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2020-05-21邱美娇蓝侦舰邱春凤
邱美娇,蓝侦舰,邱春凤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03)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指患儿在无呼吸功能障碍的状况下[1],由于多种突发原因出现的呼吸功能障碍,例如中毒、电击以及溺水等。患儿可能会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等状况,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2]。为此,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将不同护理措施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儿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110例,抽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5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患儿男29例,女26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5.21±1.23)岁。观察组患儿男28例,女27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5.11±1.12)岁。患儿各项资料经组间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呼吸衰竭治疗:呼吸支持,改善氧合及通气,面罩给氧,给予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者呼吸机。
参照组患儿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标,给予患儿清洁、舒适的环境,保证是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给予患儿必须的营养摄入,提升免疫能力。
观察组患儿基于参照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包含:①密切关注患儿血压、脉搏、尿量以及呼吸衰竭情况等。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观察嘴唇、皮肤颜色的变化。若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主治医师。②定时为患儿吸痰、叩背、翻身,同时清理患儿咽喉部、口腔内的分泌物,保障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治疗中注意输液速度,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指标,避免毒副作用。若患儿治疗中采取呼吸兴奋剂,需保障患儿呼吸道通畅,控制药物滴注速度,防止加重患儿心肺负担,诱发心力衰竭。④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加供氧治疗,可使用鼻导管法、头面罩法以及鼻前庭吸入法等,给予合理供氧,患者若采用头罩法,则氧浓度50~60%,氧流量2~4 L/min。若患儿缺氧情况严重,可给予纯氧吸入(100%)。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儿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水平(包含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
(2)详细记录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对。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气分析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上升趋势更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儿血气分析水平
表1 患儿血气分析水平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PO2 PCO2 PO2 PCO2参照组 54.15±3.15 31.14±2.34 68.51±2.61 34.12±1.46观察组 54.37±3.01 30.94±2.17 85.14±2.15 41.35±1.31 t 0.354 0.465 36.472 27.335 P 0.709 0.643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患儿并发症情况组间比对[n(%)]
3 讨 论
因小儿生理特征的影响,呼吸调节系统相对于成人较差,呼吸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小儿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多发性重症,是由于呼吸系统或非呼吸系统所致的患儿呼吸中枢、器官病变,从而导致换气、通气障碍[4],诱发一系列身体机能异常以及代谢紊乱。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致死率较高。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多种原因中,呼吸衰竭最为多见。为此,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证实,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上升趋势更甚,且安全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措施的目标不明确,护理内容片面,对患儿病情的康复作用不大。故加强患儿呼吸衰竭护理措施十分重要,综合护理干预是较为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案,多角度的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把握患儿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水平,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