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对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右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21杨文荣李爱民杨利杰茶剑媛
杨文荣,李 庄,李爱民,杨利杰,茶剑媛
(1.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云南大理 671000)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严重,吸烟人口数量增加,肺癌已成为病发率及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局部NSCLC可以采取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癌细胞扩散,但行全肺切除术后,患侧肺完全切除,对患者右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而肺叶切除术只对肿瘤所在肺叶进行切除,切除体积相对较小,对肺活量、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少〔3〕。本研究通过对局部NSCLC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探讨其对患者右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局部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经病史、临床表现、CT、实验室、病理检查等确诊为NSCLC〔4〕,②无沟通障碍,③心电图正常,④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肺功能异常,②有胸部手术、外伤史,③有心、肝、肾、脑等严重基础疾病,④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组(50例)和全肺组(52例)。肺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5.53±6.52)岁;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22例,腺癌22例,大细胞癌4例,其他2例;肿瘤位置:左肺上叶18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11例,右肺下叶13例。全肺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7.26±6.75)岁;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24例,腺癌21例,大细胞癌4例,其他3例;肿瘤位置:左肺上叶18例,左肺下叶4例,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15例,右肺下叶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肺叶组患者术前2周开始禁烟,通过CT检查,确定肿瘤位置,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注意消除患者恐惧情绪。常规麻醉,消毒,予患者取患侧在上90°侧卧位,根据患者肿瘤位置打开叶裂,行肺叶切除术,切除肺叶后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全肺组患者术前准备与肺叶组相同,经第6肋间进胸,根据患者肿瘤位置行左全肺切除术或右全肺切除术,切除全肺后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1.2.2 指标观察和标准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使用麦邦MSA99肺功能仪检测肺活量(FVC)、呼气容积(FE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肺功能指标,采用飞利浦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X50检测心率(HR)、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通过电话随访3个月,术前、术后第1、3个月采用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前、术后肺功能,右心功能及术前、术后第1、3个月生活质量。其中LCSS评分〔5〕采用人工计分法,包括总评估(肺癌症状、疾病对正常活动的影响、总生活质量)、主要症状(食欲、疲劳、咳嗽、气促、咯血、疼痛),其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低。
1.3统计学数据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数资料比较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比较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肺叶组与全肺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全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肺功能比较肺叶组与全肺组术前FVC、FEV、DLCO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VC、FEV、DLCO数值均明显低于术前,肺叶组术后FVC、FEV、DLCO数值均明显高于全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2.3两组右心功能指标比较术前肺叶组、全肺组的HR、RVECVI及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R、RVEDVI均明显高于术前,两组术后RVEF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肺叶组HR、RVEDVI明显低于全肺组,肺叶组RVEF明显高于全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右心功能指标比较
2.4两组术前、术后第1、3个月LCSS评分比较术前肺叶组LCSS评分与全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个月L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第1、3个月肺叶组LCSS评分明显低于全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LCSS评分比较
3 讨论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吸烟是公认的造成肺癌的主要高危因素。吸烟男性多于女性,造成肺癌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可以达到治愈的治疗方法〔6-7〕。但行全肺切除术会导致患者因疼痛而引起机体缺氧(缺氧会使毛细血管收缩)、有效呼吸面积及血管床面积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肺动脉压上升。肺动脉压上升会使右心室容量负担增大,右心室容积变大、右心室壁张力增大,右心室收缩力降低,使右心室泵血功能减弱,从而导致HR升高、RVEDVI升高、RVEF下降,将严重地影响右心功能〔8-10〕。
有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可导致肺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外渗至肺间质,引起肺水肿,对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都造成影响,故深入研究外科术后患者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11〕。此外有研究显示,肺叶切除术更符合手术治疗肺癌的原则:彻底切除患者肺部原发病灶及其周围淋巴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的肺组织〔12-13〕。本研究通过对局部NSCLC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发现肺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全肺组,两组术后FVC、FEV、DLCO、RVEF均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术后HR、RVEDVI均明显高于术前,肺叶组术后FVC、FEV、DLCO、RVEF均明显高于全肺组,肺叶组术后HR、RVEDVI均明显低于全肺组。结果表明与全肺切除术相比较,肺叶切除术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轻手术对肺功能及右心功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这可能由于在全肺切除术中,需要对肿瘤所在的整个肺周围进行组织游离,对肺部及其周围组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创伤,同时全肺切除后,血管床面积减小而肺血流量增多,使肺动脉压升高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扩张,因肺动脉压增高而使右心室容量增高、容积增大〔14-16〕,心室肌收缩乏力而引起泵血功能的异常,导致肺功能、右心功能下降均较为严重。而肺叶切除术只需对肿瘤所在肺叶进行切除,不仅减少了对肺部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且使患者多保留了1~2个肺叶,肺呼吸面积相对增加从而血管床面积相对增加,并为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肺组织及肺代偿能力〔17-18〕,有效地减少了肺动脉压的降低程度从而减轻了右心室容量负荷,改善了右心功能,并为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本研究随访3个月期间,发现两组术后第1、3个月LC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第1、3个月肺叶组L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肺组,表明与全肺切除术比较,肺叶切除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肺叶切除术有效保护了肺部及其周围组织,减少了对右心功能的不良影响,促进了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于肺部症状的缓解,从而减轻了肺癌疾病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随着患者身体的康复而使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本研究中肺叶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与全肺组基本相同,这说明了肺叶切除术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确切。本研究认为在肺叶切除术治疗局部NSCLC过程中,术前应该准确评价患者心功能,同时尽可能地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19-20〕,术中、术后应该密切观察肺循环血液等情况,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及治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肺叶切除术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确切,有效地减少了对肺部及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减少了对右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肺部症状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