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探讨
2020-05-20郭恰冉书明
郭恰 冉书明
摘要:校企双主体育人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地位,需要社会、政府、职业院校正确认识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并给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主体作用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养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强调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学生双重身份为核心、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内容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企业、学校、学徒四者的利益关系,其中,企业是实施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要落实企业发挥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受益者,从而使企业具有认同感和获得感。消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投入的顾虑,就要在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得到保障、支持和扶持。
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企业育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优势没有充分凸显。如何实现企业在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应正确认识企业在现代学徒制的主体作用
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教育制度、实现形式、特点与性质决定了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的劳动者,以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目前,企业急需的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一线岗位人才紧缺,且在岗的低技术技能人员急需培训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是获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而获得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现代学徒制。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施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职成司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也明确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事实已证明,只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的全过程,发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培养的人才才满足“能用、够用、好用、实用”,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企业应积极主动发挥在现代学徒制的主体作用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只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才能真正获得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要把现代学徒制作为自己培养员工的主要渠道,应认识到是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解决企业劳动力问题。
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校负责专业知识及基础技能实训的学习与培养,这也是学校的优势;企业负责岗位技能实训,发挥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设备场地、生产管理、技能培训、人才储备、技术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资源优势,双方取长补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现代学徒制开启了企业从校园单纯招人用人、订单班定制招人用人、顶岗实习招人留人等方式方法进而发展到全程参与育人,培养的人才其针对性和有效性高,使企业能够招收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可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融人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和文明的校园文化对职业道德的塑造作用,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精神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将企业优秀文化根植于学徒培养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学徒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中,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培养学徒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应正确认识在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沟通交流,发挥实践教学优势,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和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设计、考核评价组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善等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通过校企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开发等方式方法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三、学校应助力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主体作用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设备场地不足、資金投入不够、师资水平欠缺、实践指导力量缺乏等原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灌输较多、技能训练较少;概念定义讲解较多,实际运用较少;基础教育用时较多,人文精神培养较少;专业层面强调较多,职业道德涉及较少等。这些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升级、产能绩效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等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衔接不够、后劲不足。
实施现代学徒制,加强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紧密协作,利用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设备场地、生产管理、社会实践等方面优势资源和职业院校在专业教育、基础训练等方面优势,把优势资源共享共用、共建共管,发挥校企“1+1”大于2的示范效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学生不但“能就业”,而且“能就好业”。
职业院校作为双主体育人的另一主体,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学校期望选择那些企业规章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工作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烈、倾情于教育事业、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具有较为完善的培训实习场地、具有较为扎实和培训背景的师资、最好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等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诚然,能够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效果会更好,事实上,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不可能完美无缺。于是,部分职业院校仅按照企业提供的一些用人信息,开展专业知识教授和基础实训及部分岗位实训,企业参与较少,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
再者,有些院校存在校企协同育人责任及分工不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细化,校企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度,造成专业知识教育、基础实习实训与岗位技能训练衔接不良等问题,职业院校应引起重视并完善。
四、政府应引导企业在现代学徒制的主体作用
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开展现代學徒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帮助,消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投入的顾虑,充分调动企业积极陛,发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主体作用。
政府应通过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政策倾斜与扶持,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际上也间接帮助政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劳动力需求和岗位技术升级对劳动力技术技能的新要求。
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投入了设备场地、人员物资、后勤保障,开展现代学徒制影响生产秩序、管理经营、进度节奏,最终牺牲了企业的部分效益。但是,有些试点地区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扶持不够,雷声大雨点小,漂浮空中落不到实地,特别是对试点企业优惠政策方面存在差距;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专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留于口头;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和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予的倾斜与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政策扶持、资源配置、指导引导方面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利益,以充分调动企业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结论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作为双主体育人的主体之一的企业是实施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要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职业院校要支持、帮助、引导、协助企业做好有关工作。同时,政府、职业院校要尽可能消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投入的顾虑,使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受益者,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动性、积极性。