醉清醒之后往治疗病房转运。
实验组通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1)术前心理干预:手术室护士在术前需要探访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加强术前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对手术治疗产生陌生的感觉得到明显消除。手术之前1 h将手术室空调系统启动达到预热的效果,手术期间维持在24℃的范围内,合理的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等到患者在手术室内进入之后,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完成室温的调整,同时预热手术床单位。(2)术中干预:通过常规加盖棉被的方式常规保暖,手术期间根据无菌手术的要求完成可测量温度尿管的放置工作,与中心监护仪相互连接,对体温的改变给予动态、持续的检测。开展手术期间通过持续性充气加温床将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通过分析术中温度监测变化对加温设备温度给予及时调整。在开展手术期间通过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到37℃左右,通过手术室液体加温柜加温消毒液之后再消毒皮肤。(3)术后转运:完成手术之后为患者覆盖双层棉垫,通过室温以及季节评估,同时将保温毯预先充电给予覆盖达到保温的效果。在转运期间需要重视和护士的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在病房返回期间身心的安全得到保障。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按照患者肢体活动度、呼吸道通畅程度、清醒程度等对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作分析统计,以P<0.05表示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中10例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实验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实验组术中低体温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n(%)]
2.2 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时间
对照组中麻醉苏醒时间为(36.44±10.34)min,实验组中麻醉苏醒时间为(27.33±9.22)min,实验组中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在手术室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是为了促使并发症概率明显降低,加快患者早期康复速度。通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能够促使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降低,对全麻患者及时苏醒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3]。通过可测量温度尿管完成体温的持续监测工作,与常规肛温测量相比,有着较高的可行性,能够获得直观准确的温度,同时能使护士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有利于操作。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等指标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对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有着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